宋襄公的霸主之称,其实是不被很多人承认的。

原因为他,只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宋国是个小国,宋襄公的文治武功也是一塌糊涂,特别是宋楚之战更是因为其“迂腐”而惨败,沦为千古“笑柄”。

那么,这么奇葩的宋襄公,又为什么会被后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为什么会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最奇葩的宋襄公)(1)

首先,要搞清楚“霸”的含义。

大多数人对于“霸”,理解为武力值高且行事霸道、悍恶强横之辈。

我们用“霸”字组词,通常也是“霸占、霸权、霸道、霸王、恶霸、霸气侧漏”等不善之词。

实际上这些都是后人的曲解。

在古代,“霸”字其实是通“伯”字。那么“伯”是什么意思?

古代排辈顺序为伯、仲、叔、季、少……“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即伯排第一,仲排第二,叔排第三,季排第四,少排第五。

换言之,即“伯”就是指老大,与“伯”通假的“霸”的意思,也就是老大。

《孟子·离娄·丁音》权威解释:“霸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所以,“春秋五霸”中的“霸”,是说这个诸侯,他的政治地位位居众诸侯国中的老大。

那么,要成为“方伯”或者说“霸主”,必须要做到《白虎通·号》里面提到的“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这三点。

“会诸侯”,说的是要有号令诸侯的能力。

“朝天子”则是要匡护王室,不得行篡弑之事,也要杜绝众诸侯国内有此类恶性事件发生。

“不失人臣之义”,是在“尊王”的前提下,维持周朝礼制的运行,不但自己施行仁义,是施行仁义的典范,还以身作则,带领和约束其他诸侯履行仁义。

宋襄公为什么会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最奇葩的宋襄公)(2)

说到这里,宋襄公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不具备“霸”的资格。

首先是“会诸侯”这一点。宋襄公素以“仁义”闻名,连齐桓公都对他非常欣赏,在举办“葵丘会盟”时,与宋襄公做了一番亲切的交谈,并把太子昭隆重地托付给了他。

不久,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宋襄公坚决维护周朝礼制,坚定地站在了公子昭这一边,亲自出面约集天下的诸侯,号召各国合力协助太子昭回齐国当国君,并亲自带着卫、曹、邾几个小国共同联合起来的军队,迅速平定了齐国内乱,拥立太子昭当上了齐国君主。

这次事件,让宋襄公名望 大增,且有了向诸侯发出会盟邀请的资格和勇气。会盟结果权且不论,此时的宋襄公也算“会诸侯”了。

宋襄公为什么会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最奇葩的宋襄公)(3)

其次说“朝天子”。按周礼论,天下诸侯都是周王室分封,诸侯内部出现纷争也应当由周王室出面调停。

但是,当时的周王室式微,根本无力去调停这些大国。

在此为难之时,宋襄公的挺身而出,相当于为周王室代劳,替周王室分忧。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算得上是“尊王”和“朝天子”了。

宋襄公为什么会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最奇葩的宋襄公)(4)

最重要的是,宋襄公在“不失人臣之义”这一点上做得非常突出。

话说,宋襄公在拥立了齐孝公后,自我感觉良好,有了种已经接替了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感觉。

从此处处以霸主身份自居,当仁不让地向诸侯发出会盟邀请。

宋襄公先是不带任何军队护卫,他认为自己以诚待天下人,天下人必以诚待自己。再是

在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不肯乘楚军渡河时“半渡而击之”,也不肯趁楚军登陆后队列未成时攻打,以至失去了取胜的机会,最终被楚军打败。

宋襄公的表现,就是“不失人臣之义”的集中表现!

宋襄公为什么会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最奇葩的宋襄公)(5)

当然,最终结果是处处遵守周礼的宋襄公因自己的“迂腐”不可避免吃了败仗,宋襄公也因此遭到不少人的讥笑。

但也赢得后世很多人的尊重,司马迁就对宋襄公评价颇高。说:“襄公既败於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襃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因此,后世多把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更多的是对古法礼仪和贵族精神的祭奠和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