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湖北频繁发布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文件,大力支持县域经济体做强做大。3月8日,省政府官网又发布《向79个县(市、区)下放12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出:

向79个县(市、区)下放126项省市两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时,赋予仙桃市、潜江市以外的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枝江市等其他5个全国百强进位县市与省直管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县(市、区)自主权,全面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而就是前两天,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在这种背景下,湖北提出赋予仙桃市、潜江市以外的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枝江市等其他5个全国百强进位县市与省直管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意味着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和枝江市五个县级市除了行政上由相应的上级代管以外,经济上的权限和三个省直管县级市仙桃市、潜江市一样。

下图是2021年湖北县域GDP前12名,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和枝江市是湖北除省直管县级市和市辖区之外,经济体量最大的5个普通县级市。

宜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宜都大冶等5县市(1)

可以预见,未来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和枝江市5个县级市的经济独立性要明显强于一般县级市,省里这一重大举措对未来湖北未来城镇格局有什么影响呢?下文,小编《武汉大城事》给大家解析。

湖北独特的行政格局

翻开湖北省地图,我们发现湖北有17个省直管的行政单位:1个副省级城市,11个普通地级市,1个地级自治州,3个省直管县级市,1个林区。湖北的行政设置的特点总结如下:

宜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宜都大冶等5县市(2)

1、一个副省级武汉市,武汉是最早实现无县化的城市之一,现在炒得很热的撤县设区,武汉早在20多年前就玩过了,毕竟武汉曾经是全国六个大区中心城市。所以近年在炒武汉并鄂州。

2、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和襄阳。这个绝对是聪明的湖北人首创,就是为了配合湖北“一主两副”战略。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没承认,但在湖北很流行,而且传播到了中西部很多省份,目前湖南、江西、四川、河南等省份也开始使用这一名称。

3、湖北11个普通地级市中,有4个只辖一个区的地级市(咸宁、黄冈、孝感、随州),只辖一个区的地级市在全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而湖北就有4个。还有鄂州是一个人口只有108万的微型地级市,黄石人口也就250万左右(咸宁和随州人口也只有200多万)。以上6个地级市的设置确实不太走心,没有前瞻性。(读过我之前写的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以上其实的背景)

4、1个地级自治州,恩施。恩施和普通地级市不一样,恩施下辖区域中没有区,州政府设置在恩施市(县级市),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恩施州和恩施市,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恩施州包括恩施市、利川市等。

5、3个省直辖县级市,天门、仙桃和潜江。这种行政设置在全国范围内很少,除了新疆和海南外,只有湖北和河南有(河南1个)。很多朋友经常会问,天门、仙桃和潜江跟黄石是一样吗?答:不一样。那跟大冶市一样吗?答:也不一样。天门、仙桃和潜江是由省直辖的县级市,黄石是地级市,大冶是由黄石代管的县级市。

6、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这是一个特别的省直辖行政单位,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命名的行政单位。神农架常住人口只有7万多,但机场和高铁都有了。

宜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宜都大冶等5县市(3)

未来湖北城镇格局

上面说这么多,是为了接下来的分析。如果没有对以上信息的了解,下面的理解会比较困难。随着襄阳和宜昌经济规模上5000亿,武汉冲击二万亿,“一主两副”战略举措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接下来,后“一主两副”时期,湖北该怎么发展呢?

宜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宜都大冶等5县市(4)

一、武汉会并鄂州吗?武汉城市圈格局会如何?

从前文引子部分分析来看,大城市的“扩容”将会越来越难,强省会将受阻。未来国家导向发展城市圈,重视以县为单位的城镇化建设。

目前来看,武汉并鄂州的可能性已经下降了不少。以2020年为临界点,武汉城市圈将打造成升级版的大武汉,武鄂同城化为破冰口,武鄂黄黄城镇带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主路径。

宜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宜都大冶等5县市(5)

武汉未来发展一主四副,未来5-10年实力最强的副中心在光谷,整个武汉城市圈除了武汉,唯一的副中心在以鄂州机场为中心鄂黄黄临空经济区,这里有望打造一个人口城区超过300万的大城市(或城市组团),武鄂黄黄组成湖北第一个成规模的城镇群。武汉城市圈其他地区的发展以县域为单位发展成为重要节点,一级节点:咸安区、孝南区,天门、仙桃、潜江、大冶和汉川;二级节点:赤壁、阳新、麻城、武穴、红安、大悟。三级节点:其他县城。

二、荆州能崛起吗?鄂西两个城市圈格局如何?

后“一主两副”时期,湖北急需再培养几个有潜力的地级市。鄂东一团乱麻的行政格局注定没有哪个城市能挑大梁,所以只能围绕武汉转,或(鄂黄黄)组成城市组团。撤县设区又受阻,强县扩权再次崛起,唯有鄂西几个地级市有潜力做大。我认为荆州和荆门将有望成为继两副之后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荆州近几年明显补齐了交通、工业短板,虽然还在补课交学费中,但上升空间很大。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方案中提到:“夯实襄阳、宜昌、岳阳、衡阳制造业基础,打造省域中心城市。推动荆门、荆州、常德、益阳、景德镇、抚州等差异化发展,努力形成新增长点。” 襄阳-宜昌-荆门-荆州-常德-岳阳将联手打造新的“荆襄走廊”。

宜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宜都大冶等5县市(6)

襄阳和宜昌规模效应已形成,短期内地位无法撼动,鄂西除两个中心城市外,荆州和荆门为两个副中心,十堰、随州为一级节点城市,宜都、枝江、监利、枣阳、恩施为二级节点城市。京山、洪湖、广水将加入武汉城市圈,和天门、仙桃、潜江一起联络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