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来发展的方向,究竟往西还是往东?在这座城市的舆论场中,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1)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放眼全国,数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蓄势发力,多个发展极齐头并进,区域协调发展规模效应更加凸显。

聚焦深圳,以“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为抓手,一个又一个区域发展新引擎组团“出道”。深圳都市圈互动频繁,广深双子城“比翼双飞”,深圳对珠江西岸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兄弟”们正在携手“出圈”。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2)

出道

81.4公里,是深圳东西之间的狭长跨度。

向西,一湾相连的宝安和前海,前海石与“湾区之光”摩天轮隔水相望,构成一道滨海风景线。

往东,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与香港新界山脉相连、溪水相通,俯瞰广阔的东部腹地。

山海之间,几代深圳人用四十年将改革“试验田”种出了经济“高产田”,财富、产业和技术在这里聚集,城市随之逐渐壮大。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3)

“你去关内还是关外?”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以前,一条深圳版的“胡焕庸线”,让原特区内外分隔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

与此同时,在一线城市中面积最小的深圳,面临着城市高速发展和土地紧缺的矛盾。

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近几年来,深圳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从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进阶到特区一体化之后的全域协同新格局,走出了愈发从容坚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步伐。

深圳各区也逐渐演化出不同的分工和定位:

同获“中国天然氧吧”、坐拥碧海青山的盐田和大鹏是这座城市的“颜值担当”;

工业大区宝安、龙岗、龙华是实体经济和重点产业的“实力担当”;

已布局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科学重器的坪山、光明,辖区面积最大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有望成为后起之秀的“潜力担当”;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4)

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经济实力领先、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罗湖、福田和南山,则是城区综合实力领先的“全能担当”。

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域分工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是互利共赢的关键。

“这里将成为南山的一个全新‘小镇’,打造‘南山总部+深汕基地’的先进制造产业高地。”去年,南山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共建2平方公里高新产业园。

一个是广东经济第一区,经济动能强劲、科技创新发达,愈发面临产业空间紧张的难题;一个是“飞地经济”示范,在深圳市中心120公里外“再造新城”,亟需资金、项目的动能注入。

这次跨越120公里的“牵手”,是深圳区域协同互动寻求产业突围的印证。未来,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铁将把这两座跨越深圳东西的城区紧密相连。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5)

图为深汕高铁站效果图

今年春节,深圳一条全长4公里的“红飘带”火了。大年初一当天,光明虹桥公园就已接待7.5万人次,成为深圳春节“顶流”景区之一。

光明成为人气聚集地,背后折射的是轨道交通压缩市区时空距离、紧密区域互动联系的重要作用。

2020年8月,深圳地铁6号线将地处深莞边界的光明带入地铁时代。昔日被视为“远亲”的光明,如今已是与福田实现半小时直达的“近邻”。

目光向东,毗邻惠州的坪山,在地铁14、16号线建成通车后,未来到福田只需约45分钟。一改昔日城市边缘形象,如今的坪山正以新兴城区形象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崭露头角。

交通提级提速,不仅将加速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版图,还将带动人才资源流动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保障区域民生事业发展均等普惠,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今,优质教育资源在深圳全市更大范围“流动”起来。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6)

深圳外国语学校

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来自罗湖、福田、南山的名校正进驻多个城市副中心,将有望带动片区教育配套再升级,引领区域实力迈上新台阶。

特区走过40年,迈向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征程,在很多人看来,深圳正迎来“出道”的高光时刻。

深圳各区不仅正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更在积极“组团”产业共建、交通互联、资源共享,组建最强“深圳队”,合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竞争中突围。

出圈

11区组团“出道”之外,还有更大的时代命题等着深圳: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牢固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理念,和兄弟城市携手“出圈”。

4月2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市长齐聚深圳,召开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工作会议。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驶来,将让深圳更加内通外畅、筋骨舒展。

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比翼双飞”迈入更深层次。2020年10月两地相关部门签署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等领域一揽子合作协议。目前,来自广州、深圳共120名中青年干部正在一起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培训学习,共谋双区发展。

一个倒“ V”字型的入海口将珠江口分隔为东西两岸,目前在建的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构建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的“关键一横”。深圳的发展活力,将有望在中山、江门、珠海等城市经济腹地上得以释放。

......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7)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

几年来,深圳大力实施“内优外联”战略:

向东连接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翼及东南沿海地区,向西连接沿海经济带西翼及西南地区,向南连接港澳,向北连接北部生态发展区及中南地区,全面加强交通、产业、平台、民生等各方面联动合作。

全面加强交通、产业、平台、民生等各方面联动合作,深圳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当好“发动机”和“动力源”,携手共绘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制定实施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联通、深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好核心引擎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澎湃动力。

在具体部署上,提出包括积极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载体,一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重大平台建设,精心制定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和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举措。

此外,深圳不断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经过几番体制变迁后,2018年12月16日正式挂牌,纳入深圳市“10 1”区管理体系,成了深圳的一个区。

从临时性、援助性的合作体制变化为长效性、可持续的管理体制,从过去的直接给钱给物到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再到合作建设一座城市,为区域协调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深圳提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规划先行、创新体制机制,聚焦产业,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深圳东与深圳北(深圳的东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