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湟源县(喜迎二十大湟源县)(1)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全县营造良好文艺氛围,湟源县文联举办“喜迎二十大·共话湟源美”主题征文比赛,本次征文比赛共有51名作家和写作爱好者参与,收到投稿作品84篇,评选出各类优秀作品36篇

,参赛作品充分展现了湟源县各族人民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

喜迎二十大湟源县(喜迎二十大湟源县)(2)

感恩奋进忆十年

作者:张风英

历史永远看不清,但用心就能感受到,时间一直向左,每个人都在匆匆忙忙之间经历岁月的洗礼。

依稀记得二十八年前,第一次踏上湟源这片陌生的热土,不承想这一来,湟源便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而我最美的时间就是在近十年里,伴随着历史的车辙,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印记。我是历史潮流的亲历者,也是旁观者。

蓦然回首,十年就是弹指一挥间,虽感觉岁月匆匆,虽然有自我感觉收获累累,但是细想,如果没有国泰民安的岁月安好,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无从谈起;恰好遇到了好的国家政策,如同阶梯,将我们运向生命的高处,否则即便拼尽全力,个人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

回望十年前,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五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和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的东风,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让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把振兴医疗卫生事业的侧重点放到县级医院。于是借着青海和上海是对口帮扶省份的东风,许多医师被推选到上海进修学习,何其有幸,2011年我成为其中的一员,上海是我们超声专业的发源地,抱着一种寻根求源的态度,以及院领导的期望,在省市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这是我第一次走出青海进修学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通过不断的学习,让我不断开阔了眼界,半年后,我收获满满回到了湟源,当时也是恰逢辽宁与青海的对口帮扶计划,从受援医院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准施策的思路开展具体工作,推动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幸运的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协调下,我们科室也迎来了一位来自沈阳盛京医院的韩冰教授为期三个月的帮扶对口,韩教授克服了个人高原缺氧、生活不习惯、语言沟通障碍等等困难,积极给我们科室人员进行讲课、疑难病例会诊、和临床科室积极沟通解,使超声与科室之间更加和谐;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起开展了颈动脉彩超、腔内超声检查,不仅仅为医院填补了检查项目的空白,同时给临床大夫评估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血管的损伤程度的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于难以憋尿的妇女就是一种福音。从此,科室开始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

2012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我正式开始管理科室,是院领导的信任,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另一个平台。万事开头难,除了面对陌生的管理岗位,还有医院的二甲复审工作,当我从焦头烂额的开端到科室所有的资料一应俱全,还要完成日常的所有的检查工作,整个团队和我并肩作战,最终顺利通过检查。虽然很不容易,但是自此,无论是科室还是自己都走上了更为规范、有目标、有要求的道路,道路且长,希望更多,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发出橄榄枝。在各种项目的支持下,2015年去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心脏四个月;2018年去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管理等近三个月时间,对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科室在持续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的政策支持下,在医院的努力牵线搭桥,科室逐步开展了肺功能检查、动态血压监测等等新项目。超声领域内,凭借各种项目帮扶计划,这十年里科室人员平均每个人外出进修三至六个月的学习机会至少两次,科室人员由原来在编的三人通过考试变成了十二人,每年都有新技术开展。2015年、2018年原沈阳军区202医院牛乐军教授前来帮扶,2020年又有南京六合区医院的余金华老师和北部战区总医院的张筠教授对口帮扶,除了进行超声各项检查的规范化培训外,开展的新技术方面:肾囊肿的穿刺硬化治疗、超声引导下腹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脏、胆囊、甲状腺超声造影、肩关节、膝关节超声检查,这在我省县级医院是比较前沿的技术了,既方便了本地患者,也补齐了科室的短板。同时随着参加省市级超声会议,科室的业务发展迅速,不断提高了理论知识,同时科室注重自身的发展,通过进修、参会、多渠道自学专业知识,结合临床所需,不断开展新技术,科室和个人的发展有目共睹,先后获得多项个人荣誉及集体荣誉奖励,于患者、医院、个人及集体都是双赢的状态,也是稳步上升的阶段。

从2016年开始,我们医院响应国家医疗政策,和乡卫生院形成医联体,借此机会我们科室每年都根据乡卫生院的要求进行技术帮扶工作,并进行人员的培训带教工作,使卫生院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断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除了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同时也尽可能做好县域龙头的科室工作,以绵薄之力为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而奋斗者。

我和科室的发展就是我们医院每一个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缩影,都在各自领域中锲而不舍的努力前行,许多科室成为重点科室,新大楼不断拔地而起,仪器不断更新、添加;新技术不断开展,同时还得到国际友人柏大伟先生的支持,每一个科室的进步都是医院发展的脚步,更可喜的是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科室获得省县重点学科,我们医院被选入国家卫健委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县医院的名单,医院和科室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我们沦落为时间的河床,在河床上,我们一如舞者,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现实的河床上,心怀着梦想,努力奋进。在历史的洪流里,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在高处,时间在后面推着我们一步一步拾级而上。

没有雨露草不生,没有阳光树不长,是我们在国家的怀抱里大步流星地前行,也是国家的日益强大让我们更加信心满怀。回望十年,心怀感恩、感动,成绩属于昨天,从今年开始,我的身份从科室主任转变为学科带头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必将锚定好精准的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专攻术业,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来源:湟源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高照华

责编:刘幸海

编辑:冯丽晨、仲菁

喜迎二十大湟源县(喜迎二十大湟源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