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分享学习,特此鸣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揭阳简要历史与地理位置介绍

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根据文献的记载,宋初景德间海阳知县钱冶的《和金城山诗》 “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孕育着一座充满灵气的揭阳城。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 的龙溪、漳浦等地方。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揭阳县隶属义安郡。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升立潮州,揭阳县隶属潮州府。粤东之称为潮州,至此在史料中被流传。历史滚滚,揭阳县虽几经复废,但揭阳县所辖地区始终隶属潮州府。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

二、淳朴的风俗民情

(一)节庆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一早,潮邑人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

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都以双数为吉利,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 道“新年好”、“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字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2)

2、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女娲氏开天辟地,正月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又称“七样羹”。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因为萝卜取“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样取“长年回春”;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大蒜、厚合取“诸事合算”),可得财运亨通。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3)

3、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果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一般于凌晨四五点左右拜祭)。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咬鸡头”是出花园时在餐桌上必须的仪式,喻示着自己已成人。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4)

4、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人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5)

5、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6)

(二)工夫茶艺

潮汕工夫茶体现“和、爱、精、洁、思”的特性,而揭阳的茶艺重在烹茶,有严格功夫程序,称为8步法:纳茶、候汤、冲泡、刮沫、淋罐、烫杯、洗杯、筛点,即首先是泥炉起火,砂铫淘水,煽炉洁器,开水热罐;接着是倾茶素纸,分别粗细,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其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然后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烧盅(盅即茶杯的俗称)热罐”后再洒茶。洒茶时有二句口诀,叫“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品茶时,乘热端起,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饮完之后,再闻闻杯底,领略其余香,品评其气味。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7)

(三)赛龙舟

揭阳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揭阳素称水乡,溪涧交错环绕,榕江南北二河、练江、龙江水深流长,河面宽阔,波平浪静,是划龙舟的好地方。赛龙舟活动,历代不衰。 揭阳龙舟在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舟长32米、宽1.5米,共设桨25对,舵一支。揭阳龙舟,造型美、气魄大,龙颈修长,龙首高昂,威武俊秀。从建造到龙舟下水、上水和参加竞赛,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庄重考究,旧时有“龙船锣鼓戏”之俗语,意为赛龙舟、营(游)锣鼓、做大戏。每年端午节前,龙舟落水时要举行仪式,称“试桨”。清末曾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曾发起主持、邀请潮阳、普宁、揭阳等地龙舟队在榕江南河进行比赛,结果,揭阳棉树红色舟夺魁,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8)

(四)潮剧

潮剧,是潮汕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

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9)

(五)婚嫁

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

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0)

(六)纸影戏

铁枝木偶又称纸影戏,俗称皮猴戏,传入粤东距今已有七百左右年历史,纸影戏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晚清以前,纸影戏以影现,叫竹窗纸影,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透过灯光在棚窗纸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至清未,改影现为形现,将原皮革或纸版平面雕形改为木偶立体造型,木偶背部和两手各穿一根铁线,以供操纵表演。纸影改为木偶,但潮人习惯仍称为纸影戏。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1)

纸影戏也属地方剧种,皆为潮音班,有正音戏、潮音戏。纸影戏表演时,台内仅有五、七个人,包揽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和鼓乐,故潮俗有“手打鼓、脚打锣、口唱歌、头壳撞深波”之谣谚。

(七)广场文化

1、摆猪羊习俗

摆猪羊是揭东县新亨镇硕联村村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敬奉财神赵公明和关公的一项民俗活动,由硕联村属下十个自然村(俗称十社)轮流主办,每个自然村十年轮到一次摆猪羊活动。村民通过每年摆猪羊一系列民俗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生活美满。

硕联村摆猪羊习俗起源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的主办社在前一年就开始筹备,自养大猪肥羊,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宰杀大公猪大公羊,然后将其摆在“卉”字型木架上,猪口、羊口塞上桔子,猪身、羊身贴着“吉”字或双喜字样,寓意吉祥好运。全村近千头猪羊摆在一起密密麻麻,场面十分壮观。活动过程中还举办舞狮、标旗锣鼓队、潮剧演出、赛花灯等文艺活动。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2)

2、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

事。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普宁、揭东等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为闻名,被誉为“英歌舞之乡”。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3)

3、游神赛会

揭阳地区游神,以游城隍神和关帝神最为隆重。旧俗均在每年正月间,时城中绅士和各馆头先择定吉日游神。游神方式多种多样,大型的配有高灯彩旗、花灯、扮景、醒狮队、大朋标、大锣鼓、笛套音乐、英歌舞等。乡间游神,各村时间不同,方式大同小异。 游神时,必伴演大戏,称为“神戏”,据说专为神演出,故戏台均搭在神庙正面。旧俗赛会多在每年九月进行,但也有于本村社庆日进行的。赛会时,各村供奉村信仰之神,备齐“三牲”、“五牲”及用食品精制成的各种艺术品,如用糯米粉制成各种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摆列于神座前,既是拜神,又是比赛看谁手艺高。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4)

4、烧龙

揭阳烧龙,始于明代磐溪都之古乔,即今磐东之乔西,乔东,乔南。现已沿革为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按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起,开始游龙迎春,至初十晚烧龙。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极为壮观。另外,烧龙时天气尚寒,而舞龙者仅身着短裤,身涂植物油(火星掉在身上易滑落),烟火映照之下,全身红光发亮,成烧龙时又一奇景。相传烧龙活动是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5)

5、行彩桥

行彩桥是揭阳民间一种祈福民俗,历史悠久,流行于今揭阳市区和揭东县一带。活动时间一般均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六日之间。在十一日之前是筹备阶段,好各处桥梁由附近群众用榕叶、彩带、彩灯装扮。十一日称为“行头桥”,十五日正日称为“行二桥”,场面比行头桥较为隆重,十六日称为“行尾桥”,是这个系列活动中的最高潮。旧俗称:凡参加行彩桥的人,都暗祈神赐福,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行侨肚,明年娶雅亩”等。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6)

6、观花灯

观花灯是揭阳民间一种游艺风俗,时间一般都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观灯其历史渊源也早。据清《揭阳县志·岁时》载:“上元张树灯,放烟花,扮人景,舞狮子,猜灯谜;妇女渡桥,谓渡厄,或采青拾瓶嘴回归,取义生男;乡村架秋千为戏,斗畲歌,唱得佳音获胜。是晚欢饮彻夜”。元宵观花灯,揭阳城乡甚为盛行。节日前后,花灯鼓乐,满城如醉。各式各样花灯,比比皆是,有屏灯、纱灯、花灯等。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7)

7、竖灯杆升彩凤

揭东县龙砂“竖灯杆升彩凤”,是潮汕地区民俗大观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是揭东县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村民(旧称龙砂族)用以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 “竖灯杆升彩凤”,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竹尾挂灯笼,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凤尾与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上面写着“吉祥”、“幸福”字样,凤下挂着风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白天,一支支竹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极为壮观;夜里观赏,灯笼和“彩凤”上安装的各式闪灯一齐亮起,形成一座色彩斑斓的灯城,辉煌靓丽,蔚为壮观。

揭阳地理人文地貌特征有哪些(这份粤东古邑揭阳的人文)(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