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祺
我叫沐祺,在北京,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至今6年有余。
目前北京书法教学全面开花,校里校外,目不暇接,各类培训机构、辅导班也应运而起,家教也非常兴盛,很多以辅导学生作业为主的托管班也开设了书法课程,另外还有一批学前年龄的小朋友也加入了学习书法的队伍中来,他们的年龄多在3岁半到6岁之间。目前,我与苗苗爱托合作,给在这里的孩子们上课,自己也带了几个学生。
【中小学生书法教学现状——传统教学】
课程主要以两大块为主: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
学习硬笔书法的同学:多以低年级为主,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要求是:希望孩子把字写的规范、整齐、美观、大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高年级的同学也有,但特别少,主要在写得规范整齐的基础上提高书写速度,以应对考试。我教过1个六年级的女生,还有一个初二的男生,他们主要想解决在考试中作文的书写速度问题,涉及到作文构思、命题、思路、书写等,需要把控时间训练。
学习软笔书法的同学: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把字写好,强调技法,鼓励培养孩子多去参加比赛、考级,增加孩子们的书写技能,希望他们有展示的机会;有的家长则是希望孩子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不参与太多活动,老老实实把字写好;当然也有家长没有要求,非常信任老师,一切都交给老师。实际上,老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书法的学习多以小学生为主,高年级同学会越来越少,面对平日的学习压力、竞争力和时间问题,他们会慢慢减少或放下对书法的学习,除非是走书法艺术路线的考生。
关于书法老师,大多会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而调整教学方向和目标,只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都是围绕传统教学方式进行。
在这里,我想主要介绍软笔书法教学中我看到的一些现状。
教师教学上的方式方法,对于刚入门的同学,大多以楷书四大家中颜真卿《勤礼碑》或《多宝塔》、欧阳询《九成宫》为主,柳公权的学习者很少,赵孟頫会有少数成人学习,因为有些行楷的味道,成人比较喜欢。或者以篆书、隶书作为基础入门,篆书比如:秦小篆或清代的篆书,以练习中锋线条为主,隶书主要则以汉代《曹全碑》或《史晨碑》、《张迁碑》这一类,其它书体也有,相对较少。
不管是学习具体哪种书体,零基础的同学主要是了解书法的基础知识,选定一本字帖后,反复学习和临摹。
如欧阳询《九成宫》为例,在教学中:一是重点讲解书写技法,二是解析此贴所处时代和背景,三是讲解帖中含义,单个字分析词义,四是着重书写练习。
我见有一学生,欧体学了三四年,一直未有换,他说他都写吐了。专业有经验的老师,为了丰富和孩子们的学习课堂,会定期给学生欣赏和观看不同的书体和字帖,开阔他们的视野。偶尔也会换换书体,尝试不同的书法风格和特点的作品。关于写字之外,比如“作品赏析”、“何为美”、“感知能力”等等并未涉及或者涉猎很少。
我们更多的在强调古人,强调临帖,讲解帖中的意义。实际上那个时代离我们很远,孩子的理解和感受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体会到,云里雾里的时候很多,另外需要保证写出来的作品有质量,课堂上更多的时间都在书写技法和知识的讲解上。
大家更关注可以看得到、可以量化、实实在在的东西,我想书法或者任何艺术门类的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它的技巧,把专业知识都学一遍,或者对考试有加分作用,抑或可以累积自己的学习履历来学习,当然这些都没错。
只是上了一段时间之后,短则三两月,长则数年,实际上,老师和学生都会疲乏,这份疲乏来自哪里?我想是来自那份机械和固化,我们必须要看到和承认这样的现状存在,如果真实的不愿意去看到,只能是自欺欺人。我们讲的技法和传统太多,也过多的在意和展示专业性。艺术学习不是只有这些,就像小王子说的那句话: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我们在艺术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眼睛看不到的那些东西,是内在的,对于此,我们必须要有觉知,看到这一点。
关于书法知识,书写技巧,我个人认为一定是有价值的,但我相信人情感和温度的价值远远高于一切的知识和技巧。情感和温度,必须依靠感受,才可以得到。书法课,在我看来不是“书法”最重要,而是“人”最重要,书法是次要的。脱离了人和情感,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如何建立有生命力的书法课堂,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新兴势力—学前书法教育】
3岁半—6岁之间,这是一个新兴的学习团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加入学习的队伍中来,而在这一特殊年龄段的教学中,我们更不能以传统教学的方式来教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时间很短,非常自由和天马行空,没有自制力和约束力,想象力非常丰富。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会苦不堪言,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独特的地方,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发出独特有品质的课程,是当下需要做的,这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已经无法激起他们对学习书法的乐趣。
我坚信需要成长的是所有老师们,而不是孩子。我们必须突破原有框架和结构,不断地学习成长,从多方面学习,提高我们的认识和视野,打破原有格局,重建我们新的课堂结构,这样才能真正给到孩子们需要的东西。
【学习艺术是为了什么?】
孙家正在《艺术的真谛》中说:艺术究竟是什么?仅仅是那些知识、智谋和技巧吗?如果离开人的情感,一切文明礼貌、道德行为之类都不过是虚伪和做作,所谓理想、信念云云,无论多么漂亮动听,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李范在《播美》中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艺术,为什么要进行审美教育?艺术、美与人生有什么关系?他们对于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究竟是什么?
她说:艺术和审美教育的目的和使命,是促进人生的艺术化、审美化、善于在艺术和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让我们用艺术的眼光来关注人的生命,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人生,引导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境界,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人的生命更有光彩!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关于这一点做的很少,几乎没有,我们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专业”上,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弱化,而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孩子们认识和体会美的基础。以古为师,并无错,是好的,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可以找到书法与当下我们生活有连接的部分,这样孩子们的理解和学习会更有代入和亲近感,也就是说让书法落地,不虚不飘,踏踏实实长在地上。如何在书法的教学中,将书法与人、与生活、与大自然、与生命有联系呢?
【书法与自己的关系】【书法与家庭的关系】【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书法与爱的关系】【书法与美学的关系】【书法与生命的关系】【书法与诗歌的关系】【书法与心灵成长的关系】【书法与童心的关系】【书法与幸福和快乐的关系】
在这几大块里,书法如何与家庭、自然、爱、生活、生命、美学、诗歌、童心、心灵成长有关系呢?因为时间和篇幅,我想展开其中一项分享:书法与家庭的关系,在教学中对我的启发。
【书法教学中新的看见和启示——书法与家庭的关系】
在一个月前,小朋友就张罗着要我教他写“生日快乐”,我问他是谁要过生日了?他说是妈妈。我告诉他,我们现在有教学安排,妈妈生日还早呢,等快到了我们再写,好吗?看他有些不开心,我承诺他要他放心,我们肯定会写。从那一周开始,他每次上课都要问我一遍,我们今天能写生日快乐吗?我总会说不急不急,时间还有呢,同时我也感受到他每次内心都有一份失落。终于那一天上课,我突然意识到,我为什么一定非得按照教学大纲和安排一点点进行下去呢,我为什么没有去看到孩子对妈妈的那一份深深的爱和用心呢?他是多么期待能够给妈妈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啊,每天都惦记着书法课,希望可以为妈妈写上“生日快乐”。那天当我告诉他我们可以写生日快乐时,他开心一边的直喊:耶,终于可以写生日快乐喽,一边去准备笔墨纸砚,那份开心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那一整节课,我都看到他非常的认真和专注,一丝不苟,不像往常那样,写写就停下笔,东看看西看看。我发现我一直在寻找和在意的书法如何与家庭产生联系,被我找到了。
我想如果借由书法课,能够让一个孩子表达对妈妈的爱,让一个家庭变的更和谐、温暖,能够去传达这一份情感,使彼此更加联结和紧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爱与希望,这真的会是一件让人觉得无比幸福和快乐的事儿。我会因此而开心很久,因为家庭的幸福是我非常在意和用心的部分。
在书法课堂中,可以传达一份温度,一份情感,并且可以让这份爱和幸福的感觉,绵延很久。带着这份情感和温度来书写,来上课,真的是好幸福的一件事儿!
之前有一次和几个书法专业的朋友聊天,关于书法中“书写技巧”和“情感”表达先后问题,有一个朋友说:我们现在是学习技法的阶段,表达情感那是以后的事儿。这样的话我以前也听过,不止一次,再听一次,我依然觉得内心很痛,这是谁教给我们的呢?表达情感是以后的事儿,难道因为年轻,我们没有资格去表达情感吗?或者是因为年轻,我们自认为情感的表达不够深刻,所以不敢轻易表达出来吗?
如果没有情感和温度,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一味的去追求技法,而忽略在书写或者教学过程中对人的关注,我们和机器又有何不同?外在的包装很美,其实本质却是一样的。所谓“情感”我想它一定不是那么的“高、大、上”,让我们普通人感觉触手不及。我们最初的情感表达一定是“真实”,只要真实,只要有爱,就可以表达。真实会带着自己慢慢揭开曼莎,让我们看到真相,而爱会让我们对生活更加留恋和向往,让人充满希望,而虚假的面具戴久了,只会让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蒙上灰尘,日久便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身边一切的美。
我有预感,我们上课的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次非常大的颠覆和跳跃,一定的!
我叫沐褀,是一名书法老师。
如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我的个人沐光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