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吸收、能力增强、思维发展、审美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望与需求越来越多元,他们既希望有所收获和成长,又希望收获快乐和幸福,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背景下,如何以高品质教学带动高品质的学习,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吸收、能力增强、思维发展、审美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望与需求越来越多元,他们既希望有所收获和成长,又希望收获快乐和幸福,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背景下,如何以高品质教学带动高品质的学习,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更加专业的文本解读。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深度、广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也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产生影响。但部分教师对文本仅做简单浏览,找现成的教学设计,凭着粗浅的认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备课。长此以往,教师养成了思维惰性,丧失了独立分析文本的能力,影响其对文本的“自我”认知和对教学过程的“原创”性设计,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
教师如何更加专业地解读文本呢?
首先是站在“学”的角度解读文本。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学生会怎样解读、应该怎样解读、学生应该解读出什么、能够解读出什么,学生会遇到什么障碍、如何解决这些障碍。教师只有立足学生立场研读文本,才能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教学活动更加实用,教学目标更易实现。如果教师不能从学生的立场去解读,就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其次是站在“教”的角度解读文本。教师在研读文本时,既要做到眼中有“学生”,更要做到眼中有“教师”。教师应站得高一些、视野开阔一些,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解读结论,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读,不依循通常的解读途径,能够从新的角度个性化地、创造性解读文本,读出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容易忽视的文本细节,对此进行深度研究,实现对文本理解的新突破。教师还要善于阅读同一个作者的其它文本,把节选的内容放在原著中,认真读完整的书;还要把文本放在单元教学中去研读,放在整册课本中去研读;要把文本所涉及的情景插图、作业设计、补充资料等辅助性内容,做整体性研读。当然,这样的文本解读会让教师觉得很累,但是只有如此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更加注重问题意识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解疑,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首先是创设“问题”环境。问题意识是“教与学”的重要评价标准,“教”的标准是教师会教,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的标准是学生会学,即具有问题意识。会学习的人大多有明显的“问题意识”,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从何入手 、怎样展开,以及如何穿越千山万水。然而,有些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授降到最低限度,把更多的努力放在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上,只有保证学习自由度,才能保证大脑活动的饱满性、体验的丰富性,让知识成为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沃土,才会催生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其次是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会自主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努力寻找“是什么”,懒得思考“为什么”,教师不要一味埋怨学生缺乏怀疑精神和怀疑意识,而要善于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解题法——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思考文章的写作对象、特点,有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写法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寻找矛盾法——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常存在着某些矛盾现象,这些矛盾其实是作者刻意安排的,阅读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解析结尾法——许多文章的结尾都有耐人寻味之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发问并思考,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比较法——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对比写法,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单写其一会有什么效果?一比较问题就来了,问题促使思考,思考产生收获,收获带来幸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表明其已经在用心灵感受文字,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头脑思考世界,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多关注课堂文化涵养。课堂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气场、一种环境、一种精气神。尊重、理解、关怀、开放、自由、和谐的课堂文化,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良好生态。
首先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是一种关系,高品质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好表扬这一“法宝”。因为某种行为而得到表扬,可以强化学生的动力。老师不经意的夸赞,会激发出孩子的无限潜能,人生从此得到改变。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表扬,让表扬成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其次是倾力激活每一个学生。真正的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采用典型带动、合理竞争、互助合作等方法,让优等生在助人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自身价值,让学困生在进步中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教师要在每一堂课结束后真诚地问一问孩子们这节课的收获与成长,让他们在自我反思中领悟到学习和生命的真谛;同时营造竞争互助的学习氛围,唤醒、鼓舞、激活每一个学生,让良好的课堂文化会催生强大的聚合力。
教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高品质的教学,才能带动高品质的学习。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王晓红,女,汝州市纸坊镇人,本科学历 ,汝州市钟楼中心校副校长。曾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教师,汝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汝州市名师,汝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汝州市优秀教师,汝州市优质课教师等荣誉称号,曾参与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应用。先后在《新课程研究》《语文新读写》等国内知名CN刊物发表作品多篇。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