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一些朋友在网上念叨无锡曾经是常州府属下的县,是1949年解放后无锡才从常州独立出去自立门户的,云云。一些对历史略知一二的人也会说,无锡市是在1912年脱离常州的。还有的人对无锡市现在实际管辖原常州府八邑中的五邑,觉得有些不平。有的网友甚至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说无锡在清末民初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苏南格局的平衡。倘若无锡不崛起,那么今天的常州和苏州依然会旗鼓相当,经济总量不相上下。而无锡崛起之后,还带走了原常州府的江阴和宜兴这两个经济强县,导致常州只留下一个武进,只能与原属镇江府的金坛和溧阳为伴,经济总量在苏锡常中垫底。看到这些“牢骚”,我一向是一笑了之的,有心回应,但两三句话说不清楚。今日得闲,想跟大家一起捋一捋历史,澄清一些模糊概念。我要说的是,在明清两代,无锡作为一个县,曾经数百年隶属于常州府,但这个常州“府”和今天的常州“市”压根儿不是一回事。

无锡的发展史是什么(历史上无锡曾属于常州吗)(1)

清代常州八邑图

在明清两代,府是介于省和县之间的一个行政层级。无锡县属常州府,归常州府管辖。常州府的府治设在武进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府衙)设在武进县城内,因此武进是常州府的首县。但首县归根结底还是县,和府内的其他县互不隶属。明清时期府内各个县的关系与今天省内各个设区市的关系是一样的。府内首县和其他县的关系与今天一省之内省会和其他地级市的关系相似,前者地位略高一点,但并不领导后者。例如,今天的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地位的确比苏州、无锡等地级市高一点,但苏州和无锡并不归南京市领导,南京和苏州、无锡同属江苏省的领导。同样,明清时期武进作为首县,其地位比无锡县略高一点,但并不管辖无锡县,武进和无锡同属常州府的管辖。

无锡的发展史是什么(历史上无锡曾属于常州吗)(2)

清朝后期苏南行政区划图

无锡归属常州府的历史止于1912年,也就是某些人所说的无锡在1912年“另立门户”。但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历史。1912年不存在无锡县从常州府独立出去的问题,而是民国废府,县由省直辖。(后来,因为省直管几十个县有点管不过来,又设立了道)常州府和其他全国所有的府一起被撤销,被解散了,不复存在了。常州府解散后,府治所在地武进县和原来常州府所辖的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和靖江县平起平坐了。在1912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常州”这个地名一度也消失了,只保留了“武进”这个县名。而民国废府并非针对常州府一个府,全国那么多府都同时废了,省直管县了。苏州府也解散了,千年古城苏州这个地名也一度从地图上被抹掉,只留下了“吴县”这个名字。

所谓“民国初年无锡脱离常州府”或者无锡“自立门户”的说法,给人一种常州(府)依然存在,只是无锡县“离家出走”的感觉,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事实并非是无锡县“离家出走”,而是常州府“散伙分家”了。至于后来无锡县由于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崛起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六大工业城市之一,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以荣德生、荣宗敬为代表的无锡人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

无锡的发展史是什么(历史上无锡曾属于常州吗)(3)

1949年至1951年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地图

1949年,无锡、吴县和武进三县的县城及周边部分乡镇被单独析出,设立了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各自的母县成为将这三个城市包围或半包围的附廓县。苏州和常州的市名采用了历史上的府名,附廓县则保留原县名。苏州市被吴县所包围,常州市被武进县所包围。无锡则因为历史上只是县治,所以市县同名,无锡县部分包围无锡市(因太湖沿岸大部属无锡市,无锡县未对无锡市全包围)

新中国设立的常州是从原武进县脱胎而来,管辖区域仅为原武进县城及周边部分乡镇,和明清时期的常州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是借用了“常州”这个历史上的府名而已。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的话,常州和无锡可以说是兄弟关系,绝非父子关系。既然历史上武进做过常州府的首县,那么脱胎于武进县的常州市可以算作无锡市的大哥,只是无锡这个小弟长得比大哥稍高些、更壮些。建国以后,1949年至1953年,无锡市是苏南行政公署所在地,苏南行政公署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27个县、市。1953年1月,江苏省成立后,无锡市和常州市先后成为江苏省的省辖市(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无锡市作为老牌工业城市一直是江苏省经济的排头兵,常州市也不弱,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成长为全国工业明星城市。

无锡的发展史是什么(历史上无锡曾属于常州吗)(4)

现时苏南行政区划图

至于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的体制,在各种机缘下,无锡市管辖和代管了原常州八邑中的五邑,也就是说今天继承了原常州府大部分“家当”的是无锡,而不是常州。今天的常州市仅管辖了原常州八邑中的两邑,金坛和溧阳则是历史上镇江府的旧属。有的键盘侠鼓吹无锡应该“回归”常州,那么我倒要想问一句,到底应该是五邑回归两邑,还是两邑回归五邑呢?

(普及一下背景知识,历史上的“常州八邑”是指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和靖江这八个县, 其中阳湖、金匮和荆溪是清雍正年间为增加税赋从武进、无锡和宜兴析出的三个县,现武进(阳湖)归常州市,无锡(金匮)、宜兴(荆溪)和江阴归无锡市,靖江归泰州市,原常州八邑,五邑归无锡,两邑归常州,一邑归泰州)

以上纯属茶余饭后之闲谈,只想厘清一下历史,不涉及任何地域之争,不影响常锡两地的传统友谊,更不影响苏锡常一体化的进程。欢迎评论和留言,但评论之前最好先复习一下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