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学琴,却苦于没有好的启蒙方法?正确的音乐启蒙方式到底是什么样?五音不全的爹妈如何陪娃玩音乐?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培养音乐兴趣?乐器、欣赏曲目、教育机构如何选?胖编整理了一位资深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管慧丹老师的现身说法,她有国际和国内音乐界的众多Title,她曾经为开发了“幼儿奥尔夫”、“幼儿世界民族音乐之旅”、“儿童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胖编邀请各位爹妈来听听她心中正确的音乐启蒙打开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高大上的音乐启蒙方法(正确的音乐启蒙方式原来是这样)(1)

各年龄段音乐启蒙课这样选

0-3岁:

主要以多听音乐为主。如果选择音乐班,可以选择亲子类的,妈妈跟孩子或者爸爸跟孩子一起上课。

3-6岁:

3-6岁孩子可以独立交往了,孩子自己也有独立的参与社会交往的欲望。可以选择孩子单独上课的班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音乐。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的小朋友有交往、合作。在音乐的模仿、合奏、指挥等游戏中,孩子会习得如何合作,如何领导。类似的课程中,音乐学习的活动,也会和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相契合。

五音不全的爹妈也能做好启蒙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不认识五线谱,甚至五音不全,不敢和孩子玩音乐。其实不是这样的,你会发现每个人对音乐都会有天然的感觉,在听到一段音乐的时候会自然产生共情。

母亲的歌唱,会引起孩子更多的大脑的区域的活跃反应。早期的家庭亲子歌唱,亲子即兴舞蹈,尝试画音乐等活动,都会为孩子创设更为丰富的音乐环境。

我建议家长在家里跟孩子进行音乐游戏,主要以听觉类的游戏为主。比如多给孩子放不同风格的音乐,有些音乐适合跳舞,可以和孩子们进行即兴舞蹈。有些音乐,比如儿歌类的,适合亲子歌唱。还有一类音乐有显著的某个民族文化背景,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加入民族文化游戏,让其对音乐文化有整体的感知。

家长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家庭音乐氛围。如果音乐能够让我们的家庭氛围更加轻松愉快,让孩子们情感更加丰富、更加幸福,那就是最好的音乐启蒙了。

学什么乐器根据年龄选

这个问题确实是家长们都关心的问题,我来按照年龄大致分类:

4-6岁开始学民族打击乐、西洋打击乐,钢琴、小提琴、古筝、琵琶、胡琴类;

7-9岁开始学木管类、民族吹管乐器、小号、古琴、竖琴、吉他;

10岁以上开始学大号、长号、中提琴、大管、圆号等。

补充说明:西洋乐器铜管类中,除小号外,其他的建议9岁、10岁以后学习。

考级不应成为琴童心中的痛

音乐考级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起到的只是给孩子以成就感的作用,绝不能成为音乐教育的全部目标。

音乐,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幸福感所在,是陪伴孩子未来永久的精神享受。

考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儿童考级也是儿童自我实现的某种体现形式,如果孩子每天练的不多,也能轻松考过级,考级会成为激发学习的动力。

但是以考级为音乐教育的唯一目的和衡量标准,是缺乏远见的。因为比考级更重要的,是早期阶段应该注重音乐的丰富性,而不能为了考级而让孩子长时间练习个别音乐作品。

6岁之前,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愿望是不稳定的,幼儿教师首先要保护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

孩子的天赋有极大差异外,时间也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兴趣点上。如果一定要为了考级而花出近乎所有的时间来练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孩子们不是演奏乐谱的机器,而是能感受音乐、创作音乐的人。

给孩子听不同风格的音乐

幼儿音乐素材的选择,可以是很多不同的风格,不一定只听西方的古典音乐。不仅如此,我们还主张孩子早期多听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音乐。

给孩子的音乐大致可分为西方经典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

在这里音乐中,孩子在早期往往会喜欢较为协和、对比鲜明的音乐。这和孩子的听知觉特征有关,一开始,在听知觉上要做到“丰富而不复杂”,“丰富”指的是音乐风格、要素丰富,“不复杂”指的是听知觉符合幼儿的特点。因此,只要符合我们刚才说的几个最基本原则,各种风格的音乐都可以放给孩子听。

而且,孩子早期吸收了多种风格的音乐,不管是在未来的音乐聆听,还是在歌唱、演奏乐器的表现力上都可以驾驭更为丰富的作品。

儿歌对音乐启蒙好处多

其实好的儿歌对孩子很有价值,最早的文学就是通过儿歌传递给孩子的,孩童的游戏也常常与儿歌相伴随。

孩子唱儿歌,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抒发。除此之外,儿歌是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生活。

给孩子选择儿歌,应注意几点,歌词符合孩子的生活、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想象力。旋律有幼儿的律动感,符合孩子的特点。儿歌要让孩子能唱起来,所以音域不能太宽。不过,我们现在给孩子能选择的儿歌确实太少了。

我本人也因工作的需要写了大量的儿歌和儿童音乐剧,有的歌曲已经发行,还有一些古诗词歌曲等明年也会陆续发行。

学钢琴的娃也要听听别的曲儿

一是多听钢琴的作品,尤其是著名的国际钢琴大师的音乐,QQ音乐上可以找到很多。我建议一个音乐和乐曲,要听不同的大师对它的演绎。也许比如土耳其进行曲,可能有5-6个不同的版本,让孩子进行对比。通过这个过程,孩子可以最终建立自己的风格。这是比较重要的,不止听一个风格和一个人的演奏。这样的话包容度也会大一些。

二是学钢琴不仅仅听钢琴,还可以听一些其他的曲子。其实有很多的乐队的作品可以简化成钢琴作品。因为钢琴的最低音和最高音,音色相差非常大。它们互相配合起来,十个手指头可以演奏出很多不同的声部。我们让孩子多听一些乐队演奏,在乐队里这个声部出来了,这个声部消失了,这个声部又出来了,几个人又合在一起了……这种思路有助于他演奏钢琴。所以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孩子,我们建议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

如果孩子只听某一类音乐,不是这一类音乐有问题,而是我们给他听的还不足够丰富。未来孩子会生活在全球化时代,音乐的风格也会更加多元化。所以建议孩子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他听多了,自然会有感受。

不论天赋高低都能学好音乐

音乐心理学研究对于音乐才能的差异主要决定于遗传和环境。音乐天赋的差异虽然很大,但是天生不喜欢音乐,不被音乐吸引的孩子几乎是没有的。儿童学音乐天生就是一种折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如果孩子出现厌恶学琴,一定是在学琴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在学琴之前的音乐启蒙方面没有建构好应有的基础素养。

就像学习说话之前的“听”,“听”音乐才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从出生一直到人的成熟阶段都是如此。“听”的积累是学习所有器乐的前提。这种听觉经验的积累在孩子的0-6岁是最为重要的。远远比演奏、表现更为重要。

不会do,re,mi照样把歌唱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非常喜欢唱唱跳跳,接触了 do、re、mi这些唱名,曲调是对的,但唱名完全是瞎唱,纠正他也很反感。

唱名和音名之间的对应是一种专业的练习,即便没有唱对,不知道这个线是哪个音,他也可能音乐感觉非常好。但即便doremifaso他都认识,在早期的时候,他也不一定都能唱对,纠正还很反感。

其实,五线谱的发展是在中世纪才开始有,到了18、19世纪才完善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且很多民族是不用五线谱的,他们的音乐也发展得非常好。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不需要学习五线谱,因为毕竟它是一个国际化交流的工具,大家是要学习的。只不过学习的顺序不能够颠倒。

孩子大一些后,他们的空间感觉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了之后,你会发现学得非常快。所以并不是越早学习五线谱,他的音乐感觉就越好,这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唱歌跑调的娃也能学好音乐

如果孩子随着音乐律动哼唱,即使跑调,我们也不阻止他,因为这是他的个人情绪张力的一种释放。如果专门去纠正,他可能不跳了,也不哼唱了,少了一个自己释放自己情绪的很好的方式。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提升他的音准?实际上要看是因为什么原因唱跑调,是因为控制不了声带,还是耳朵听不出来?如果是前者,有些孩子声带确实成熟比较晚,要到6岁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如果能听得出音的高低长短,那么听力是可以的。所以跑调是分两个不同的原因。

一切学习的方式,只要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动机,我认为都是可以的。但是幼儿声乐的学习我们不建议让孩子进行特别专业的学习。因为幼儿的发声有自己的特点。

我一直在强调,学习的顺序很重要,学习的内容也很重要。这两者都是由教师来驾驭的,因此选择教师是比较重要的。一百个老师有一百种教法,家长就要自己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更加喜欢音乐了?对音乐的理解是不是更加细腻了?他是不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更为准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是不是还是很热爱音乐,而且更有成就感了?如果是,那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