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应该听过这首歌的人应该都老了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应该听过这首歌的人应该都老了吧(据说今天还在听这些歌的人)

应该听过这首歌的人应该都老了吧

六月一日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儿童节。每到这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商家都会推出丰富的庆祝活动,而这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们的“流行乐”——儿歌。

如果用三个词来描述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流行文化,按照网友的统计可以用三个“孩”来简单描述:“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陈奕迅小孩”。这其中,“陈奕迅小孩”指的是其歌曲《孤勇者》在校园间的传唱。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的歌声不知从何时开始,响彻各个校园——《孤勇者》成了一首儿歌,甚至连主唱陈奕迅也始料未及。

当我们对儿歌的理解还停留在“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时候,孩子们的口中却已唱起了“情歌天王”的流行金曲。

现在的孩子们到底都在听什么歌?你记忆中的儿歌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年没有儿歌唱响?

你记忆中的“儿歌”有哪些?

“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

“小螺号嘀嘀嘀吹,海螺听了展翅飞……”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派报,一面走一面叫……”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我知道,上面这几句话,你读的时候肯定已经唱起来了,对不对?

说起儿歌,每个人都不陌生,随口都能唱好几首。那些或俏皮,或温情,或朗朗上口的儿歌,构成了我们对音乐,对生活,对世界的最初理解。

“小时候,我们总希望快快长大,如今却总想着回到过去。”谈起记忆中最难忘的儿歌,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的80后陈米选了《小燕子》:“这首歌是外婆以前最爱给我唱的,每次听到她用略有颤抖的声音唱这首歌,莫名的很安心很开心,觉得春天终于要来了。同时也很不开心,感觉快开学了(注:春季开学)。现在外婆走了三年多,每次音乐响起总会勾起许多回忆。”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这首儿歌,从1957年开始传唱,已经65年了,当年唱歌的孩子如今可能都到了退休的年纪,但这首歌依然还是经典。儿歌不仅开启了那一代人的回忆,也在口口相唱下,成了下一代人难忘的童年BGM。

儿歌是富含力量的,它的存在超越音乐本身,就像一把钥匙,无论过了多久,总能打开属于你的童年密码。就像印度作家泰戈尔在《我的童年》中写的那样:“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倒是孩子们最初的文学,在他们心上最有吸引盘踞的力量。”

除了《小燕子》,其实《两只老虎》《小白兔》《数鸭子》《小螺号》等耳熟能详的儿歌都岁数不小了。不仅如此,曾经一批经典的动画片配乐也拥有极高的传唱度,比如《黑猫警长》里“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舒克贝塔》里“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西游记》里“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经典流传的同时,却很少有新儿歌能够被唱响,伴随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我们不禁想问: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儿歌,为何在现在孩子的童年里缺席了?

现在的孩子们都在听什么歌?

如果你想和一个小学生迅速开启话题,奥特曼可能已不再是时下最新流行,建议你和他们聊聊《孤勇者》《踏山河》《半身雪》《逆战》,这些入选“新儿歌金曲套餐”的音乐足以帮你打破年龄壁垒,迅速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其他不清楚,但至少《孤勇者》这首歌可能全国小学生都会唱吧。”成都某小学老师向记者展示某次学校活动的视频,音响里放着歌曲,同学们跟着音乐大声合唱,歌词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看到他们大合唱的场面,我大为震撼。”

现在的孩子,你如果问他们某篇诗歌课文的下一句是什么,他们可能需要想半天,甚至未必能答上来。但你要问“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的前几句是啥,他们能马上兴奋地唱出来。

“我侄儿四年级,上学路上都在蹦蹦跳跳地哼《孤勇者》和《踏山河》。”90后的宋杰对此难以置信且感到一丝别扭:“我们以前唱儿歌,也唱周杰伦、蔡依林啥的,但总归也是‘什么年龄听什么歌、唱什么歌’,接触流行乐最早也是初一了。”

关于现在的孩子们听什么歌,《脱口秀大会》之“人生没有撤回键”一期节目中,思文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吐槽:“小孩在出生前后听的音乐差距很大,在妈妈肚子里听的音乐是莫扎特、G大调、小夜曲,特别高端,但一出生,只能听‘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这段调侃或许能解释一些疑问。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童年是小伙伴聚在一起打弹珠、跳皮筋、捉迷藏,而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是网上打游戏、开黑,生活方式与环境改变了,确实很难再让孩子们感受《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分钱》歌曲里的童年记忆了。毕竟,回想当年,随着时代发展,放学路上的歌声也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变成了“大风车吱呀吱呦呦地转”,甚至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那么,这些流行歌到底用什么魔力征服了孩子们?前段时间,武汉一所小学以《孤勇者》为例,围绕这个话题做了一个书面征集。有同学说,喜欢这首歌因为歌词:“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每一个词句都那么震撼,不管你有多低落,拼搏吧,发光吧!”有同学说,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奋斗、拼搏的力量”“听到《孤勇者》就全身充满了动力,我们都应该像孤勇者一样坚强,不怕任何风雨”。

可见,歌曲里的勇气、热血或抚慰、治愈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理由。这些歌要么在歌曲中能让小朋友找到自己,要么能让他们在歌曲中找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新儿歌”就“消失”了?

虽说流行金曲成为“新儿歌”令人意外,但是“儿歌”真的消失了?点开音乐播放软件搜索儿歌,也会出现几十个歌单,但除了那些经典集纳外,很多“新儿歌”似乎都挺“小众”,能被广泛传唱的高质量儿歌成了稀缺品。

《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爱我你就抱抱我》等“新儿歌”人们几乎都听过且会唱,看起来儿歌市场仿佛迎来了一次久违的回暖,但这些歌曲良好的“路人缘”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这些歌曲都是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是成年人从对“儿歌”的理解进行的选择,并非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因此孩子们会唱但并不一定喜欢。尤其是2019年发行的《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成为许多新闻短视频常配的音乐,却因人们的“滥用”,后续造成了全网的“反感”。

如何让更多的“新儿歌”唱响?需要真正地去理解现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抓住“与时俱进”的内核或许是关键。因为无论是《一分钱》的雷锋精神,《大风车》的伙伴意识,还是《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家庭生活,甚至是《孤勇者》的热血,这些“唱响”的儿歌都抓住了小朋友们当下生活中的情感表达。

写在最后:

如今所有的70后80后早已集体步入中年,90后也都开始三十挂零了,这些在童年里曾带给我们欢乐和美好记忆的儿歌,你们还会再去听么?说起儿歌,你会想起哪首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赵子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图片\视频素材来源学校 部分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