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1)

离开帝都的前一日老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本来休息了想出去散散步稀释一下麻团情绪,至此也便打消了念头,蜷局在尺宅天地里读了一天的书,颇有焚香品茗听雨观经的意境。离开帝都展开双翼穿云破雾来到来到“杏花春雨江南”的南昌,这里也在下雨,似乎老龙王随着我由北至南行云布雨润泽万物呢。这里多情的烟雨靡靡不息,一连多日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湿漉漉地依依不舍地依偎着我,不忍离开。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2)

离开帝都的时候,冬日里穿的棉坎肩,而且是在南昌冬日里为了御寒买的棉坎肩,拿在手里犹豫了几次,觉得春风拂面了,终于还是放下留在了帝都,想:在帝都已经就要洗刷放进柜子里了,想必南昌也不会再穿了,而且我查了下南昌当地的温度接近20℃,就决然地将棉坎肩留在了帝都。没想到,飞机落地了出了舱门空气出奇的冷,冷的后背似乎什么也没穿直接冻进了骨髓里。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3)

这个辛丑年的春节过得好快,是一种漫长的好快。漫长是少了些喧嚣多了些孤寂,少了些觥筹交错走街串巷的喧嚣,多了些无人搭理的孤寂和落寞;好快是日子如白驹过隙电光石火一般,节奏快捷地由祭兆官变脸般就到了看花灯,那个叫“年”的,便如蒸汽般和虚空融为一体,渺不可寻了。这样也挺好,自己便有时间在历史的故人堆里上下求索钻探觅矿,找寻俯仰之间思虑所缠绕的所有的问题答案。只是亏欠了些床前尽孝妻女嘘寒,一个人也觉得似乎天也长夜也长了。时光流水的日子里喧嚣了,觉得闹了,需要安静;孤寂了,静的可怕,需要一点响动,人呢,有些莫名其妙地可笑。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4)

帝都的冬日里站得挺拔的杨树萧条的枝条看似枯落,其实并没有停止生命的生长,貌似干枯的枝干仰面看来已经结成骨朵点点泛绿,我不在的日子里想必也会饱胀、染青、顶尖儿泛白,直到花蕾绽开,吐出毛茸茸的小球球。倏忽之间的场景转换时空穿越来到了“杏花春雨江南”,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路边的绿植于我离开时在冬日里就不曾凋零,一直勤奋地生长着,在这春天雨雾里依旧十分苍翠,枝叶上晶莹的水珠或一团或散如水银般剔透,显得有些招人,可爱。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5)

我不知道何时和江南结下了缘分,多年以前或者仿佛隔世我就曾经一直在江南一带生活过,对这里的一山一水总觉得十分熟悉亲切,适应这里的连月不断的烟雨、留恋这里的错落的小桥、喜爱这里的蓝瓦白墙、呢喃软语、有点想念这里的汤粉、炒粉、串串、火锅、小面、豆花、水煮蔬菜,以及滔滔不尽的江水和轮渡的鸣号……我不知道江南具体指向哪里,就知道大略是“长江以南”,大概包括湖南,江西一带。查阅下文献,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镇江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江南在国人的意识里早已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是个文化符号,是个被历代文人诗化了的一个音符,很美。无论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如花之笔把一个叫“江南”的地方或者时空或者一个寄托,诗化的如此使人神往。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6)

来江南的次数多了,每一次来之前就会不自然地念起:“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这句绝妙好辞,仿佛就是写给自己的。其实,这是元代虞集写给同僚兼好友的柯九思的《风入松·寄柯敬仲》。完整的词是这样的:“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ruó)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一字一句用词精美,情真意切。“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迭相传诵,元曲也有妇孺街巷传唱的华章。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7)

虞集和柯九思曾一起在朝为官,共事于皇宫西面奎章阁。柯九思以画著名,虞集以诗词显世。虞集在朝受元主厚遇,因此也颇为权贵子孙妒忌,常有南还之念。虞集生长于临川崇仁,宋代也称为江南西路,他诗中也常以江南为念。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后,大臣将立顺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便托病回到临川以避患。这首词虞集在1332年因想念时已退居吴下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便写了这首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环佩锦绣的长短句。柯九思得到书信后欣喜非常,“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 不时瞻视百感交集。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8)

词确实写得美得极致,上下片均以春天为背景,极具画面感,而且画面文辞颜色调润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将人潜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更是轻风细雨中的柔美明艳,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软媚入骨又坦易明亮,长长久久反复咀嚼回味无穷。仅此一句,就足以让人魂牵梦绕梦回江南。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9)

记得些许年前在江南做事情的时候,也有幸结识了一位智者。他的办公室以及会议到处都悬挂着许多治世修身名言,置身其中仿佛与圣人一起郊游漫步。他以儒家治世,以道家陶情。第一次去他办公室他谈工作的时候,他平和地从办公桌后缓缓移身,把我让在一个高登子上他却屈身自然地坐在一个低登子上,很自在的与我交流沟通。我每说一句话,他都中肯地点点头,但我却觉得浑身的不自在。直到现在想来还是不自在,那是“大人格”的人才能做出的毫无矫饰的纯熟举动。工作三言两语便谈毕,他轻声讲到:“炎老师,你在我们这已工作一段时间了,对情况也有了个基本的了解。你看我这里,有做不完的工作。别的单位不做的,别的单位不屑做的,只要有要求我都做,因此我一年到头有做不完的工作。通过做工作,我这里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公司领导、有技术能手、有干部有劳模……工作中鼓励大家相互学习,分厂买了许多书;也鼓励大家出去走走,不要闭门造车;同时倡导感恩文化,促使大家和睦相处快乐工作。我特别崇信老子的‘以不争与天下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思想,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情,谁能与你争呢?你又与谁争呢?‘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做难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难事,怎么能没有作为呢?”声音低低但不乏坚毅,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确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唐诗宋词儒道经典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我便只有聆听聆听,屏住呼吸地聆听……生而五十余年来,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阅了人无数,他的话丝丝入扣打动我心的,如银针般拨亮我风雨飘渺的心灯……老子讲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这一刻,似如鉴湖般静谧、清亮。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10)

后来一次我过来,打电话到他办公室,他已功成身遂,“云深不知处”了……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杏花春雨江南)(11)

窗外的雨还在深情地下着,时而还伴着阵阵雷鸣,是“惊蛰”到了, “春雷响,万物长”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又一次的万物更生蓬勃张扬。抿一口清茶轻轻地念一句“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思虑便悄无声息融化进了烟雨,润湿了这片红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