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病死之后,其生前安排的政治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生母那拉氏力图取得最高统治权力她与慈安太后和奕訢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于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发动“辛酉政变”,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慈安太后怎么灭亡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慈安太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慈安太后终究会难逃厄运)

慈安太后怎么灭亡的

咸丰帝病死之后,其生前安排的政治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生母那拉氏力图取得最高统治权力。她与慈安太后和奕訢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于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发动“辛酉政变”,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至此,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就成了晚清时期较具影响力的权势人物。

谈起二人,自然绕不开“慈禧逼死慈安”一事。在民间流传中,常说慈安死于慈禧之手,死因或是毒杀、或是诱逼等。表面看起来煞有其事,但是,若是了解晚清历史,就会觉得此种传言依据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无稽之谈。

首先,慈安虽为太后,但是,在政治权力上,是远不及慈禧太后的。其次,慈安太后性情平和,不喜争权,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慈禧太后的敏感红线。在权势及影响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慈禧太后是没有必要害死慈安太后的。

公元1881年,即光绪七年。当天是三月初十,清廷皇室发生了一件大事——慈安太后猝然离世,进而外界一系列猜想。说到这里,笔者有必要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当时,清廷皇帝大权旁落,由慈安、慈禧两位太后轮流垂帘听政。但是,我们都明白,慈禧太后是一位权欲极强的女人,断然不愿与旁人共掌皇权。因此,慈安太后突然暴毙,人们则会不由的把其死因与慈禧太后联系在一起。

慈安太后仅比慈禧小上两岁,在其死后,清廷由原本的两人听政变为慈禧太后一人专政,独掌大权。正是从此刻起,慈禧太后由辅助皇权者变为独裁专政者,步步腐蚀大清帝国走向衰落。当然,慈安太后之死,是否与慈禧有关,我们无法直接定下结论。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回溯历史,抽丝剥茧,寻得一些进展。

上文可知,慈安太后死于公元1881年。无独有偶,在其猝崩前,慈禧太后曾突患重病,百医而不得治,终日卧病在床,昏昏度日。至少,在当时看来,慈禧太后的病症极其严重,已然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慈禧太后病重后,朝中的政务大权全部落到慈安太后手中。

同年三月初九,慈安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讨朝中事务。当时身体未见异样,只是记载称“两颊微赤”。翌日,慈安太后出现风寒症状,身体抱恙,无法面见臣子。待晚间时,慈安突然暴毙而亡,犯病之重,离世之快,令人无比惊愕。

猝死之后,外界对于慈安之死众说纷纭,阴谋论一度甚嚣尘上。其中,有关于慈禧太后谋害说的传言,更是广泛流传,久经不散。我们若要分析慈安太后死因,可先从她死前所经历的事情查起。据史料记载,她在猝死前,曾召见军机大臣左宗棠。

那么,左宗棠对于此事又是什么态度呢?

《清稗类钞》中这样描述,当左宗棠听闻慈安太后暴毙后,面露震惊,且捶胸顿足叹息道:“昨日商讨政务时,太后看起来十分精神,哪里像是得了重病的人呢。哪怕是暴疾,又怎么会没有一点防备呢。”

显然,左宗棠觉得慈安之死太过蹊跷,猫腻诸多。于是,各类阴谋论在民间流传,人们根据已知的蛛丝马迹,推断出无数死因版本,愈传愈真。这里,笔者大致把流传的死因版本归为两类,供各位读者判断。

第一类:清廷皇室对外宣称是“正常死亡”

此说法来自于慈安太后的《遗诰》,但它的记述内容多是由慈禧指示,因此缺少可信度。本身在这件事中,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再加上清廷官方对于慈安太后死因的模糊态度,颇有欲盖弥彰的意味。

笔者觉得,与其说是“正常死亡”,倒不如说是“被正常死亡”。如果慈安真是死于慈禧之手,那么,真相或许已经出现了颠倒。而若慈安属于正常死亡,针对慈禧太后的阴谋论,亦不会随之终结,由此可知,慈禧太后在世人心中是怎样的印象。

换言之,慈禧太后沉迷权欲,而慈安太后,无疑是她奔向权力巅峰最大的绊脚石,因此,按照其性格,慈安太后终究会难逃厄运。

第二类:慈禧谋害的说法

这种说法多见于民间传言,许多清代野史均对此事进行了记载。甚至在部分野史中,详细描述了慈禧太后谋害慈安太后的全过程,情节之细、言语之全,犹如现场亲临一般。但野史终归是野史,里面少不了笔墨渲染、情节加工,与真实历史存在较大差别。

无论是“逼死”,还是“毒死”,毫无疑问把矛头推向了慈禧太后。这点看出,慈禧太后在人们心中,属于心狠手辣、贪图权欲的一类人。并且,慈安太后死后,直接受益者就是慈禧太后,由此,也不怪世人进行妄自猜测。

至少在笔者看来,慈禧谋害说的可能性更大些,但历史是严谨的,具体真相如何,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考察研究,方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参考资料:

【《翁同龢日记》、《清后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