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是个与众不同的帝王,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像他这样的皇帝也才有他一个。虽是一国之君,却有着一颗热爱木工的心,建筑方面是个奇才,朝政上没什么兴趣,权力欲也不是很重。
有人说他是个文盲,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人家不是不识字,只是识得不多而已,"文盲"过份了点,"半文盲"比较合适——皇帝是个半文盲,这对大明来说是件多么悲催的事儿啊!
皇家其实很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那么朱由校为什么会变成这种样子呢?和他的身世有关。
热爱木工
父子皆是小可怜
朱由校的父亲就是有名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
这位朱常洛,说起来也是让明朝大臣们一把心酸泪。他不得父亲万历皇帝的喜欢,大臣们拼了老命保他,硬是顶着高压和万历对抗了十几年,气得万历三十年不上朝。
好不容易万历驾崩,朱常洛登基为帝,大臣们心想大事已定,正统、祖制被维护住了,可以过几年悠闲日子。万万没想到,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死了,死因还是极不名誉的服"红丸"。
早知如此,大臣们还争什么争!直接让万历如了愿,君臣之间也不至于弄得这么尴尬。不过,万历喜欢的福王朱常洵也不是什么好的,无德无才。说到这里,真有种明朝气数已尽的感觉。否则朱家子弟怎么连着几代都是不靠谱的?
明熹宗朱由校画像
说回朱由校。他爷爷极其不待见他爹,恨不得没这个儿子,也就不会在意朱常洛的教育状况,很长时间不让他出阁读书,只养在内宫,养成了他优柔寡断、沉迷女色的性情。
爹都如此,朱由校这些孙辈就更无人管了,没人在意他们的文化水平。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还好一点,出生的时间较晚,9岁的时候先是父亲登基,接着是长兄,待遇大有改观,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朱常洛登基的时候,朱由校已经16岁,基本定型了。如果有心,其实也还来得及。问题是朱由校不想学习书本上的大道理,也不爱听大儒们的教诲,只想安安静静的当个木工,做出前所未有的作品。
所以半文盲什么的,对他不是问题。因为他认识的字已经足够满足做木工活的需求。
明朝鲁班
有人说朱由校是明朝的鲁班,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在木器制造行业,朱由校真的是个天才。皇子再落魄,也不会有人教他木工养家糊口,他能发掘出这方面的才能,只能说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
《旷园杂志》中记载,朱由校曾经做过一个微缩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小巧玲珑精美至极;
还曾做过沉香假山,里面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他做的木制花园,木鸟可以唱歌,水能在其中流动;
他还做过喷泉、雪橇、折叠床等等。
宫中妃嫔、宫女、太监们对他的作品当然是大加赞赏,但朱由校担心他们是承奉自己。为了检验手艺,让小太监乔装打扮,把作品拿到集市上去卖,定的价格还有点高,没想到一会儿就被抢光了。
朱由校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受鼓励,从此更加热爱木工了。至于朝政,不是有乳母的"丈夫"魏忠贤吗?大可放心。
客魏专权
大家都知道,天启年间最得势的大太监是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咱们语文课本里还出现过。而魏忠贤能走上人生巅峰,个人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攀上了朱由校的奶娘客氏。
前面说过朱由校的生长环境不怎么好,皇家又不是生母亲自哺育皇子,不可避免的,皇子和奶娘的关系通常都很好。朱由校对奶娘客氏就更有感情了,他14岁时生母去世,此后简直视客氏如亲母,才登基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并且重用客氏当时的"丈夫"魏朝。
魏朝也是个太监,还是魏忠贤入宫的介绍人。但魏忠贤心存大志,通过他认识客氏后,就把客氏当做金大腿,牢牢抱住了。两人为了客氏在乾清宫的暖阁里大打出手,还惊动了朱由校。
朱由校知道客氏比较喜欢魏忠贤,就站在他那一边,让他成为客氏的新"丈夫"。
朱由校去世的时候才23岁,没这么老
技术人员的政治思维都比较简单,可能在朱由校心里,奶娘是自己人,那么奶娘的"丈夫"也是自己人,此后对魏忠贤各种重用,扶持他去对抗文官集团,自己专心做木工。
搞笑的是,魏忠贤也是个文盲。
某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
金殿之上,使臣恭恭敬敬的递上用汉文书写的奏章,魏忠贤一字不识,转手递给朱由校,朱由校看了半天没明白是什么意思,还以为这是在交涉什么重大问题,将奏章往地下一掷,怒道:"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大臣们面面相觑。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和客氏
如果说魏忠贤掌握了前朝,那么客氏就掌握了朱由校的后宫。宫中大事几乎都是她说了算,皇太后都得往后退一步。所以后世有人怀疑朱由校和客氏有不伦之情,但我觉得这不太可能。
天启元年,朱由校大婚,娶了貌如天仙的张嫣为皇后,当时有数位大臣上书,请将客氏遣出宫去。朱由校依依不舍的说:"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
"媪"是什么意思?是年老的妇女。可见在朱由校心中,客氏就是个上了年纪的女性长辈。
客氏每次出宫入宫,宫人接送时必高呼"老祖太太千岁",这也说明她的外貌就是个老太太,不是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
况且,朱由校和张皇后感情很好。张皇后厌恶客魏一党,常在朱由校面前说他们的罪状,还亲自惩处过客氏,客氏就很想弄死张皇后,千方百计中伤她,朱由校别的事情都听客氏的,唯有此事不听。
但他也没听张皇后的,两边安抚,如同夹在老妈和媳妇中的儿子,指望她们和睦相处。
张皇后画像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后来张皇后怀了孕,客氏担心她生下儿子,以后对自己不利,偷偷把张皇后身边按摩的宫女换成自己人,按摩时用了重手,让张皇后生下了死胎。
然而朱由校不信奶娘会害自己的儿子,依然对客魏宠信如故。此后宫中再无皇子出生。
几年后朱由校落水重病(这是明朝第二个因落水而亡的皇帝,第一个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客氏从宫外领来几名怀孕的女子,硬说她们都侍奉过皇帝,生下儿子就是下任天子。
朱由校病得糊涂了,也弄不清自己到底有没有宠信过她们,但张皇后支持信王朱由检继承大统,朱由校被她说服了。
朱由检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客魏一党,两人没有好下场。对张皇后则非常敬重,上尊号"懿安皇后"。
张皇后的结局,明朝灭亡时自杀身亡
惊险的天启六年
朱由校是天启七年去世的,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即天启六年,大明王朝发生了许多险象环生的事情。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进攻宁远,宁远城的守将是袁崇焕,采用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再加上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打败了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大捷。
这件事情险在哪里?险在之前兵部尚书高第担任蓟辽总督,怯战,命令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等地的城堡均被放弃。
只有袁崇焕表示收回的疆土绝不能放弃,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撤。高第勉强不了他,便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迁徙路上死了许多人,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
如果当时袁崇焕扛不住压力也撤了,山海关前再无屏障,清军极有可能攻入关内,后果难以想像。
二、天启大爆炸
天启六年五月,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后世称为"天启大爆炸"。
说它怪,是因为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是由什么引起来的,没打雷、没下雨、没地震、火药库也没有爆炸。
莫名其妙的一声巨响,灾难就猝不及防的发生了,人畜全飞上半空又摔下来成为肉泥,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两万余人。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三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袋。
最神奇的是,受灾的民众都是光溜溜的,衣服、首饰全飞往西山,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皇宫也震荡不已,朱由校正在吃早餐,吓得躲到书案下。据说这书案是他亲手做的,质量很过关,没倒塌,保住了他的小命。
这种灾变,就是在现代都难以解释,何况是明朝?人们惶恐不已,以为天罚,朱由校也大为惊惧,下了罪己诏,大赦天下。
然而这并没什么用,当年持续发生各种大灾,旱灾、蝗灾、水灾、大饥荒,轮流上演,仿佛铁了心的要终结大明王朝。而朝中的党争从没停止过,犹胜于天灾,朱由校无力回天。
天启大爆炸
【结语】
看了朱由校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皇帝,极有人情味,临死前还一再交待朱由检善待张皇后、客氏、魏忠贤等人。他的感情很普通,希望身边人都好好的。
能做出各种巧夺天工的木工作品,足以说明朱由校的智商很高,绝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奈何志不在此,当了七年皇帝,使得本就出了问题的明朝更加飘摇,留给朱由检一个破损的江山。
如果当初朱常洛去世后,登上帝位的不是朱由校而是朱由检,也许对他们自己和大明都是一件好事儿。
参考资料:《明史》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