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界流传着一句话叫“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丑行通过“讽刺嘻笑”的形式调节戏剧节奏,为作品锦上添花。

提到丑角,就不得不提到牛得草,牛得草是我国著名豫剧丑角大师。他技艺精湛,自成流派。牛得草创立的“牛派”,改变了人们对豫剧丑角的看法,使丑角成为一种高雅艺术。其表演风格幽默滑稽,唱腔有趣动听,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豫剧爱好者的喜爱,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又有着怎样的曲折人生呢?

豫东名丑豫剧七品芝麻官(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七品芝麻官竟是这样诞生的)(1)

贫苦的幼年时光

牛得草凭借自己的精湛艺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与喜爱。但是早年间的牛得草生活过的十分艰苦。1933年,牛得草出生在河南开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天灾难料,1935年开封洪水泛滥,百姓们的生活愈发艰辛。这对牛得草本就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无法偿还地主的债务,官府和地主勾结,把牛得草的父亲关进监狱,毒打而死。后来三个哥哥也被抓去当壮丁,姐姐远嫁,原本完整的家庭七零八落,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牛得草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负担,小小年纪就在黄河江畔流浪乞讨。那段乞讨的日子让牛得草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虽然吃尽苦头,但在流浪期间也认识了不少戏班艺人,便萌生了学戏的念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说的一点也不错,那时的他也没想到戏曲竟然成为了他最辉煌的成就。

初踏戏曲之路

牛得草的戏曲启蒙老师是戏班扮演丑角的李小需。李小需扮演的刚正不阿,为民办事的清官形象,对牛得草影响很大。牛得草向李小需表明想拜他为师学习时,李小需感到很意外,因为这些年来他的弟子都是一些长相不佳的人,而牛得草长相清秀,实在搞不懂他为什么要学丑。最终李小需还是收牛得草为徒了。自此,牛得草真正走上了戏曲之路。

豫东名丑豫剧七品芝麻官(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七品芝麻官竟是这样诞生的)(2)

牛得草在学习戏曲上,勤奋努力,忘寝废食,对剧中人物剖析思考,进步很快,很受李小需的喜爱。但不久师傅病重,临终前告诫他说:“《唐知县审诰命》是咱们丑行的看家戏,以前你祖师爷演得很出名,可是我后来没有把这个戏拿下来,被唱老生的夺了去。将来你一定要把这个戏夺回来。”

登台演出 小有名气

师傅病逝后,12岁的牛得草进入了另一家戏班并登台演出,在《辕门斩子》《柜中缘》中演丑角,小有名气。后来他努力充实自己,在戏曲艺术上精益求精,凭借个人特色成为了开封和平剧社的名演员。他在《赶花船》和《花子拾金》里饰演的人物十分风趣幽默,个人特色突出,培养了许多戏迷。渐渐地被更多的人所喜爱,只要他主演丑角的戏场场爆满,牛得草开始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豫东名丑豫剧七品芝麻官(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七品芝麻官竟是这样诞生的)(3)

不畏艰辛 拜师学艺

解放初期,他的丑角艺术已经颇具特色,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牛得草并没有因此停下追寻艺术的脚步。他记得师傅临终前的嘱咐,一定要把《唐知县审诰命》这部戏夺回来。

他四处打听还在演这部戏的老艺人。1952年他听说洛阳有个艺名叫“狗尾巴草”的老艺人还在演这部戏。他当即决定,搭夜车从开封前往洛阳。在当地四处询问,才得知这位老艺人在洛阳大舞台唱戏,他到地方时没有和老艺人交流的机会,当晚他买了前排戏票,如痴如醉的看完了狗尾巴草演的《唐知县审诰命》。

直到第三日,他才有机会见到这位老艺人。牛得草看到这个年过半百、身材瘦小的老人便大步迎上去,“老师,请受开封后生丑角牛得草侄儿一拜!”说着就要往下跪,老人连忙把他扶起来,牛得草讲述了自己远道而来的来意,老艺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将自己毕生所学尽心尽力的教给他。牛得草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废寝忘食的跟着老艺人学戏。

老艺人看他学艺心切,当晚就把《唐知县审诰命》的故事梗概讲了一遍。他俩约定,牛得草每天上午9点钟在后台听说戏,晚上看演戏。此后的几天里,牛得草上午听他说戏,把主要情节整理出来记在本子上,晚上看他演出时把表演关键地方和唱腔标记在上面。临别时,他向老艺人表明了自己想整理这部戏的念头,老艺人很支持他,说道:“演的这出戏,是民问流传的老本了,很长,很杂,一演就是4个多钟头,使得唐成这个人物不突出,戏味不够浓。你想整理这个本子,很好。你年轻,有精力,把这出戏整理出来,我日后入土也心安了……”

十年磨一戏 改版《唐知县审诰命》焕发新活力

回到开封后,牛得草就开始整理《唐知县审诰命》。牛得草只念过三四年私塾,后跟开封李春芳老人学过一点儿古文,文字功底不行,但他没有退缩,买了一本小字典作为老师,把记下来的台词进行加工、修改、提炼,使之形成框架,然后再一场场地整理,去掉一些与展现唐成人物性格无关的情节,只留下唐成上任、遇民女林秀英告状、审诰命等主要情节,更能突出唐成的形象。后来又几经修改,对唐成、林秀英、诰命夫人等主要人物的动作、唱腔进行了设计,终于完成了定稿。

1953年4月,《唐知县审诰命》在开封公演,轰动全城,万人空巷,座无虚席。观众的喜爱给了牛得草更多的动力,开始四处演出,从城里演到乡下,在人们心目中,除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以外,又塑造了一个官小胆大,执法如山的唐成形象。

从《唐知县审诰命》到电影《七品芝麻官》

这部戏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关注,著名电影导演谢添想把这部戏拍成电影,几经修改剧本,最后北影厂党委同意将该剧列入1964年第四季度的拍摄计划。谁知以后“文革”开始,一推就推到了1979年。

“文革”结束后,拍电影又被提上日程。可在“文革”过程中,牛得草精心编写的剧本被烧掉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1974年,牛得草患重病右肢体偏瘫,1975年经过治疗,身体已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用右手写字,他只能用左手去练习写字。

他白天不敢在病床上改写剧本,只能在夜里偷着干。于是,他让妻子谢爱勤买来一个手电筒和一个大笔记本,趁夜深人静时打着电筒修改剧本。他回忆着每场戏的情节,先编写出修改的提纲,再用代号和缩写的方法标明内容。就是凭着这样顽强的毅力,历经一个多月,牛得草写出了一万多字的修改提纲。后来经过治疗,牛得草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能够登台演出了。

1979年,《唐知县审诰命》被拍成电影《七品芝麻官》在全国上映,引起巨大反响,影响力甚至传到了国外,荣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故事片奖。香港《大公报》在评价牛得草时,给予他“东方卓别林”的美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经典台词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豫剧名角牛得草和他塑造的敢于为民做主,不畏权贵的小小七品芝麻官形象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豫东名丑豫剧七品芝麻官(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七品芝麻官竟是这样诞生的)(4)

师从名丑萧长华 迎来事业巅峰

牛得草走红之后,受到了戏曲界的高度关注。在桑振君的引荐下,1957年,牛得草拜名丑萧长华为师。萧长华对牛得草说:“演戏是演人,不是为演戏而演戏,丑角,是一门严肃的艺术,而不是精神的调味品。丑角比其他行当夸张,但有限度,不能离开人物去任意发挥,不能把低级庸俗的东西用上,那不叫艺术。任何脱离人物本身的卖弄技巧,都会使观众恶心。”萧长华把丑角艺术归纳为4句话:“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

豫东名丑豫剧七品芝麻官(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七品芝麻官竟是这样诞生的)(5)

牛得草在师父萧长华的引导下,领悟到了丑角表演的艺术真谛,“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的美学观念。他一生都在丰富发展着这一美学观念。

牛得草博采旁收、广取众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流派,“官丑”尤称一绝。他技艺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讲究程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洒脱雅致,寓庄于谐;既有大家风范,又有乡土气息。是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家。

1998年5月30日,牛得草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终年65岁。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艺术将一直影响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