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这个词是一个富有美感的词,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人,物,事,只有美好的,才是“遇见”。
这篇文章是曾经河南中考满分作文,文章借鉴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一文,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我与地坛》是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意蕴深远,富含哲理。在这个中学生的作文中,把自己比作了地坛,文章开头只有一句话,虽然是短短的一句,不过“400多岁了”能够体现地坛的沧桑与孤寂。
接着写了“我”在这四百年里面饱经沧桑,虽然人们还记得“我”,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懂我的人。下面三段写了那个懂“我”的人出现了,“我”与他的相识,相知,相交,他学会了要感恩自己的命运,“我”为有人懂“我”而高兴,我们共同领略生命之美,思考生命的永恒,虽然最后他离世了,不过“我”依然记得他,“我”庆幸遇见了他,结尾点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在学习这篇《我与地坛》的时候,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史铁生先生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命的思考,虽然他一直都在被命运打击相信,饱受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用手中的笔,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这个学生也是被这篇课文打动了,写下的这篇作文,把自己比喻成“地坛”,与史铁生先生相遇,既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也表达了自己在他的启发下收获到了很多感悟。
这篇散文文字优美,结构清晰,思路明确,富有真情实感,还富含哲理,虽然有的人认为还是有一些仿写的痕迹,不过对于身处中考考场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大胆的创新,虽是模仿,却有自己的想法,满分也是实至名归的。
这篇《遇见身边的温暖》也是小学生的作文,在这里遇见的不是具体的人或者事,而是一种感觉,这也是富有新意的。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了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作者开头就直接叙事,没有过多修饰。“我”考试结果不理想,不想回家,在路边遇到一个流浪汉,“我”坐在一边,不想接触这个人,这个时候,一个孩子从流浪汉身边走过,之后带来了一杯奶茶给流浪汉,这个举动让“我”的内心感到温暖,之后也解开心结。
这篇记叙文几乎全文都在叙事,文中的三个人,“我”,流浪汉,小孩都刻画得很不错,有各自的特点,文章的人物描写非常好,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情描写,故事性很强。最后老师也是给了一个接近满分的分数,可能有一点小瑕疵就是这个学生的比喻有点牵强,比如“他们俩好似开放的玫瑰”,“那孩子是高挂天空的太阳”,这几个比喻有点不合适,比喻用的合适的话,这就能够拿到满分了。
这篇文章是一个中学生的文章,与上文相比,很明显的不同是这是一篇抒情性比较强的文章,全文抒情的篇幅有点重,对于一篇记叙文来说有点多了。而且文中的这个故事虽然比较平常,不过并不符合生活,感觉有点像是编造出来的故事,缺乏真实感,只能感动自己,未必能够感动老师。不过这个学生的文笔还是要肯定的,稍微推敲一下这个故事,让这个故事更加合理一点,就能够拿到更高的分数。
在作文中写事,可以有艺术加工,不过一定要注意故事逻辑性,合理性,让老师产生共鸣的是真实,而不是矫揉造作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