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春深日暖,百花感受到了春天的“蠢动”气息,渐次绽放,庭院里、路途中的树木们也回应着春日的温暖信号,此时,出游踏青赏花,是春天最快乐的事。
尽管还有乍暖还寒的微风,但有谁能对大自然的千娇百媚视若无睹呢?可是,“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小伙伴们面对盛开的繁花蠢蠢欲动,却傻傻分不清这些美好的事物究竟是何芳名。
与其外出赏花不识花,被树木庇佑却不知其名,不如一起从汉字和诗词中感受它们的性格吧!
桃花——仙风道骨的灵性气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双飞燕子几时回?夹案桃花蘸水开”……古往今来,中国人十分偏爱桃花,也许我们从汉字“桃”中可以窥见其缘由。
“桃”的古体字是
”,由“木“ “兆” 组成,“兆”的古文字“
”就是龟甲牛骨之上因受热而产生的竖条裂纹。这是“鬼神”在对人say yes的象征,所以“兆”本身就是吉祥的。“瑞雪兆丰年”“预兆”“吉兆”“好兆头”,都是众人向往的,含有好的寓意。所以“桃”地位如此受尊崇和喜爱,只是因为它那条独有的竖条裂纹、“一言不合就开裂”的独特性格和神秘而充满灵性的气质。
一向比较严肃的杜甫,在成都锦江边漫步时看见了桃花,禁不住写下风流婉转的诗行:“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人元稹的《桃花》诗“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在深深浅浅或浅浅深深之中,火红的桃花与雪白的衣裳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动容。
大诗人李白在《山中问答》中吟诵着:“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何等的超尘出世,何等的无所牵挂。在这样的时刻,在这样的境界中,除了桃花,任何别的花朵都不相配。桃花身上有一种仙气,短暂的娇羞的花,和遥远的理想、深邃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道中国独有的仙风道骨的桃色风景。
梨花——清净素雅的风仪
梨花洁白如玉,不争春光,却在无声中展露着春天的消息。梨花虽然很好看,但在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府里,都不会把梨花种在最重要或显眼的地方,其倍受冷落也算是事出有因。“梨”“离”同音,而花又白得那么不容接近,又有点凄清——曹雪芹笔下梨花一般的妙玉,最后也“终陷泥淖中”,仿佛带着宿命的悲剧。
说来有趣,关于梨花最有名的莫过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岑参写的并非梨花,而是雪花。当梨花盛开时,确实好像顶着一团团雪花似的,让人心旷神怡。“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读此句便能感受到一片清凉,白色的花本来就有一种出世的风仪,纤尘不染,再带了缥缈的仙香,更增添了一分天然的风流。
梨花盛开之时,诗人们总爱在梨树下欢聚饮酒,高适在盛开的梨花之下作诗云:“墙上梨花白,尊中桂酒清。” 韩愈听到梨花开放,也不觉欣欣然道:“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也许是因为梨花的不争与高洁正暗合了文人墨客的高洁雅兴,才使他们慕名而来,踏歌而去。
柳树——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
春光明媚,外出踏青的人,面对春光中无处不在的婆娑柳影,无论是大家最熟悉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还是情人间的“杨柳青青江水平”,抑或是闭上眼享受“吹面不寒杨柳风”……总之,在春天,我们无法不关注柳树。
柳=木 卯,“卯”的古文字写作“
”,是将某种物品使劲劈开的样子,在汉字中表示“分开”的意思。柳树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它的主枝干会在离地三尺处就开始分叉,分成两个主干,由此柳树被认为是一种代表分离的树。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不下千首。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柳者,留也。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折柳相留。
柳岸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杨柳岸”成了充满凄苦离愁的地方,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烟柳断肠处”,凄婉哀怨,爱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游子们不得不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折柳相念。
桑树——质朴低调的博大胸怀
农历三月,被称为蚕月,此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人们也进入忙碌、开启很多事情的状态,好像要紧紧抓住短暂的春光。
桑树不会像梨树、槐树等植于庭院之中,而是生长于乡野郊次,因此天生就有田园、踏实的感觉。人们赞美春蚕到死丝方尽,却不知道蚕的衣食父母桑树,它的胸怀和奉献,更是胜过一筹。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确立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福佑万民。从“桑”字的甲骨文“
”可以看出,“又”是桑树的枝芽,可以说没有桑树,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
桑树在古人的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桑叶可以养蚕,桑果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桑的根和皮可以入药,有一味中药夏桑菊就是用桑树的根皮做成的。可见其看似无用,实为大用。
不过,我们很容易将“桑”和“丧”联系在一起,除了读音相同都读作“sāng”之外,它们在造字本义上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甲骨文的“丧”写作“
”,比“桑”多了几个“口”。在古代家中发生丧事就会有人手拿着桑树枝大声痛哭,所以“丧”就是手持桑枝而哭的意思。古人认为开门见桑(丧)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一般不会在门前栽种桑树;而在房屋后面栽种柳树,象征着家人分离、不团结,“前不栽桑、后不种柳”的习俗,就是从汉字本身而来。
花开有名,树出有名,字皆有理,每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着古人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也许你不能轻易从形态上分辨花与树的名字,但通过汉字,希望能够让你认识不一样的它们。
最重要的是,“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春日苦短,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好好享受春天的恩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