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看的美文(青海在线网散文)(1)

2011年9月,我拖着入校的行李,走进了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师大旧校区南苑的宿舍并不尽人如意,和自己的预期还是有些差距的。宿舍很小,七个女孩子一间,上下高低床。除了那一席单人床,几乎再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了。为了将个人空间最大化,七个女孩都扯上自己最爱的花布,做成一道帘子。帘子很好遮住了自己,也遮住了她们。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或者说是习惯了自己的习惯,而不主动求变的人。读书时,自对高考有意识起,就念想着青海师大。还好,在给自己人生设定的各种条条框框中,实现了这一个,有些真是阴差阳错了。傍晚时分,彩砖广场上响起了师大的校歌,伴着校歌欢快的旋律,我们一道儿打开水,吃晚饭,一切作罢也不过七点左右。闲暇的我为了打发时间,将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宿舍背后是片绿茵地,放着石桌石凳,很是僻静,很适合独处或是小情侣约会。刚入校园的我,自然是单着的,于是我会拿着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或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或是其它,来到这片刚修剪过后,伴有一丝泥土芬芳的绿茵地。这样的日子很是惬意,至今都很怀念。只是悄悄溜走的日子,留下的也只有眼角那几道或深或浅的皱纹,其他的终将是段封存的记忆,再想来过,已无可能了。

有段时间很着迷毛笔字儿,于是便去人民公园前门的花鸟鱼市场买了一套练字的家伙儿,回来就在石桌上摊了起来,照着颜帖开始了练习。双子座有个毛病不太好,上了头的爱好,顶多保持三分钟。大概半年有余,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现在想来很是可惜,好在书是照旧读的。在《写给母亲的小散文》中曾提及:“20出头的我文静又孤冷,不爱说话,总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哭或笑,都由着自己来。”所以跟宿舍的姐妹,总是若即若离。大云是天津人,我跟天津人大约是有缘分的,我很喜欢天津人,因为在我区区30个年头里,遇到的每个天津人都很是谦逊和善的。大云总是顾忌着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她总是有求必应,哪怕有时会委屈了自己,她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温婉的女孩。在校那几年,我跟大云自然走得近些。我的心头儿有块儿地,不愿让人轻易走进,这总归成了我们之间的一道儿坎儿。大学校友里是走到过我心里的漂亮姑娘,所以此生便是挚友。这些年,虽各自有了生活,不常联系了,但彼此知晓,如有难,必相帮。

不知道时间过了有多久,一切井然有序的生活自此发生了改变。他眼眸深邃,透过眼睛看下去,那双眼似乎有故事要讲,只是现在再看那双眼,已无感觉了。高度近视的眼睛加上一层厚厚的黑色镜框,把眼里的光遮得一览无余。他继承了少数民族五官棱角分明的特点,单独提溜出来一个,除了那鼻子有些累赘外,其他真是刚刚好。这样的五官组合在一起,自然不会差的。他个性放荡不羁,任性而为。他爱玩,同时也擅长玩,闲来无事总说些个没用的话,看着很不着调,我跟他自然是没有眼缘可以讲的。他用一眼就能看穿的路子,和我套着近乎儿。

傍晚来电提示:“晚上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对于这样的套路,无视很有用。大学班主任李蕊梅老师是我毕业后最为想念的一位老师,她平时很少笑,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遇着事儿,她总会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都说大学班主任一学期,都难能见一面。可是我们的班主任,每周末晚七点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她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每周都要求我们背诵一篇《道德经》,周天晚自习都会有读书交流会,顺便抽查我们背诵《道德经》的情况,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会时不时拿起《道德经》背背。这个看着很不着调的男生,就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让我彻底改了观。他在三尺讲台上讲起了《周易》,用粉笔在黑板上清晰地画着阴阳八卦图,侃侃而谈的样子很是认真,自此我的心中便激起了一丝涟漪,那涟漪最终也没能从我心头散去,后来成就了我们的婚姻。他爱唱歌,而且很好听。我钟爱Beyond,从13岁起,从来都不曾改变。每当我迷茫不知所措时,总会听一听。正好,他又唱得很好,对于这样的人,我是没有免疫的。或许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安排。从此我们一起穿过学府巷,去看北苑的迎春花,一起误打误撞走进基督教人的聚会点儿,看着他们默默祷告,拿起纸巾不断擦拭眼角泪水的样子。我们也抱起双手开始祷告。

细细考究我们的性格是相同的,都是内向的人。只是他爱玩,而我又不好,所以我们像又不像。我们也时常吵架,吵架的缘由千奇百怪,但归根到底,终究是逃不过一个“玩”字。他总让我出其不意,收到的第一束鲜花,不是玫瑰百合,而是一盆冬青苗,到现在这盆冬青花在我家长势很旺,它总是肆意妄为地长着,顾不得修剪。现在已然不过洋节了,上学时总盼望着过节,现在想来,哪一个懵懂少女不爱过节呢?平安夜没有等到平安果,却等来了一把子鲜黄的香蕉。面对这一切,我竟无言以对。了解他的人,都相信这些个事儿,他是能干得出来。总感觉他是扭着一股子劲儿的,这股子劲儿是逆向生长的。

后来,我的生活一切皆由着他来了,毕业以后工作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地方儿,这儿正好是他的家。后来,在应该成家的年纪里,没有分毫地选择嫁给了他,不曾想过多看别人一眼。后来,在应该给这个小家添些个小生命的时候,我生下了我的女儿伊一。再后来,我们像所有夫妻一样,过着平淡无奇却也波澜不惊的日子,一切似梦又不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或是恰如其分,只是还有缘分二字紧紧牵绊着我们。或是亲情,或是爱情,或是友情,亦或是其他。只是缘分到了,一切就都重了。只是,近些日子里我有了或深或浅的感悟,在我们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掐指算算或许只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许只是鸡毛蒜皮,那些无厘头的家长里短;或许只是流水线式似的,日复一日地工作。但是,就是这些被我们无数次所吐槽的日子,到最后才是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最真实的生活节奏,最巴适的生活状态。

你说呢?

李娜,1991年5月出生,青海尖扎人,2015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现工作于黄南州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