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怎样才能领取地更高?是很多老人关注的问题。有一位老人表示,他有8年视同缴费时间,但是后续25年一直是按照60%基数缴费的,现在还有8年退休,按300%基数缴费是不是更划算一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养老保险的规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待遇也越高。

60%基数和300%基数缴费,养老金待遇会有什么差别呢?

现在参保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待遇,实际上都是用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来的,一般只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我们参加养老保险,一部分钱数进入了个人账户,用于形成个人账户养老金;剩余部分进入统筹账户,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以及其他各种待遇。

视同缴费年限11年实际缴费4年(视同缴费8年25年按60)(1)

第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般都是每缴费一个月后,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如果说60%基数是3600元,缴费一个月个人账户会多288元。如果不考虑利息,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的情况下,每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24.86元。

如果是按照300%基数缴费,个人账户余额每月划入钱数是60%的5倍,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5倍。可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是相对公平的。而且参保人去世但还没有领取完的部分,是可以由继承人继承的,不会亏本。

第二,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也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多得的速度并不是跟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样,按缴费基数的提升速度来的,而是速度只有一半。

如果说60%基数缴费,每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但是如果是300%基数,每缴费一年只能领取2%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虽然说性价比不够高,但是多缴多得,依然是有体现的。最后8年按照300%基数缴费,养老金待遇会高不少。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的是,高基数缴费也会影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养老金待遇的。平均缴费指数越高,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养老金会越高。

视同缴费年限11年实际缴费4年(视同缴费8年25年按60)(2)

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北京市养老金计算的时候,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视同缴费指数是1,但是仅仅用于1992年10月之前的缴费年限计算。但是基础养老金计算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本人实际缴费指数。如果25年按60%基数缴费,8年按30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能够提升为1.18。这样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基础养老金待遇也能够得到提升。

另外,还有过渡性养老金部分,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期间的过渡性养老金是跟平均缴费指数相挂钩的。平均缴费指数提升,这部分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待遇提升也很明显。不过,北京市的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1来计算的,1992年以前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就不受影响了。

像山东省在退休养老金计算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视同缴费指数。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时候,都以平均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像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指的是1995年12月1日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如果说是8年的时间,平均缴费指数有0.6提升至1.18的情况下,仅过渡性养老金就能提升6%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按照6893元计算,这一部分待遇就会至少提升410多元。

视同缴费年限11年实际缴费4年(视同缴费8年25年按60)(3)

所以,如果是为了更高的养老金待遇,为了提升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养老金待遇,按照300%基数缴费还是非常有用的。

按300%基数缴费负担可不轻。18,000元基数的情况下,20%的比例缴费是每月3600元,12个月就达到了4.32万元,8年可就是35万元左右(实际上未来的缴费基数还会提升),所以还是看负担能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