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杉杉股份子公司引入比亚迪、宁德时代、中石油昆仑资本进行战投的消息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从卖西服到新能源独角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卖西服到新能源独角兽(从卖西服到新能源独角兽)

从卖西服到新能源独角兽

近日,一则杉杉股份子公司引入比亚迪、宁德时代、中石油昆仑资本进行战投的消息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或许有人会感到意外,杉杉不卖西服的吗?李书福和曾毓群两位新能源大佬为什么要投资它?

这背后不得不提到杉杉掌舵人郑永刚的野心与憧憬。

从货车司机逆袭为服装大佬

在正式接手甬港服装厂(杉杉的前身)前,郑永刚当过兵,做过货车司机,还在棉纺厂当过厂长。

198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郑永刚因为表现优异,临危受命,被调派到了当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甬港服装厂。

面对这家3年换过3任厂长仍毫无起色的服装厂,郑永刚并没有感到气馁,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且早年的部队生活,早已铸就了他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以及钢铁般的意志。

在了解各个方面情况后,郑永刚接下来的3个操作一举改变了甬港服装厂的历史轨迹。

第一件事是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出口产品加工转变为内销,彻底解决此前设备只工作八九个月所带来的财务、成本负担的难题。

第二件事是自建品牌,把新成立的服装品牌取名为“杉杉”。自此,杉杉服饰正式诞生。

第三件事是创新经营分销模式,借钱在全国各地做广告打响知名度,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销售体系。

图源于网络,侵删(下同)

毫无疑问,郑永刚的革新的效果十分明显,新品大受市场好评,服装厂营业额以及利润突飞猛进,迅速扭亏为盈,而且很快实现了百倍增长。

仿佛一夜之间,杉杉服饰红遍大江南北。在当时,身着杉杉西服是中国男人的潮流标志。而中国服装业第一个电视广告语的“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更是妇孺皆知。

时间很快来到1996年,这一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杉杉股份成功登陆A股,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

头顶“第一家上市服装企业”的称号,杉杉按下激进扩张的快进键。及至1998年,杉杉品牌服饰已经实现了国内销量7连冠,年销售收入23.5亿元,多年位居中国服装百强之首。

图源于杉杉官网

彼时,正如日中天的杉杉综合市场占有率已高达37.4%,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老大。

但商业嗅觉敏锐的郑永刚已经感觉到了服装行业天花板,决定选择寻求新的突破,希望转型升级并把杉杉带入崭新的领域中。

一头扎进新能源行业的郑永刚

于是,和国内大多数的上市男装品牌一样,杉杉拿着卖男装赚来的大把钞票,怀揣着上市融来的资金开始走上“不务正业”的道路。

恰好当时,鞍山热能源研究所从碳素材料里提取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虽然不懂其中的技术原理,但直觉告诉郑永刚这是一个商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杉杉要进军高科技。

郑永刚决定先投8千万元,把实验室成果转化成实业成果。紧接着双方合资成立了上海杉杉科技,这是国内第一家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家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

图源于杉杉科技官网 图源于杉杉科技官网

两年后,年产200吨中间相炭微球项目投产,终结了日本企业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

后来,参与创立的元老回忆道,“杉杉做这件事决策很快。三个月时间就从一纸报告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这是民营企业优势所在,当然某些时候,这种迅速的决策机制也会带来风险。

接下来的20几年间,郑永刚在新能源行业加速跑马圈地。2000年收购了长春热缩,开始进入铜箔市场;2003年成立湖南杉杉;2005年创办东莞杉杉,分别进入正极材料和电解液行业。

自此,杉杉股份成为一家完整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产品覆盖负极材料、正极材料、铜箔、电解液等,并且占据国内70%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2020年,郑永刚斥资55亿元收购了LG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实现了高端偏光片国产化。

在正式进军锂电材料产业的23年后,杉杉已然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供应商,是全球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核心环节的重要供应商。

郑永刚超前的眼光,深谋远虑地打算,也让杉杉顺利完成了发展史上最漂亮的一跳——从服装到新能源产业的转型。

结语

30多年来,在郑永刚的带领下,杉杉股份更多涉足新能源领域和投资领域,早已彻底告别服装业务。

虽然在离开服装的道路上,郑永刚和他的杉杉正渐行渐远。但不否认是他一手将濒临破产的服装厂做成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也是他在企业最辉煌的时刻,大胆地带领公司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最终成为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一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

声明

封面及文章资料源于网络,本文主做交流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