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检查中的一项指标,也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达到了5.2的水平,风险大不大,该不该吃药控制,吃什么药物来把它降下去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是高血脂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是高血脂吗)(1)

在血脂检查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重要

血脂检查中常见有四个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这四个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总胆固醇是指的血液中所含胆固醇浓度的总和,因此,这个指标对血脂情况的反应不够具体,其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估也没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的精准。

甘油三酯主要是血液中脂质代谢前体物质的反映,主要代表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这个胆固醇最终还是会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值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检查前过食油腻、大量饮酒、过度节食等,都有可能导致这个检查值的异常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是高血脂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是高血脂吗)(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大家称作是“好”的胆固醇,它的作用是转运多余的脂质物质回到肝脏代谢分解,因此,通常认为这个值越高越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但近些年也有一些深入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于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并不是那么明确,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何,尚需进一步的充分研究。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检查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带代表了血液中脂质的浓度水平,这个数值的偏高,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斑块的主要原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通常与总胆固醇的升高相伴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是医学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属于什么样的水平呢?通常我们的检查报告单上,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是3.4左右,一般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3.4,但小于4.1称为边缘升高的情况,而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了5.2,已经属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重度升高的情况了。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这个情况,从心血管风险的评估来说,不需要叠加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吸烟、糖尿病等),就可以直接判断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了,所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是指在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在10%以上的情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应该如何服药控制?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的这种情况,应该考虑的不是服药还是不服药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用什么药的问题了。

通常情况下,对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最明确的还是我们最常见的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达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的首选药物和基础药物。从较老的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到较新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常见降血脂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是高血脂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是高血脂吗)(3)

服用他汀类药物,一方面考虑降血脂的效果,应该定期的检查血脂水平,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服药的注意事项,如短效的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在晚餐后服用效果最好,而长效的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则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药物的可能发生的副作用风险也不可忽视,因此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特别是应该定期检查肝功能,注意肌肉痛的症状,如果出现肌肉痛,也要及时的检查肌酸激酶水平。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身体未出现不耐受的副反应的前提下,应该合理选择服用他汀药的剂量,把血脂控制到达标水平,这个达标水平,如果仅仅控制到3.4以下,还不够,通常说来,至少应该控制到2.6左右,才能更好的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对心血管健康造成的风险影响。

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不断能深入,现在对于他汀药的肝脏、肌肉不良反应风险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很多时候,更推荐选择较低剂量范围的他汀类药物与其他类型降脂药合用的方式来减少用药风险,比如这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的情况,可以选择中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如果这个值无法控制到2.6以下的水平,可以考虑加服依折麦布来控制,也是很好的选择。#清风计划# #夏季养生正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