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国的鼎盛时期,在唐朝盛世时,其一年的 GDP 即可超过世界上其他全部国家的总和许多倍,而这种情况正是因为唐朝的开放政策,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清朝康熙时期,中国一直是真正的“天朝上国”,但,西方工业革命结束后,形式立刻逆转,可清朝大多数人却还一直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一切正是由于闭关锁国造成的。

七世纪是唐朝征服和移民的世纪,在开疆扩土, 大举移民的过程中, 唐朝也在不断进行着它的开放之路。

为什么只有清朝闭关锁国(从大唐的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1)

李渊父子在推翻了隋朝政权,摧毁了那些与他们逐鹿中原的对手之后,又使现在位于蒙古高原的突厥政权和西域地区即现在突厥斯坦的古代城邦臣服于唐,使唐朝成为当时一个无比强大的政权。而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及其它军镇,使得唐朝以外的人员和物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这块乐土成为可能。

在七世纪这段时间里,由于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唐朝的经济也很稳定,物价都很低廉,这样就有可能将小块的耕地分配给农民,从而使统治者制定一种新的稳定的税收政策成为可能, 这便是租庸调制。 而租庸调制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收入,也促进了唐朝社会的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这一系列有益的结果,在促进唐朝繁昌盛的同时,也为唐朝吸引各国来使,来经商贸易的人员日益增加。

所以,七世纪也是一个迁徙的时代,这时有大量的移民迁入了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这里成了他们寻求机遇的地方,在他们心目中,这里存在着大批的财富,成为一块东方的乐土。总之,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七世 纪为唐朝大胆从容的接纳外来事物,自信宽容的吸收世界各国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唐的盛世打下了基石。

为什么只有清朝闭关锁国(从大唐的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2)

不仅经济上,在文化上也亦是如此。

唐代时文化发展达到高峰,大唐帝都长安不仅是当时唐代文化的中心,而且更是中国文化与更为广泛的世界文化交流、融汇的中介地。正因唐代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发达的,所以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商人等来到长安。 据统计,在长安城一百万总人口中,各国侨民与外籍居民约占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加上突厥后裔,其数当在百分之五左右。外国人在都城人口所占比例之高为历朝所少见。唐帝都其政治的完备、军事的强盛、文化的发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壮观,并由此成就“万邦来朝”的盛大景象。日本为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各种政治典章制度,经常向唐派遣大批遣唐使,使得中日两国在交往上形成了一个高峰。

为什么只有清朝闭关锁国(从大唐的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3)

日本派往唐朝的学生和遣唐使, 将中国的文化及典章制度传回日本 , 直接吸收唐帝都政治制度,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日本所使用的法律典章制度,都能从唐朝的法律典章制度里找到根据。日本不仅在政治方面参照了唐朝,在文化发面更是受到了影响。日文就是从中文演变而来。时至今日,日文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汉字。日本的传统民族服饰就是完全按照唐朝的服装改变而来。还有日本现在的古典艺术能剧,起乐曲就如同唐朝时的音乐。这些都是通过遣唐使向唐朝学习所得的。此外,中日交流也对日本佛教的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佛教是六世纪中叶通过唐都传入日本的,由此日本的佛教才开始兴盛起来。当时, 远涉沧波、东游兴化的唐人也大有人在。鉴真在历经很多次失败后,依然坚持东渡,最终成功抵达日本。传授附近教义。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唐代时中日交流的辉煌时期,遣唐使这一唐朝特有的产物,更表明了唐中日交流的频繁和深远。因此,日本长期受到唐朝的文化熏染,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的民族文化素质,大大推进了日本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这段辉煌的中日交流史,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日本。直到现在我们仍可以看见日本文化中唐文化留下的痕迹,可见唐中日交流对日本影响深远。在 2010 年的世博会日本还特地制造出了古代的遣唐使船只来参加世博会的活动这段历史不愧是中日交流史上的辉煌一页 。

为什么只有清朝闭关锁国(从大唐的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4)

相比较而言,清朝自雍正以来,皇权达到了一个巅峰,统治者也有了贪图安逸的想法,有了闭关锁国。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了特使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到中国来,目的是为了通商。坐着船从天津上了岸沿着运河到了通州,带了很多的天文仪器和其它的珍宝,下榻住的地方就在圆明园,清政府接待他们由圆明园,到承德避暑山庄,路途要经过古北口,马戛尔尼他们看到了雄伟的长城,非常赞叹。到了避暑山庄之后,和珅陪着他看避暑山庄,马戛尔尼也很赞叹。天造地设,风景秀丽。乾隆要见他就发生了礼仪问题,清朝要求你三跪九叩,英国没有这个礼节,反复地交涉。

这一年正好是乾隆83岁的生日,这一天是八月初六,就是乾隆在万树园举行盛大的宴会,马戛尔尼去了,要行礼,因为人多,万树园大家去看,很大,人很多。马戛尔尼行了单腿跪的礼节。八月十三是乾隆皇帝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接见了马戛尔尼,这马戛尔尼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这记载就不一样了。有人说是单腿,有人说是双腿,当时有一个军机章京叫管世铭,他写了一首诗来说这事,

献琛海外有遐帮,生梗朝仪野鹿腔。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这管世铭是军机章京,他具体负责接待,他说“齐跪地”就是两腿跪地,但是很多书记载还是一个腿跪,单腿跪。这个管世铭这个诗最后这两句值得注意,马戛尔尼肯定是说英语,他的诗说“野鹿腔”,像鹿叫一样,这就带有明显的轻蔑的意思。马戛尔尼不是跪了吗,单腿也好,双腿也好,总之是跪了,跪了就是一个外交礼节嘛。他说什么,跪表示“万众降”,就是万国都降服乾隆皇帝,完全用了一种天朝的姿态。马戛尔尼回到北京还住在圆明园,他带着表文,一份是英文的,一份是法文的,现在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为什么只有清朝闭关锁国(从大唐的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5)

马戛尔尼主要的要求,第一在北京驻个代表。第二在广州和舟山要设货站。第三要在舟山、宁波、天津设点,进行贸易。乾隆一览翻译他的表文,大怒,天朝怎么可以让外国人在北京住?下令立即驱逐,这样马戛尔尼一行就沿着运河到了杭州,完了就转程又到了广州,同年年底返回英国。

乾隆皇帝以“天朝上国”自居,本来这是一次很好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万里迢迢送到北京,送到承德避暑山庄,乾隆皇帝加以拒绝,把这扇窗户又关上了。

后来中英鸦片战争,林则徐竟然天真的认为,英国人没有茶叶就会消化不良,而且英国人腿不好,上岸就站不住,更别说打仗了。这一切都是是闭关锁国所导致的。

为什么只有清朝闭关锁国(从大唐的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6)

事实证明,弱国无外交,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有极其完善且开放的外交,现代中国需要世界,而世界,也需要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