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1)

作者|杨小米 采薇 编辑|小辰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写作课的改稿老师采薇

前几天,我带着汀姐、小宝在小区遛弯,小宝年纪小,走路蹦蹦跳跳的,没那么靠着路边走,但也没有走到路中间,影响车辆的通行

我正准备拉他的手,把他拉到身边,后面就传来了一个声音:“怎么带小孩的?也不怕被撞了……”

一回头,就看见一个老人蹬着自行车,从我们身后过去,嘴里面还不干不净地嘟囔着。见我看他,还没好气地瞪了我一眼

有一瞬间,我有点生气,真想跟他争辩几句,但是理智回来,什么也没有说,就当没听见了。

这事要是发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可能立刻就还嘴了,孩子也没挡你的路,你嘴巴这么毒干什么?

就算你有不满,也可以好好说话,至于脏话连篇吗?

但现在,我只是这么不痛快一下,这事儿就翻篇了

倒不是我自己涵养有多好,只是多年来经历过的事儿和对人的体察,让我做出了“不争不辩”的选择。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2)

01

争辩,损失掉的是时间 精力 好心情

没有赢家

汀姐小的时候,汀爸开车,带我们一家去超市买东西,车进停车场的时候,前面有点塞,我们的车就在停车场入口的人行道边排队,缓慢前行,有点堵人行道了。

就在这时,有个骑电动车的男人等不了,也不愿意稍微绕一下,他大力地拍着我们的车子说,怎么开车的?把马路都占了……

连着拍了好几下,砰砰作响,把车里正睡觉的汀姐直接惊醒,吓哭了

我当时很生气,这么多车都在排队,怎么就偏催我们?还拍车子?于是,我就说,别拍了,这不正走着呢吗?

谁知道,那个男人还来了气,直接把他的电动车横在了我们车子的前面,不让我们走,说,你们占了人行道,还有理了?!

我说,我们要进停车场,前面这么多车,也不能飞过去啊……

男人还是不依不饶,说占人行道,就是不对,挡了他的道,浪费他的时间。

我说,你催我们快点走,不占人行道,可以,但是至于拍车子吗?难道你拍了车子,我说句让你别拍都不行吗?

但是他就是不让开,嘴巴里面不依不饶的,非要跟我掰扯清楚

之前还嫌我们堵路,现在挡着我们,不是更堵路吗?这会儿也不见他着急了。

幸好,婆婆下了车,拉着他,让汀爸把车往后倒,开走

那个人估计也是看我婆婆是个老年人,怕使劲挣扎,把我婆婆碰到摔倒,就没有硬来。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3)

这么一番折腾,一家人出来逛街的心情都被毁掉了,浪费了不少时间,还影响了交通,吓到了孩子。

回到家我气还是没消,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人,又觉得今天真是不宜出门,甚至也没心思工作了。

郁闷的我,跟好朋友说了这件事。她安慰我,这也是碰到不讲理的人了,不要太在意,事情过去就过去了

然后,她跟我说,薇姐,你要明白一点,争吵,基本都是双输的。

你觉得你有理,对方态度不好,还无理取闹,缠着你们吵架。

但对方也可以说,你们挡着路了,他拍了下车子,提醒你一下,你还不依不饶。

如果旁人不是清楚地看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会觉得你没理

这番话让我醍醐灌顶,争辩之所以发生,就是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试图说服对方认错,给自己道歉,这基本上不可能啊。

所以,回到这件事上,对方愿意拍车子,就让他拍呗,反正车子也拍不坏,真拍坏了,我找交警来调解就行了,根本无需跟他多费唇舌。

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

而且,争吵这事,不光是双方损失掉精力、时间和好心情,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比如,两边都不服输,吵着吵着就动手了,打赢了进监狱,打输了进医院。

如果再撕扯得难看一点,上了社会新闻/法制新闻,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4)

02

遇到纠纷,提醒自己

我不是弱势群体

十几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时,在城市晚报上看过一则新闻:

因为一桩经济案件,我们老家县城派出所的几个警员去涉事人家里,找他调查情况,涉事人没露面,警员就粗暴地拉走了涉事人的爹。

这件事怎么看,都是警员的不对,处理方式太粗暴了,简直蛮不讲理

但是,很巧的是,这几个警员就是我表哥的同事,我在表哥那里听到了另一个版本:同事们去涉事人家里调查情况,涉事人不露面,让他爹出来挡着。

他爹说话难听,还骂人,甚至还要跟警员动手。

办案的警员都是小年轻,没控制住情绪,才把对方给拉走了。而且事后也受到了处罚,被通报批评,还给涉事人的爹道歉了。

这么一看,就是两方都有错了,只是错大错小的问题。但是记者只写了他了解到的,或者他想让读者看到的所谓事实。

那么,读到报纸的读者,恐怕大多数会认为是“官欺民”,你们公职人员,怎么能这么欺负老百姓?

就算是知道了事情的全貌,大概率也不会站警员一方,毕竟他们办事态度不行,为人民服务,怎么连人民说几句难听话都忍不了?

这里面,一方面有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天生善良,本能地同情弱者。

强者和弱者有纠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强者又在欺负弱者了。在衡量一件事的时候,心中的天平更容易向弱势群体倾斜。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5)

所以,在这之后,再遇到可能发生纠纷的时候,我就有了这方面的思考。

比如在公交车上,看见有空位,刚坐下,一个小学生说,这座位有人了,我就马上起身。

我可不想跟小学生争辩起来,被人说欺负小孩、这个大人太不成熟了。

更何况,争吵时如果遇到小人,还可能会招来报复

我们住在老家的小院时,后面有个邻居,前些年买了辆车做生意,比中巴车稍微小一点,后来他不做生意了,就把他家的车子一直停在我家屋后。

本来我们也不想管,但是正好遮住了我家的窗户,屋子里很暗

汀爸见他的车一直这么停着,好几个月都不动,就跟他说,要不你把车子给挪一下吧,真不用了,卖了也行,停在这儿,我们屋子里白天都得开灯。

但是那个邻居呢,就好像没听见一样,不但照旧把车停在那里,还在车子旁边堆了旧沙发等各种杂物,夏天再有点积水,蚊蝇横飞,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了。

看得人闹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人家也没有犯法

找人评理?邻居可能也会诉苦,比如说他们也是实在没办法,生意做不下去,车子卖不出去,日子难过……

再“解读”一番,我们就成了“横行乡里”的恶邻居:穷邻居在我们家屋后停车都不让,又不是我们家的地儿……

所以,遇到这种不是严重影响到生活的事,我就是能忍就忍,息事宁人,只在确定能解决问题时出手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6)

03

想争辩时

也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

还是我们在老家的时候,有一次我让汀姐和小宝去丢垃圾。

垃圾站距离我们家有一段距离,中间会经过几户人家。

汀姐和小宝倒完垃圾,就回来了。不一会儿,就有人敲我家的门,我问是谁,外面回答是邻居。

我打开门一看,是一个看上去70多岁的大叔。我让他进来坐,他脸色很不好地说,坐就不坐了,好好管管你家孩子

然后,大叔说,是汀姐和小宝往他家门上扔石头,咚的一声,声音特别响,把他吓了一跳,出来一看,铁门都被砸了一个印子。

然后就看见我家汀姐和小宝刚从他家门前路过,周围也没有别的人,就认定是汀姐和小宝砸他家门。

我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想着汀姐小宝刚刚出去,难道真的往人家门上丢砖块了?

直觉认为不太可能,因为他们俩都是窝里横,在外面胆子都小得很,不太可能做这种事。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7)

那个当下,我是想否认的。但是转念又一想,我们这里也没有装个摄像头,说我家孩子没扔砖头,也拿不出什么证据。

否认,只会招来两个人的争辩,争着争着肯定会吵起来

一方面是影响邻里关系,另一方面,万一大叔有个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基础病,吵架时再发病了,我就更说不清了。如果进了医院,医疗费大概率也得我出。

我不能情绪上头,争辩,而应该去解决问题

那么,大叔找上门来,究竟是想干什么?他想得到什么?

能找上门,肯定是被气到了,要讨个说法。

既然只是要一个说法,那我就态度诚恳地道歉就行了,至于孩子是不是真的往他家门上扔砖头,这件事情可以事后再慢慢调查。

于是我跟大叔说,对不起,大叔,以后一定好好约束孩子,再从您家门口过的时候一定轻手轻脚的……

您看您家大门被砸了个印子,要不我去买点油漆,给您遮一下?

我话里话外都没提孩子砸门的事儿,只是道歉,想着去解决问题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8)

大叔脸上虽然还露着不痛快,嘴里面说着小孩就是缺乏管教之类的,但也表示不用我修门,就离开了。

我进屋问汀姐和小宝,究竟是咋回事,他们俩是不是砸人家门了。俩人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他们也被砸门声吓了一跳。

我观察他们的表情,俩人脸上都透着气愤和委屈,也就相信了,砸门的人,确实不是他们俩,因为俩人如果说谎,眼神会躲闪

但是,我并没有再上门去和大叔掰扯,说不是我家孩子做的,你冤枉我家孩子之类的。

大叔想要的,不过是出了心头的这口气,那我道歉,让他出了这口气,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至于孩子有没有砸他家的门,在他那里根本不重要,我自己知道孩子没有调皮,相信他们,就够了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9)

04

“恕”能释怨

可保一生平安

如果说,考虑到减少损失和解决问题,我选择了认怂,不争辩,那么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是彻底地不愿意与人争辩了

每个人价值观不同,际遇不同,遇到分歧,我们没办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说法,那么就笑一笑,放弃争辩吧。

就像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老人,指责我没看好孩子,大约也是因为他觉得我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管教孩子的责任,也可能有其他事导致他心情不好。

那也只是他自己的认知,我不认同,但也不能改变他,就选择了不理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自己心情也不受太大影响。

孔子在《论语》中传达了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世准则,“恕”,有包容的意识,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谅和理解别人。

我们自己会犯错,那么也要允许别人犯错,接受别人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同。

遇到小纠纷,不计较,也不寻求别人认同自己。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容许别人对自己有误解。

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也是一样,有“恕”的意识,更容易把日子过得和睦。

错怪邻居了应该怎么道歉(我还是选择了道歉)(10)

对于我的处理方法,也有朋友表示不能认同。

汀姐和小宝明明是好孩子,却被人那么诬陷,换她肯定不能忍。

邻居不但不把他家的车开走,还变本加厉地恶心我们,也得想个招治治他。她觉得我真是太怂了。

对于这种说法,我也只是笑一笑,感谢她为我义愤填膺。如果你遇到这类情况,会怎么办呢?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