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食用的粮油作物如玉米、稻麦、豆类等,都是在籽粒充分成熟、晒干后贮藏起来,慢慢供人食用。这是粮油作物最重要的特点,古代人类在山上采摘鲜果,即采即食,但到了冬天,山上的鲜果没有了,就要饿肚子。聪明的人类找到了冬天能够储存起来的食物,这就是粮油作物。粮油作物这种干籽粒储存的特性,为人类繁衍延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难怪人类到现在仍然要重视粮食安全,把粮食生产看成是人类的命根子。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青的(过去吃青是救灾)(1)

在吃不饱的年代,一切以粮为纲,一般只种粮食不种蔬菜水果,也很难见到蔬菜水果。每到青黄不接之时,如麦粒还未成熟,上年储存的粮食已经吃光,人们不得已才吃青,遇到发洪水或干旱年份,粮食更不够吃,地里看到什么就要吃什么,不吃就要饿死人,所以吃青是人们不得已的做法,如果粮食够吃是万万不能吃青的,老人说那是在糟蹋粮食的。

我们小时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常的吃青作物有玉米、蚕豆、山芋,当然吃得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野菜。玉米、山芋没有成熟的时候,生产队是不允许提前吃的,可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小孩子管不了那么多,就偷偷藏到高大的玉米地里,把玉米棒掰下来生吃,那东西特胀肚子,在肚子里发酵,所以也不能多吃。山芋也是个好东西,无论什么时候,扒开土洗干净就能吃,我们就夜里去偷偷挖,带回来和大人一起吃,"一斤山芋三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山芋确实为人们度过饥荒帮了大忙。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青的(过去吃青是救灾)(2)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青的(过去吃青是救灾)(3)

现在人们衣食无忧,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吃青了,但特殊青香的鲜食农作物摇身一变成为人们争宠的美味食品。近年来,不仅蔬菜水果多了,越来越多的鲜食粮油作物也在市场上出售,进入城市居民的 “菜篮子”,既丰富了市场供应,又改善了饮食结构。比如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鲜食毛豆、鲜食山芋、鲜食蚕豆、鲜食豌豆、甚至鲜食麦粒,各种鲜食农副产品,各种果蔬产品应有尽有。鲜食粮油作物带“青”上市,最大的特点就是鲜嫩、青香,有独特的风味,且营养丰富,人体容易吸收,对于越来越重视养生的人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食品了。现在人们吃青渐成时尚,大有喧宾夺主之势,青玉米、山芋、南瓜、胡萝卜、山药、芋头这些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现在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相反,以前人们的主食大米等高碳水化合物渐渐失宠了。

清明时节,在无锡江南一带,“吃青”还吃出了花样:用鲜嫩的蒿草叶、青麦叶或其他蔬菜叶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制成美口的青团,成为时尚春游小吃。青团虽然算不上真正的鲜食粮油作物,但也是一种把粮油作物糯米沾鲜带青的吃法。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青的(过去吃青是救灾)(4)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青的(过去吃青是救灾)(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