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齐国威风八面,秦国可不高兴了,不能让齐国这么威风下去,必须打打他的锐气,显一显我们秦国的威风,要不别人以为我们的变法没什么效果。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就是商鞅。

商鞅闻听庞涓死去,便向孝公奏道:“秦、魏两国相邻,魏国的存在是秦国的心头大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现在魏国被齐军击败,诸侯纷纷背叛,我们可乘此天赐良机出兵攻魏,魏国抵敌不住,必然向东迁移。这样我秦国便可依凭地险兵强,乘势东出,将中原各国制服,成就帝王大业。”孝公一听,那当然高兴了,为秦国开疆拓土、成就霸业那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那就麻烦相国跑一趟吧。于是使命卫鞅为大将,公子少官为副将,领兵五万攻打魏国。

秦军出咸阳向东进发,由于原先吴起镇守河西多年,河西一直牢牢地控制在魏国手里。此时警报已传到魏国西河,西河守将朱仓急忙向都城告急。惠王召集群臣商议御敌之计,公子卬自告奋勇:“卫鞅从前在魏国曾与我有过交情,我们关系老铁了,我还向大王举荐过他,可以说是他的伯乐。大王您放心,如果我领兵前往,三言两语就能与他讲和,让他退兵。”

群臣纷纷赞同公子卬的计策,惠王也很高兴,看看咱的手下能动用私人关系为国效力,这样的干部得提拔,于是便拜公子卬为大将,让他领兵五万救援西河之急。

公子卬扎下大营屁股还没坐稳呢,守城军官来报说秦相国派人送来信件一封,打开一看上面写道:我与公子情同手足,如今虽各为其主,领军相持,但又怎能忍心发兵交战,自相残杀呢?我想和公子相约在玉泉山痛饮,握手言和,既使两国免受战乱之苦,又使千秋万代的后人们称颂我们的友情。公子如肯应允,请指定一个相会日期。公子卬一看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便回信三日后见面。

这边卫鞅假传军令,将前营撤退,让公子少官率兵先行,暗中却吩咐他们以打猎补充食物为名,埋伏于狐岐山、白雀山等处,只等相会之日山上放炮为号,便一齐杀出,将魏国人马一网打尽。

到了约会之日,清晨卫鞅先派人向魏军报告说:“相国已先到玉泉山等候,所带随行人员不过三百来人。”公子卬一点也没怀疑,用车装满了各种好酒,野炊食物等应用之物,估计说不定还有烧烤料,孜然辣椒面之类的,还带了魏国国家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准备到时为他们歌舞助兴,出城前去相会。卫鞅在山下迎接,公子卬与他相见,各叙昔日交情,又谈到今日言和退军一事。

公子卬要尽地主之谊,先向卫鞅把盏敬酒,卫鞅也向他回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卫鞅觉得差不多了,再喝就喝多了,于是命军士将魏国的酒食撤去,改用本国的酒食,估计肯定有羊肉泡馍。并让两个秦国武士上前侍奉,这俩武士一个叫乌获,能单手举起千钧之物,一个叫任鄙,能赤手空拳搏杀虎豹。卫鞅举杯劝酒,同时用目光暗示左右,左右得令,跑到山顶点响了号炮,接着山下又有号炮传来。公子卬大惊道:“现在为何放炮,相国难道在使计骗我吗?”卫鞅笑道:“我只骗你这一次”公子卬一听就心慌意乱了,想要逃走,却被乌获紧紧按住,动弹不得,任鄙指挥众人捉拿公子卬的随从,埋伏在山谷中的秦公子少官也率人四处捕拿魏国的车仗人马,随公子卬前来赴会的魏国兵将无一脱逃。

卫鞅吩咐将公子卬打入囚车,先送回秦国报捷,又命人给公子卬的随从松绑,赐酒替他们压惊,并把原来的车仗交给他们说:“你们就说元帅赴会归来,骗守军打开城门,成功后我一定重赏你们,如果不听从,我现在就将你们斩首。”众人怕死,只得遵命前往。卫鞅让乌获扮作公子卬坐在车中,让任鄙扮做护送公子卬的秦国使臣紧跟其后。吴城守军认出是自家人马,赶紧开城迎接,乌获、任鄙两位勇士一齐发难,奋起神力将城门击碎,又把上前阻拦的魏军官兵一一打倒。卫鞅率大军随后跟进,乱杀一阵后将西河占据。

卫鞅一鼓作气长驱直入,直逼魏国首都安邑。魏惠王大惊,派大夫龙贾到秦军求和,卫鞅说:“魏王不肯用我,我才到秦国做官,秦君赐我高爵厚禄,现在又将军权交给我,我若不灭掉魏国,有负秦君重托。”龙贾说:“人们常说:‘良鸟恋旧林,良臣恋故主。’魏王虽未能重用相国,但也没有听从公叔痤之言杀害相国,相国怎能毫无情义?”卫鞅沉思半晌说道:“要我撤军也可以,但你们必须将黄河以西土地割给秦国。”龙贾回奏惠王,惠王答应,让龙贾将地图契约献给卫鞅,卫鞅按图受地,凯旋而归。魏惠王因安邑距秦国较近,遂迁都大梁,从此魏国也称梁国。

秦孝公表彰卫鞅之功,将过去从魏国夺来的商於等十五城赐给卫鞅作封地,称为商君,后世也因此称卫鞅为商鞅。卫鞅谢恩回府,对众家臣说:“我以卫君旁支远族身份入秦,辅佐秦君治理国家,使秦国变得富裕强大,现在秦君将十五城赐给我为封地,人生的荣华得意可说是到了顶点了!”家臣们纷纷称颂。

这里却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你们寄居在商君门下,怎能谄媚奉迎陷害主人?”众人一看,说话的正是卫鞅的贵客赵良。卫鞅说:“先生说众人谄媚奉迎,你倒说说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如何?”赵良答道:“五羖大夫做穆公相国,辅助穆公三次平定晋国的内乱,攻灭周围小国二十个,使穆公成为西方霸主。五羖大夫仁慈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去世之时,百姓沿途哭送,如丧考妣。现在君做秦国相国八年,政令虽然得以实施,但因用法过严,杀戳太多,百姓只畏惧君的威严而不感激君的恩德,只知道追逐功利而不明晓大义所在,太子更因您伤害他的老师,对君仇恨入骨。一旦秦君晏驾,君的性命都难以保全,还说什么商於的荣华富贵?君不如举荐贤能之士代替自己,辞去官爵俸禄,归耕陇田,这样或许还能有保全自己的希望。”当时的商鞅风头正盛,听完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没有听从赵良的良言相劝。

没想到赵良一语成谶。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对日后秦国之事是忧虑重重,自己心里直嘀咕:我看来是不行了,我死之后,商君与世子赢驷素来不和,到时候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当天子把令行。再把新法庭除可就麻烦了。还不如将君位传于商君保险一些。

于是秦孝公便命内侍将商鞅招致卧榻之前,斥退左右内侍,唯有自己与商鞅二人,然后,拉着商鞅的手说:“自爱卿入秦以来,已有二十四载,使秦由弱变强,称雄于诸侯,都是你的功劳。今天我看来是不行了,虽说秦之新法已推行多年,但我死后,恐难以继续下去,那样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这个良好局面就会付之东流。因此我想将秦君之位传于爱卿,以号令秦之上下,一切确保我们新法能继续进行下去。”商鞅听罢大吃一惊,急忙阻拦说:“不可!万万不可!主公只是偶患疾寒,不久便能康复如初,为什么要说这样不吉利的话?再说了,还有太子赢驷在,不可这样。”秦孝公解释说:“我是替你考虑,自你入秦以来,强推新法,在庶民百姓之中积怨甚重,朝中之权臣贵族也恨你的人不少。原先你得罪太子。我在没事,我若死了我怕你有不测;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新法难以继续。所以我有这个想法。”

商鞅闻听秦孝公所言恳切,深受感动,不由得热泪盈眶,叩拜说:“臣乃一贫困之人,素不得志。自入秦以来,受到主公宠信,方封侯拜相,富贵以极,现在已经非常心满意足了。新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凭您大力支持英明作为,我没什么,怎么敢贪居秦君之位呢?就是万一日后,臣死于世子之手,那也算我为国捐驱,死无怨言。”孝公见此情景便传旨命内侍召世子赢驷入宫。

商鞅变法奇人奇事(趣话五千年第0141回)(1)

过不多时,世子赢驷奉旨来到秦孝公卧榻之前,见父君病情如此沉重,便哭拜不止。秦孝公命其止住哭声对太子说:“秦国能有现在的国力全凭商君之力。日后继承君位,定要多听商君指教,严行新法,才能居诸侯之上,称霸在这个世上。”世子赢驷表示遵命。随后秦孝公将商鞅请到近前,对世子赢驷说:“既然如此,我儿应当拜商君为师。”世子赢驷本来对商鞅恨之入骨,可是对父命不敢不遵,只好硬着头皮向商鞅叩拜施礼。

待秦孝公将后事安排完毕后半个月便病死于咸阳宫中,在位二十四年,葬于弟圉。商鞅与群臣拥立世子赢驷即位,是为秦惠文公。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商鞅傻,为什么不接受呢?其实,商鞅“辞不受”,亦在情理之中。说到底,自己是外国人,变法又得罪那么多人,“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孝公一死,形单影只,变数太多,若旧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对他,就算居于高位,只怕也未必能降服他们。所以,还不如不接受。

现在商鞅身后的大树倒了,太傅公子虔像打了强心剂一样,这几天格外兴奋,一想到过去被卫鞅削去鼻子,心中怀恨不已,这时便与公孙贾一同奏道:“人们常说:‘大巨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卫鞅立法治秦,使秦变强,父老百姓只知有卫鞅之法,不知有秦国之法,如今卫鞅又得十五城为封地,权重位尊,将来必会有谋反犯上之举。”惠文公说:“我也深恨此贼,但他是先王的老臣,早几天我爸又让我认人家做老师,这要是传出去我背后搞人家这好说不好听呀,如今谋反之心尚未明显,姑且再容他几日。”派人将卫鞅的相印收回,让他退归自己的封地商於。卫鞅上朝辞行,准备车马出城,其仪仗声势比起列国诸侯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官纷纷饯行相送,秦国朝堂为之一空。

公子虞、公孙贾将此事密告惠文公,说:“卫鞅不知反悔,反而盗用诸侯车驾仪仗,如让他返回商於,必会谋反。”甘龙、杜挚也出面为此事作证。惠文公大怒,当即命令公孙贾领武士三千,追杀卫鞅。可怜商鞅一生功勋卓著,为秦国奠定百年基业,却最终落个被人追杀的下场。那商鞅的命运究竟如何?会逃脱厄运吗?“历史也有智慧”邀您收看下回《诛商鞅五牛分尸 弃苏秦四国守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