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欠花呗23000(大一我欠花呗两万)(1)

我有次刷朋友圈,

看到一位同学分享他刚买的新球鞋。

我问花了多少?他说两千。

额,最近这么有钱?

他说,没有,用花呗的,

之后还要还的。

一个月后,这家伙发朋友圈吐槽,

“花呗一时爽,还钱火葬场”!

我问怎么了?

他说入不敷出啊,要还花呗的钱,

又要买新的东西,感觉钱不够啊。

额,你不就只用花呗买了两千的球鞋吗?不至于吧?

他回复,其实之后还买了其他东西。

又花了多少?

三千。

老弟,你真的好有钱啊!

不要笑我了,我现在穷得一批,吃饭都只能吃泡面了,早上都改吃馒头了。

这么惨?

所以要不你借我点钱呗。

我说,额,我还有点事,先溜了。

他回复了一个尼玛的表情包。

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我在大学里的

好多同学都用花呗买东西,

而且大多是电子产品,

名牌衣物,鞋子,还有化妆品。

是啊,在大学我们消费需求慢慢变得旺盛,

想买很多东西,

但矛盾是我们缺少固定经济来源,

于是花呗和欠条成为了大学生们的

一条安全合法的消费渠道。

可是,正如许多人吐槽的一样,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

一时的潇洒,

却要用一段窘迫的日子作为代价。

然后许多人在朋友圈,QQ动态自嘲地呼喊,

“我希望找到一个人,爱我,

包容我,能接受我的一切,

还有我的蚂蚁花呗。”

02

欠花呗23000(大一我欠花呗两万)(2)

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

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

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

用户在消费时,可

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

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17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

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很应景地描绘了当代年轻人的“理想生活”。

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

一个人终于买了心仪已久的萨克斯,

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一个人四处旅行,

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回归原始又自由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个年轻人租下了办公室,

拥有了培育事业的基床。

光鲜美丽的屏幕上那句熠熠生光的广告词——

“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显得那么诱人。

欠花呗23000(大一我欠花呗两万)(3)

于是,一大批人为了体验更高的物质享受,

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开通了花呗。

他们想买就买,

宁愿花着提前透支来的钱,

也要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

可是,适度还好,

过度可就坏事了,

尤其是那种自制力很差的同学,

欠花呗的钱永远还不清。

对于他们来说,

“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

而“上岸”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

事实上,只有当发现自己的账单

已经积累到四位数甚至五位数时,

借贷的大学生们才会产生严重的危机感。

殊不知,在一次一次透支消费的过程中,

他们已经离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

花呗推出了“大学生认证”,

各种接待平台无处不在的抽奖和红包,

让我们经常产生一种幻觉:

全世界都想借钱给你,

让你买,让你花。

于是,本来手头上没有足够的钱

买一双球鞋,马云说,

借给你,让你先消费后买单。

所以,我们买了。

本来没有生活费一个月只有一千五,

根本不能承受一部iPhone8的价钱,

马云说,没关系,

给你10000元的可用额度,慢慢还。

所以,我们买了。

我们一步步地成为了“花呗式青年”,

用花呗就像滚雪球一样,

越滚越多,越滚越大,越陷越深!

慢慢地,它本来是无害的,

却被我们演变成另一种“校园贷”,

虽然没有“裸贷”那种高利贷情况,

但它还是慢慢放大我们的欲望。

可以说,非法校园贷是“尖刀和匕首”,

那么花呗就像慢性毒药,

只是压力较小,

对借款人的腐蚀更慢。

因此,在疯狂消费过后,

就会看到“下月吃土”

“超过五毛钱的局不要找我”

“泡面相伴”这样无奈的调侃。

03

欠花呗23000(大一我欠花呗两万)(4)

其实,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

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之类的贷款

只会放大我们的欲望,

不会放大我们的生活费。

明明一个月只有一千五,

却偏偏硬要风花雪月,

到头来却叫苦不迭。

宁愿贷款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购买一些和自己经济情况不符合的产品,

一到了还款的时候就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这又是何必呢?

其实,花呗的背后,

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消费观。

这时,我就想到了高一政治课老师

强调的三十二字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不要跟我说你是理科生没学过,

这是高一上课本里的,

还没文理分科时学的。

所以啊,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个人经济能力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就像作家独木舟说过,

“一个人虚荣,

但有满足自己虚荣的能力,

就不可怕;

或者,一个人贫穷,

但他安贫乐道,

并不奢望那些自己能力无法企及的事物

也能够过得幸福快乐。

可怕的就是明明没有摆脱贫困的能力,

偏偏有一颗厌恶贫困的虚荣心。“

我认识一位朋友,

他说他从来不用花呗,

因为只要用了花呗买东西就会总觉得

自己没花钱一样,

钱还在的感觉会让我们接着消费。

可是,只要用了花呗买东西,

钱其实早就消费掉了,

这种错觉,会让我们的虚荣心膨胀,

会让我们正确的消费观变歪。

网上看过一个新闻,

大一生,一学期结束,

欠了花呗两万。

鬼知道他怎么有这么大的可用额度?

其实,我很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这样的话,

“只有当你能够平静的面对

和价格相关的数字的时候,

当你能够波澜不惊的刷卡买下它的时候,

当你能够带着它出入各种场合而不纠结于磨损的时候,

它才真的属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