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772年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唐代官员、诗人。

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二十五岁的崔护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担任京兆尹,成为朝廷的三品大员,后来陆续担任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等官职。

作为诗人,崔护的诗,风格精练流畅,语言清新自然,对句工整严谨。《全唐诗》里现存他的诗六首,都是佳作,尤其以《题都城南庄》最著名,流传最广,脍炙人口。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首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曾有过的对于爱情大胆追求的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意:

去年春天的今日,我在这户人家里看见,

姑娘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分外红润。

今日我再来此地,姑娘已不知去向何处,

只有那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春风之中。

这首《题都城南庄》流传甚广,很多人都能背诵。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曲折、动人的爱情传奇,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爱情,情节曲折离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2)

人面桃花相映红

一、才子踏春,邂逅美女,人面桃花相映红

博陵崔氏,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士族大家,自汉代以来,博陵崔氏人才辈出,地位显赫。仅在唐代,博陵崔氏就有十六人担任宰相之职。

772年,崔护就出生于这个被誉为“士族之冠”的显赫世家。优越的家庭条件,严格的诗书教育,造就了一个优秀人才。据记载,崔护姿质甚美,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苦读,极少与人交往。依照现在的观点看,崔护不单纯是高富帅,还是个高傲的大才子,这样的人,到哪里都是抢手货啊。

偏偏这个纯情孤傲的崔护,谁都没有看上,一直在默默等待着属于他的天赐之缘。

士族大家的青年才俊,都是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崔护也不例外。这一年的春天,崔护到首都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很不幸,崔护落第了。

士族大家不缺钱,别来回跑了,就住在首都长安,安心学习,准备明年再考吧。于是崔护就在长安住了下来。

到了清明的时节,大家都出来踏青游玩。崔护也不能免俗,孤傲的他不愿与人作伴,就一个人来到长安的南郊游玩。

春天是个生长的季节,到处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杨柳青青,绿水盈盈,整日苦读的崔护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一路漫行,不知不觉离城已远,到了长安城郊外的南庄。

临近中午,崔护忽然觉得有些口干舌燥,就想找一户人家歇歇脚、讨些水喝。

不远的山坳处,有一户人家,占地一亩左右,用竹篱笆围成了一个小院。崔护走了过去,透过篱笆,崔护看见院子中,几树桃花掩映着一处茅屋,桃花开得正艳。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3)

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心中突然一动,脑海里不自觉地想起《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缘?不可能啊,山里人家,不过是粗鄙之人罢了。”崔护收回了心思,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然后轻轻地扣门。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是谁呀?”

崔护朗声回道:“在下博陵崔护,路过此地,口渴了,讨口水喝。”

一会儿,一位美丽的少女打开两扇门,看了看崔护,灿然一笑,将崔护请了进院子坐下,接着进屋端了一杯茶,说道:“公子,请用茶。”双手把茶杯递给了崔护,然后就靠在旁边的桃树下,默默不语,眼睛却不时地看着崔护喝茶。

那少女灿然的一笑,深深地打动了崔护,他不仅有些发怔,脑海里又浮现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诗句。崔护一边喝茶,一边偷偷地打量着这位少女,只见她:素净的布衣,显示出她苗条的身材;不施脂粉的脸庞,粉里透红;一双明亮的眼睛,笑意盈盈。在满树桃花的掩映下,更加衬托出这位少女的秀美、文静、纯情。

少女似乎感觉到崔护在打量自己,脸红了起来,垂下眼帘,扭头看向远处的山峦。

崔护看的心旌摇曳,她真美啊,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她。“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里的名句再一次浮现在崔护的脑海里,崔护的脸也有点红了起来。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4)

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毕竟是饱读诗书,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孤傲的性格,使他很少与人交往,对这位美丽的少女也不知道该如何“诱之”。只好在默默喝茶的时候,趁少女不注意,含情脉脉地注视几眼。

少女看到崔护的茶快喝完了,就柔声说道:“公子还渴吗?我再给您续一杯吧。”说完,不等崔护回答,就来到崔护面前,拿了杯子,回屋续了一杯茶,轻轻地递给崔护。

对于少女的体贴,崔护红着脸点了点头,表示了感谢。两人却都不说话,只不过两人的目光之中都多了一丝柔情,偶尔相遇,转瞬就分开。

又一杯茶喝完之后,天不早了,该回去了,崔护只好起身,向少女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谢小姐,我该回去了。”

少女依依不舍把他送出院门,并不关门,随身倚在门框上,默默地注视着崔护渐行渐远。

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繁花似锦的桃花树下,映衬着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一画面,深深地刻在了崔护的心里,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5)

人面不知何处去。

二、才子重游,美女无踪,人面不知何处去。

崔护回到长安城后,就继续埋头在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希望来年进士及第。只不过,少女那灿然的笑容,时常出现在崔护的脑海,人面桃花,仿佛就在眼前。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闱(尚书省的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所以称为春闱、省试)。不幸的是,崔护第二次落榜了。

苦闷、沮丧、懊恼压抑着年轻的崔护,却又无处发泄。又到了清明赏花踏春的日子,看着城中翠绿的杨柳、盛开的桃花,崔护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灿然一笑,便不顾还下着毛毛细雨,就向南庄快步走去。

路两旁的垂柳如烟,嫩绿的柳条时不时轻拂崔护的脸庞,崔护不仅又想起《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叹。这次来见到那位姑娘我该怎样说呢?连她的名字我还没有问呢,崔护不由得为上次笨拙的表现而懊恼。

终于,又到了那条熟悉的小路,又见到了那栋亲切的茅舍,崔护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几乎小跑着走近院落,到了门口,却发现一把锁静静地挂在大门上。

顿时,如同一瓢冷水浇崔护的头上,滚烫的心凉了半截。透过篱笆墙,崔护看到院内的几株桃树,如同去年一样,鲜艳的桃花依旧芬芳。

崔护没有灰心,围绕着院子转了一圈,还是没有发现人的踪迹。又来到门口,崔护大力地敲着门,和上次一样大声说道:“在下博陵崔护,路过此地,口渴了,讨口水喝。”然而,没有意外发生,那少女清脆的声音始终没有出现,只有春风拂动桃树的绿叶,发出哗哗的响声,仿佛在嘲笑崔护:“你这个傻瓜,来晚了啊,哈哈哈。”

时间不早了,不能再等了,该回去了,崔护怅然若失,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在左侧的门上写下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然后,心灰意冷的崔护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里。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6)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峰回路转,佳偶天成,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回到长安之后,茶饭不香,读书无趣,眼前始终出现那张灿然的笑脸,耳旁多次出现那清脆的声音。崔护心里不停地在问,那位少女为什么不在家呢?她是出去探亲了,还是去郊游了?难道是出嫁了吗?崔护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我喜欢她吗?她能喜欢我吗?我该怎么办呢?我该再去找她还是就此放弃呢?崔护心里乱糟糟的。一连数日,崔护茶饭不思,凝思苦想,最终,那张灿然的笑脸鼓励了他,这是天赐之缘,不能轻言放弃,无论如何,我也要再去一趟。

第二天一早,崔护就来到了茅舍,远远地,崔护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一阵阵悲凉的哭声,崔护顾不上敲门,推门而入,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迎了过来,他满脸悲伤,擦了擦眼泪,看了看崔护,问道:“公子是博陵崔护吧?”

崔护有些诧异,这位中年人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点头致意,回答道:“晚生正是博陵崔护。”

中年人一听,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公子害杀了我的女儿啊!”

崔护一听,顿时泪流满面,说道:“我来晚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中年人哽咽着说道:“小女绛娘,今年十七岁,知书达礼,待字闺中。去年清明见了你,就日夜牵肠挂肚,跟我说你若有情,必定会再度来访。就这样等了一年,期间有人说媒,小女一概回绝。前几天,我和绛娘一起到亲戚家小住,回来后,见到你题在门上的诗,小女就悔恨自己错失了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到你,进门不久就病倒了,一连几天,水米不进,早晨刚刚先我而去了。”

崔护悲痛万分,跟随中年人来到屋内,见绛娘安然地躺在床上。崔护过去坐在床上,抱着绛娘的头,让她枕在自己的腿上,轻轻的摇晃着绛娘,哭着叫道:“我在这里呀,博陵崔护就在这里呀。”

人面桃花相映红整首诗(人面桃花相映红)(7)

桃花依旧笑春风

真诚的爱真的能感动苍天,一会儿,绛娘悠悠地苏醒了过来,她睁开了眼睛,认出了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崔护,绛娘又露出了刻在崔护心底的那灿然一笑。

后来,崔护回到博陵家里,把事情经过详细禀明了父母,父母亲倒是十分开明,没有计较绛娘的出身门第,十分体谅他们的真挚感情,成就了一对天赐之缘的美满婚姻。

这是唐朝人孟棨(qǐ)在《本事诗》里记载的一个结局完美的爱情故事。

仓央嘉措的诗里写道: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缘份,就是在这不经意间,一张灿然的笑脸,一句清脆的真言,或者是在人群中,我多看了你一眼,就悄然出现了。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份,是心有灵犀的一种感觉;是一见如故的一种欢喜;是相见恨晚的一种遗憾;是上天安排的最美遇见!

我找到了你,就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仍将永远彷徨,无处安放。

谨以此篇,祝福天下有缘人,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