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很难把“严肃”两个字和周星驰的电影联系在一起,但他执导的《功夫》,在喜剧、黑帮、动作的包裹下,要讲的着实是个严肃的主题——一个人如何才能弃恶从善?

这个主题很大,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用包租婆的话说就是“年轻人,行差踏错一定会有的,能够悬崖勒马,也算不错了。”古今中外,多少圣贤伟人劝人行善,而世界的邪恶并未减少。电影探讨这个主题,很冒险,如果故事编得没有说服力会显得幼稚可笑。

周星驰功夫最后片段寓意(周星驰功夫中棒棒糖的寓意你看懂了吗)(1)

世界上总是有坏人

周星驰却偏爱这个主题,以至于后来的《西游降魔篇》,同样的主题,换了个角度再讲了一遍。《功夫》是从“坏人”的主观视角,《西游降魔篇》是从“劝善者”的视角——一个人如何才能让恶人弃恶从善。

《功夫》里,男主阿星一开始想当好人,而后想当坏人,最后当回好人。

阿星想当坏人,因为他小时候想当好人失败了,而且是想当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大英雄失败了。一伙小混混想夺走哑巴女主的棒棒糖,他挺身而出,却被无情打倒,备受凌辱,这让他转变了信念,从此相信当好人没有好报,所以要当坏人。

周星驰功夫最后片段寓意(周星驰功夫中棒棒糖的寓意你看懂了吗)(2)

阿星认为“好人没好报”,所以想当坏人

要想弃恶从善,就要改变他心中“好人没有好报”这个信念。这谈何容易?那时正是社会黑暗的时期,耳濡目染,身边的现实,刻骨铭心的经历,已经让这个信念根深蒂固。

别说电影中的那个时代,就是现在,我们有时候也会心里嘀咕,“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不一定有坏报”,“当好人就要吃亏”……

《功夫》能说服我们吗?

阿星的改变源于重逢。长大后阿星再次遇到女主,当年他为保护她的棒棒糖而遭小混混凌辱,她要将棒棒糖送给他当做报答,正自难受的他没有理会就跑走了。现在重逢,女主再次将棒棒糖递到他面前,想让他收下。

周星驰功夫最后片段寓意(周星驰功夫中棒棒糖的寓意你看懂了吗)(3)

女主将棒棒糖递给男主,是全片最感人的片段

这一刻,“好人没有好报”这个信念动摇了。坏人想要棒棒糖,诉诸暴力,女主也不愿放弃棒棒糖,而好人的爱,让她真诚送出自己心爱的东西作为报答。

即使打不过坏人,你向善的行为也会收获爱。当年他纠结于所受的屈辱,却忘了他得到的东西更加珍贵。爱胜过暴力,好胜过坏。

周星驰功夫最后片段寓意(周星驰功夫中棒棒糖的寓意你看懂了吗)(4)

一时间他无法接受这个冲击,拒绝了女主的棒棒糖,但改变的种子已经播下。当他看到包租公和包租婆不畏邪恶,挺身而出,说出那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时,他不再迟疑,选择重新做回好人!

每次重温《功夫》,看女主将棒棒糖递给男主时,我都会热泪盈眶。一根棒棒糖,代表了善与爱的意义,如此打动人心。

所以影片结尾,男主开了一家棒棒糖店,深化了主题。

周星驰功夫最后片段寓意(周星驰功夫中棒棒糖的寓意你看懂了吗)(5)

80后90后都是看着周星驰的喜剧电影长大的,周星驰自己当导演后,影片格调其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不满足于原先的“屎尿屁”、“无厘头”,而是要拍有深度的电影,《功夫》就是一部了不起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