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月4日,清明节。

先生、女儿和我围坐在餐桌前,哀悼在疫情中逝去的人们,同时,也为多年前故去的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节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清明节遥寄哀思)(1)

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曾随我们到无锡扫墓,为了纪念我的外公和外婆。那日,天有些阴沉,我们相继在老人的墓前磕头、献花,并默默祝福。

对于女儿和她的小表哥,虽然扫墓时有些悲伤,但在乡间田野所见到的一切,应该都是新鲜有趣的吧。他们从未见过两位老人,还不明白死亡的含义。

后来,她有些懂事了,我们担心经历这些事情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因此,再也没带她去扫过墓。

02

清明节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清明节遥寄哀思)(2)

今天,是个特别的清明节,举国哀痛,不仅为小家中已故的亲人,也为祖国母亲失去了许多好儿女,他们本该各司其职,继续为国奋斗;本该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

一开始,先生朗读了一篇网上的文章,是悼念抗击疫情中奋不顾身的烈士和不幸去世的同胞的。文章很长,写得很动情,先生读得很深情,我强忍泪水。

随后,我们双手对握成拳,放在胸口,低头为他们默哀。我在心里默念着:安息吧,愿你们在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过着平安幸福的日子……

接着,我们各自对亲人表达哀思。

先生说:妈妈把我们三兄弟拉扯大不容易。小时候,她会带我去旅游,给我买我喜欢吃的东西。

清明节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清明节遥寄哀思)(3)

上大学后,就和她聚少离多了。毕业后到上海工作,结婚生孩子,每年只能回去两次,每次停留的时间都很少。

那时候,只想着能早点财务自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亲人。不料,妈妈却因一次意外,永远离开了我们。

要是能早点把她接到身边一起住就好了,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了!

现在,如果能有机会陪她一起说说话,到处走走看看,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

清明节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清明节遥寄哀思)(4)

女儿说:我对奶奶的印象不太深了,就记得她对我很好,手也很巧。有一次去奶奶家过年,她给我做了很多好吃的,还教我做“丝网花”。

我生孩子后,只有几次带女儿回去看望过她。短暂的相处中,总能感受到她的质朴与善良。

她以前是一名物理老师,很有爱心,对家里的孩子们也总是无私奉献,悉心教导。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生活条件下,当三个“捣蛋鬼”的妈妈,该有多难!

她吃了很多苦,身体不太好,腿脚也不灵便,但总是尽力靠自己,从不抱怨,也不愿给我们增加“负担”。

我也很后悔,那次带女儿回去过年,就该尽力恳求她同我们一起回上海的。我们向她提议过,她说来年和妹妹一起去上海看我们。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

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在她跟前尽孝,在我们条件好转的时候,却无法让她享受天伦之乐。

我们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一定常宽慰自己:孩子们很忙,能照顾好自己,我就很满足了。

清明节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清明节遥寄哀思)(5)

我哽咽地女儿说:可惜以前没有好好照顾她,总以为还有很多机会,没想到,却再也不可能。我们既要思念远方的她,也要珍惜在我们身边的外公外婆。等疫情过后,有空多陪陪他们,经常给他们打打电话。毕竟,他们辛辛苦苦地把我养大,又养育了你很多年。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我们受了他们这么大的恩情,要知恩图报,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再后悔莫及!

我们要平衡好自己的生活,既要陪伴、关心家人,也要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还要关心自己的健康。对于大人而言,不能只想着赚钱养家,而将亲情置于脑后。

有的事情可以等,有很多机会去做,而我们与亲人之间,其实是渐行渐远的。应该多创造一些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多珍惜,付出我们的爱,回报他们的爱,我们的内心也会更柔软、更温暖。他们百年之后,才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遗憾。

03

清明节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思(清明节遥寄哀思)(6)

以前,总觉得女儿小,不愿让她面对这些事情,但今年的清明节,我觉得有必要让她和我们一起对无私奉献的同胞和亲人,表达我们的敬意,献上我们的思念,让她懂得感恩和珍惜。

窗外,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屋内,烛光摇曳,哀思绵绵……

安息吧,亲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