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1)

我校教师教材解说活动于3月6日——12日举行,69位教师参加了激烈的角逐。经过评委认真地倾听、比较,最终评出了一等奖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5人。这次活动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不但参赛者普遍准备充分,发挥了较高的水平,而且不少学校还组织教师到现场学习观摩,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2)

一、成绩概述

1、解说框架科学合理。相对于以往课标、教材、教学相对孤立的块状结构设计,这次解说中多数教师采取了围绕中心、辐射四周的立体化的结构方式,即以对教材的解读为主线,把课标、编者、自己的有效做法贯穿其中。解说者常常透过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看课标阶段目标的设定和落实以及编者“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编排匠心,能抓住本单元内容与整套教材、学段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以及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各自实际巧妙地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主要问题。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3)

(1)“是什么”和“为什么”是教师研读和解说的重点,大部分教师都能把其放在解说过程最重要的位置上。既重视“是什么”,更重视“为什么”,在做法上,不仅仅是把课标相关条文和编者理念全部或部分平面地出示,还要有教师自己的理解解说。所以,优秀的解说都包括单元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两部分,一是主要内容的艺术展示,如主体课文、语文天地等;二是与本单元内容纵横联系的挖掘,如单元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本单元内容及训练项目的纵向联系,内容与编者思想的联系,内容与课标要求的联系。多数教师能对相关内容适当整合,定位准确,理解深刻,展示形式新颖,效果相对突出。杨老师能将教材的相关内容与课标条文通过一张图片对照出示并进行解说,使理论和实践得到较好的结合,使参与者能直观地得到一些启发。八年级张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认为本单元的“美与丑”是学过的“高尚”单元的延续,又是后面要学习的“母亲河”单元的铺垫,在理清前后联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多方面的变化,较好地把握了学段教学要点,分解的单元教学目标也准确可行。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4)

(2)怎样使用教材是个人对教材认识的实际落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解读教材。“为什么”包括目标的设定、整体的安排,重难点的处理等内容。所有的解说者都很重视这个环节,甚至过于偏重,相当多的人目标设定清楚简洁,整体环节安排合理,重难点内容处理有方。

王老师围绕单元“变化”的主题,抓住了课标与教材的“不变”与“不变”,解说层次清楚,效果突出。在“改变教材教学观念,有效使用教材”环节,设计了五个具体的步骤:确立目标,明晰“变化”;整合教材,贯穿“变化”;深入课堂,感悟“变化”;注重实践,感受“变化”;增量阅读,拓展“变化”,用具体事例说明了“观念一变天地宽”的道理。我校张老师通过本人教学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效果。我校杨老师解说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效果突出。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5)

2、解说形式多姿多彩高效。

由于有了过去多次开展此类活动的基础,这次解说时,教师普遍能以解说为主,演示为辅,注重实效,适度创新。大多数教师能脱稿解说,仪态自然大方,语言顺畅准确,时间合理分配,注意和听者进行交流,上下互动,教学相长。不少人还以“主题”为主题,使整个解说内容浑然一体,创造了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

我校柳老师围绕“明月”单元分“望明月——眼界开阔”、“品明月——心底澄清”、“送明月——月华璀璨”几个大块来解说,语文特点体现得较好。

章老师也解说的是“明月”单元,但偏重于对内容的研读,从“与课标对话,把握方向”、“与编者对话,明白意图”、“与学生对话,激活课堂”三个方面来解说,使与会老师收获不少。

我校徐老师解说的是“桥”单元,她的导入语是“……教师就是一座桥,把历史和未来连接,把知识与能力传递,让孩子们顺利到达成果的彼岸……”。短短几句话,就一下子把听者带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6)

3、用行动为解说增色。

在整个解说过程中,有不少感人的事例,我校老师李老师解说时满怀激情,完了之后,就匆匆地赶去看病;李老师因病告假,我们把她调整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尽管她声音沙哑,但她还是用坚强给人以鼓舞……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7)

二、存在问题

(1)对本单元内容把握不全、不准,漂浮在理论层面上,解说泛化,缺乏个性化的东西。比如有的老师在解说八年级内容时,对于“综合活动”这个重头戏认识和处理不到位。有的老师以“点”代面,忽视了北师大版教材选文的思路。有的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不了解,不能正确应对还没有学习拼音的情况下短文的教学。七年级“批注笔记”的内容是一段时间里的教学重点,但仍有老师说说而过。不少老师对“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初显身手”等内容只字不提。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8)

(2)理解和说法有误。有人把课标五个教学内容中的“综合性学习”与第三学段的“综合活动”混为一体,导致在一、二学段解说时,只涉及到四个方面。不少老师将关于课标的内容全盘托出,一“点”而过,不能分解到具体年级、具体单元来认识。还有一位老师还是在依据“大纲”来设计教学,出现在课改进行十年后的今天,使人确实难以理解。有的标题有问题,如“崇尚情操”、“极高一筹”等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9)

(3)时间使用不合理,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怎样教上,而对于重点内容,即教什么方面轻描淡写,导致超时,最多的超时7分钟。

(4)解说教材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用知识结构图来辅助解说,有两位老师缺少必要的准备,只是口头解说。

(5)注意了内容单元内容方面的联系,对方法和知识的联系研究不透。单元目标出示时间不合适,应建立在和课标、文本、编者对话的基础上以及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才出示,而不是仅仅依靠课标条文就能决定。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10)

(6)为了所谓的“主题”,过度突出思想性方面的研究,重视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科性的特点。在目标设定方面,不少人是想把三维目标分开说的,但提法却出现错误,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那么过程与方法呢?

教师工作活动记录(教师解说教材活动总结)(11)

关注教育,关注生活,关注学习。我们一起成长!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