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史》第60篇

红楼梦第5回判词人物分析 解读石头记第5回4(1)

林黛玉、林红玉、密妃、秦可卿、薛宝钗、贾宝玉:

图画: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甲戌夹批:却是咏菱妙句。】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甲夹批:拆字法。】致使香魂返故乡。

桂花”射覆薛宝钗和林红玉;“池沼”“”射覆“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映射秦可卿淫丧,林黛玉坠土井,林红玉淫奔堕落;“”即“”,映射林红玉和顺懿密妃。“”即“”映射秦可卿和林黛玉。“根并荷花一茎香”即红、黛、秦、密合一,四个女人命运相怜,是香菱的四个分身。“以他人所画天王,作众神像”笔法。

“两地生孤木”即夏金桂的“桂”,夏金桂映射薛宝钗和林红玉。1、1711年五月初二日,悫惠皇贵妃赐婚“金玉姻缘”。初三日,爆发了“曹家之乱”,黛玉、探春、晴雯(荳官)先后殒命。“香魂返故乡”。当晚薛宝钗入住绛芸轩,成为了“夏金桂”。2、“两地生孤木”射覆第四十二回,【脂砚斋: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所谓“钗玉合一”,隐寓贾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和小妾林红玉情投意合,惺惺相惜。1748年五月,林红玉与曹雪芹私通,被薛宝钗撞破奸情。然而薛宝钗却姑息养奸,与林红玉报团取暖。“孟光接了梁鸿案”“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红玉的奸情败露后,薛宝钗与贾宝玉分庭抗礼,且借词含讽谏,贾宝玉情极之下,离家出走,剃度五台山。这年腊月,弃僧贾宝玉烟蓑雨笠,芒鞋破钵,徒步汉南,反回故土,在扬州栖灵寺二度出家。“香魂返故乡”。此解读是脂砚斋的立意,然而蒙批人却针锋相对,大骂脂砚斋篡改原书立意,心术不正。后文详述。

红楼梦第5回判词人物分析 解读石头记第5回4(2)

红楼梦第5回判词人物分析 解读石头记第5回4(3)

《红楼梦》、《石头记》、林红玉、林黛玉、薛宝钗:

图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甲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1、寓“金玉合一”。“”就是“”,“”就是“”。金钏就是玉钏,她们都映射林黛玉,又映射林红玉。遥对“甄、贾宝玉合一”,隐寓脂砚斋和曹雪芹合一。“玉带林中挂”,“”和“”,各取一半部首组成“桂”,夏金桂映射薛宝钗和林红玉。黛玉死后,贾宝“”归了薛宝钗和林红玉;“金簪雪里埋”射覆第三十一回,金钏: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金簪子”射覆林黛玉,金钏之死就是黛玉之死。“雪里埋”,黛玉(金钏)死后穿着薛宝钗的衣服入殓并火化。

2、寓“金玉合一”。“”就是“金麒麟”,隐寓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通灵宝玉”,隐寓脂砚斋的《石头记》。作者深意: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脂砚斋的《石头记》合而为一。“玉带林中挂”,“”“”指林红玉,历史原型萧芳。1754年冬,《红楼梦》被萧芳焚毁();“金簪雪里埋”射覆“凤姐扫雪拾玉(金)”,隐寓凤姐扫雪,偶拾得被焚毁的两本《红楼梦》残卷。1754年至1764年,脂砚斋以《红楼梦》为底本,重著《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形成今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金玉姻缘”本意。然而蒙批人却认为这是:巧笔奇言,误尽聪明后生。因为这两部书虽然同源,但作者的立场、维度、观点、立意完全不同。

“皆非生其地之意”即死其地而后生之意。因林黛玉的死,才有了脂砚斋的雏本《石头记》。因“家亡血史”,才有了《红楼梦》。又因《红楼梦》被焚毁,才有了今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皆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寓意深远

有红友认为“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含义是:明末崇祯吊死在煤山,满清强制“剃发易服”,男人的发簪全被搁置了起来。单看这两句诗,诗面意思很契合,但从“射覆”笔法和作者的立意来看,大明王朝与整部《石头记》没有半毛钱关系。研究红学,最忌讳的就是举一废百,刻舟求剑。

红楼梦第5回判词人物分析 解读石头记第5回4(4)

秦可卿、贾探春:

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名判贾元春,实判秦可卿和贾探春。“”射覆张金哥,张金哥的死隐藏着秦可卿和贾探春的死亡信息。“香橼”即佛手,射覆第四十回,贾探春屋内的佛手。第四十一回,板儿和大姐儿互换柚子和佛手。【庚辰(戚序)夹批:柚子,即今团之属也,应与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板儿和大姐的姻缘,映射1705年秦可卿(妙玉)下茶订婚。又映射1711年悫惠皇贵妃指婚贾探春和允祥。然而这都是孽缘。

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

秦可卿生于1691年,死于1710年,享年二十岁。秦可卿一生随心所欲,不明事理,败德辱行,不辨是非;贾探春生于1692年,死于1711年,享年二十岁。贾探春秉性泼辣,刚烈自持,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堕落迷津,非死不渝。

榴花开处照宫闱。

秦可卿本是宫闱中人,有着高贵的皇族血统,却流落江南。“女婴”已长大成人,如榴花开放,却只得遥望宫中父母;“榴花”射覆贾探春。1711年五月初二日,悫惠皇贵妃将贾探春指婚给十三皇子允祥。然而在榴花开放的五月初三日,允祥退婚,贾探春耻情归地府,她离“王妃”仅一步之遥。

三春争及初春景,

三春”指1708、1710和1711年的三个春天。本回就是“三春”的第一春“初春”,即1708年正月;“三春”又指贾府三小姐贾探春。她梦想着能像姐姐贾元春(曹寅长女)一样,飞上枝头变凤凰,然而只做了一天的“王妃梦”,便香消玉殒了。贾探春和林黛玉死于同一天。

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十回,张友士细论秦可卿之病,“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寅卯”即1710年(庚寅)和1711年(辛卯)。射覆“虎兔”。秦可卿死于1710年虎年,贾探春和林黛玉死于1711年兔年,三人均死于五月初三日。秦可卿死后以“樯木”入殓。“樯”,舟具,人生若泛舟。很多学者把“虎兔”改为“虎兕”。擅改《石头记》文字者,只能证明他的浅薄、无知、粗陋,且误人子弟。

曹寅长女曹佳氏约生于1690年,1706年十一月出嫁平郡王纳尔苏。有学者认为她活到1749年乾隆十四年以后。第十八回,【庚辰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贾元春在书中只是个符号,实际映射秦可卿和顺懿密妃。《长生殿》伏秦可卿之死。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实写密妃苏州认亲、省亲。顺懿密妃原名王红菱,苏州人氏,出身贫贱,她是刘姥姥失散了21年的女儿,又是秦可卿的生母。密妃生于1674年,薨于1744年,享年71岁。

未完待续,请看下回。

红楼梦第5回判词人物分析 解读石头记第5回4(5)

如果您喜欢石门的文章,就关注、点赞并转发,您的支持是石门持续创作更新下去的唯一动力。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允许,不得盈利使用。我是为您讲历史的石门,每天一文,明日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