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1)

《怒晴湘西》很成功。

起初刚一看名字,还以为是部抗战神剧,直接无视了,差点错过。

大家要记住了,这不是抗战神剧,不是抗战神剧,说两遍。

它是鬼吹灯的系列改编剧。

豆瓣评分8.4,口碑不错。

就我已经看的六集来说,波诡云谲,很吸引人。

先不讲具体剧情,这个放到后面再说。

我最想说的是,作为一个金庸迷,看到别人的作品改编成功,我是很羡慕的。

金庸剧的改编,这些年良莠不齐,甚至还出一些口碑崩塌的作品。

而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所谓“尊重原著”。

《怒晴湘西》的口碑好,有很多别的其它的原因。

比如潘粤明等的表演。

本来不看好潘粤明还能演贼头的。他那张脸,觉得演贼团伙里的政委还差不多。

但看了一集之后就放心了。活脱一个骄傲、自恋,但又挺讲江湖义气的卸岭魁首陈玉楼。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2)

这才想起来,人家还能在白夜追凶里演终极杀人王呢。

号称“潘粤暗”的。

此外,让剧成功的还有它的制作水平等等。

但在我看来,它有一个成功的原因,就是老生常谈的四个字——

“尊重原著”。

耳朵都听腻了对不对。但真的不要小看这四个字。

《怒晴湘西》很大程度上好在这四个字上。

我出于好奇,去读了鬼吹灯这一部分的原著,发现改编真的很忠实原著。

先说出场的人物吧,就和原著特别贴合。

比如大头巨汉昆仑。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3)

演员的头这么大,还以为是加了什么化妆或特技。

等查了资料,才知道真是找了一个头特大的演员。

还有另一个人物罗老歪——响马出身的湘西军阀。

因为挨过一刀,脸被劈歪了,剧中造型还原得很好。此外,他的杀人无算、残酷霸蛮的气质也很神似。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4)

唯一要说意见的话,就是剧中“呵呵呵”笑得太多,太依赖这种笑去表现人物。

剧中的故事主线、脉络,也几乎是忠实地按照原著展开的,没有异想天开另搞一套。

连原著里那种神异、诡秘的气氛,也比较好地再现了。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5)

话说这个剧我是凌晨一个人在酒店看的,一开始还鬼使神差戴了个耳机。

那种感觉你想象一下。

而且,之前还刚听了郭德纲的水浒单口,沉浸在傻乐之中,完全缺乏一大波僵尸即将袭来的思想准备。

结果,差点直接吓尿床。

提醒你们:

以后看鬼吹灯之前不要听郭德纲!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6)

有人可能不服,觉得“尊重原著”的道理谁不懂?人人都在说。

但在不同的人口里,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完全不一样。

六小龄童老师也说要尊重原著,观众也说希望尊重原著,每一个IP剧的改编者嘴里也都会说:我们很尊重原著……

没人会承认自己糟蹋原著。

可到底什么才叫“尊重”?

是一点都不能改吗?是不允许解构、恶搞吗?不是的。

而是不能打着“尊重”的幌子,实际上蔑视原著、糟蹋原著。

现在许多买IP的,实际上不尊重IP。

他们以为,自己买来的只是别人的世界架构、故事主线、几个主要人物名字,此外还幻想能一起买来别人的原始读者流量。

实际上他们自己骨子里是很臭屁的,对IP是轻视的,内心里觉得人家东西不行,或者是“不适合影视的语言”、“不适合我们的行业”。

所以要改!改改改!

甚至对金庸这种级数的作者都一样。

他们内心不相信金庸讲故事的本领,不相信金庸的台词好,只要金庸的大人物、大剧情,不相信金庸的小剧情。

所以IP买来之后,乱搞一套,甚至完全抛掉别人的东西另起炉灶。

例如改编《笑傲江湖》。

他们最喜欢把几个著名“大人物”东方不败、任我行一开场就拎出来,乒乒乓乓无缘无故一顿乱打、加特技。

因为那符合所谓的“套路”。

他们以为这样可以博眼球,观众就会很兴奋。

有这个必要么?你真的比金庸高明?

其实《笑傲江湖》原著一开场讲“灭门”,福威镖局满门被青城派灭掉。

整个灭门的故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张力十足。人物的性格十分鲜明,台词也很精彩。

被灭的福威镖局上下,从狐疑、惊惧,到不屈、抗争,再到崩溃、绝望,那种求生的欲念、人性的挣扎,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改编者绝少好好对待这个故事,几乎没人有耐心把它讲好。

他们不相信金庸,也不相信观众的欣赏水平,只相信自己想当然的一些“行业套路”。

却不知道只有庸才才对“套路”津津乐道。

买IP买的是什么?

绝不仅仅是几个人物名字、一点读者流量。

你买的是别人的老辣的台词,是别人构建世界的逻辑,是别人讲故事的节奏。

什么叫构建世界的逻辑?比如在《怒晴湘西》里,有一个耗子二姑,她已经去世了,可遗体出场时是站着的,很刺激对吧,把军阀都吓得嗷嗷叫。

去世的人怎么会站着呢?作者随手一笔:那儿的风俗是这样,需要站僵才可以入馆。

这就是《鬼吹灯》和天下霸唱的过人之处,一句话,逻辑就自洽了,而且世界体系也丰富了。

等于是围棋,轻巧一着妙手,不但补了自己的漏,还大有余味。

类似这样的词儿,是你改编的人十有八九编不出来的。

要珍惜这样的台词,用好这样的台词。不然的话东丢一句,西丢一句,鬼吹灯的魂儿就被丢掉了,你拍的就是假的鬼吹灯。

在《怒晴湘西》剧里,就很聪明地把这个梗保留了。这就叫尊重了原著。

再拿金庸举例子,福威镖局的老板在教育培养儿子时,曾说这样的话:

福威福威,福在上面,威在下面,福气比威风要紧。

这样老辣的词儿,你改编的基本编不出来。

千万别把别人的好词儿、别人的好的剧情、别人的好的逻辑统统丢了,自己补缀一些学生腔的台词、二百五的剧情、傻了吧唧的“阴谋”上去,最后拍了一个假经典。

“改编”还有一点:删减可以,加东西要慎重。

金庸反复说过,我的东西你可以删减,但是不要乱加。

为什么?因为你水平多半不行呗。

这话是得认真听的,不能简单理解成老爷子傲娇。老爷子人家干过导演和编剧。

《怒晴湘西》剧中,你就会发现删得多、加得少。

不少内容都删减或者简化了,比如在义庄里,就把“白老太太”和“耗子二姑”两个形象合并了,删掉了一个。

因为一个庄里闹俩“鬼”,没有必要,合而为一会更精炼、更集中。

这样的删减就是好的删减,相信原著党们也会认同、服气。

但在加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慎重,没有充足理由,可别轻易乱加。

《怒晴湘西》就没有乱加。至少我看的几集,在加的时候都很谨慎。

有的改编者总是骨头发痒,爱给年轻人加一点没谱的感情戏,给老谋深算的人物加一点“奸计”,给剧中玩家们加一个“金苹果”去争夺,往往是自爆短处的作死。

可不要去给长城贴瓷砖。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相当难做到的一点。

“尊重原著”的最高标准,是还要能够输出和原著水平、层次相当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在精神上要齐平。

不能原著是康德,改编是康夫。

比如《鬼吹灯》,是有它的精神内核的,浅层次一点的包括侠义、救兄弟等。

陈玉楼在被毒蜈蚣包围的时候,还毅然舍身救昆仑。

连竞争对手鹧鸪哨也认可他这一点,说他义气。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7)

又比如同情“苦命人”,一方面批判统治者们耗竭民财,荒淫残暴,另一方面,慨叹劳苦人间,苦命人客死异乡后一定要助他们落叶归根,并且要帮着保个全尸。

这种同情,是渗透在原著的字里行间的。

鬼吹灯,模模糊糊、影影绰绰地有着悲天悯人的一个内核。

而这一种约莫的侠义、淡淡的悲悯,《怒晴湘西》剧里有关照到。这就比较难得。

例如在耗子二姑的的遗体边,主人公陈玉楼读起了她的生平。

怒晴湘西看完后该看哪部(怒晴湘西告诉你)(8)

一个孤寂、穷苦、客死异乡的不幸女人的一生,跃然于十几个字之中。

改编者特意保留了这一段,是花了心思的。

多保留这样的段落,就守住了整个剧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水平。

可惜,很多改编的人不知道。

最后讲一个之前提过的问题:

可不可以把原著大卸八块?可不可以推倒重来?可不可以解构?

可以!

只要你做到我说的最后一点:

输出和原著水平、层次相当的价值观。

再现原著的精神气质。

那么,是不是尊重故事、台词都变得不重要了。

徐克让东方不败变成女的。

周星驰拍的《鹿鼎记》《西游记》和原著面目全非。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和《射雕英雄传》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是它们是成功的改编。

它们尊重了原著的精神气质。

输出和原著水平、层次相当的价值观。

你要是能做到,那你也可以把原著大卸八块。

就问你行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