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之亡,亡得很有戏剧性。

作为末代皇帝的天祚帝,本有机会早早将这场危机扼杀于萌芽之中,但他一念之间,把良机错过,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从自己掌心中逃走的人,变大变强,变得无法抗衡……

结仇女真族

天祚帝,汉名耶律延禧,是道宗皇帝的孙子,皇太子耶律浚的独子。

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却有一个惊心动魄的童年——三岁时,父母遭奸臣诬陷被杀;五岁时,他自己又险些被奸臣暗杀;直到九岁,领头的奸臣被处死,他才算走出这场噩梦……

按说,这样一个从小直击过人性黑暗面的孩子,长大后应该更为敏感多疑才是。但天祚帝偏偏大条迟钝得很。善恶忠奸,傻傻分不清。苦口婆心忠勇正直者,他想方设法把人支开;溜须拍马居心叵测者,他却一个劲儿重用。比如,有一个叫萧胡笃的大臣,见天祚帝喜欢打猎,就不停给他讲打猎的好处,什么强身健体啦树立威严啦。天祚帝十分高兴,到哪儿都带着萧胡笃。而在萧胡笃等人的鼓舞纵容下,他对于打猎这件事也愈发痴迷。

完颜阿骨打是不是皇帝(饶过完颜阿骨打是我一生的恨)(1)

当时,辽朝辖下的女真族生活的地区,盛产一种叫“海东青”的鸟。此鸟为隼科,体型壮硕,爪如铁钩,翅展一到两米,飞得既高又快,擅长捕捉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被誉为“空中霸王”。对于爱好打猎的天祚帝来说,此鸟堪称神物,于是“岁岁求之女真”,而“女真不胜其扰”。后来天祚帝专门派使节到女真部落索要。可这些使节来到女真地盘后,巧取豪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令女真人恨之入骨。

女真人甘愿受此压榨和欺辱吗?

交手头鱼宴

在1112年开春的“头鱼宴”上,天祚帝大概第一次感受到了女真人的反抗意识。

所谓“头鱼宴”,就是在春天冰雪消融时,品尝河开之后打上来的第一网鱼。当年春天,天祚帝在松花江一带进行渔猎活动,而这一带正是女真人的地界,所以天祚帝便举办“头鱼宴”,邀请女真各部酋长前来赴宴。

酒酣之际,天祚帝起意,让前来参拜的女真各部酋长一个一个起来给他跳舞。面对皇帝的命令,酋长们都不敢不从。唯有轮到完颜阿骨打时,他以不会舞蹈为由拒绝表演。无论在场的人怎么轮番劝说,他都不为所动。

完颜阿骨打是不是皇帝(饶过完颜阿骨打是我一生的恨)(2)

天祚帝虽然表现出了不悦,但是当场并没有追究。直到几天后,他才突然反应过来,告诉枢密使萧奉先说:“前日之燕,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否则,必贻后患。”天祚帝看得很明白,完颜阿骨打气度非凡,日后怕是成为祸患,不如趁早找个茬儿把他干掉。

不过,萧奉先与他意见相左。萧奉先说,这个完颜阿骨打,不过糙人一个,不懂礼仪,别跟他一般见识。如果把他杀了,恐怕有伤野蛮民族向化之心,不利于咱们怀柔远人。况且,就算他有异志,小部落的一个小酋长又能怎样?

也是,他一个小酋长又能怎样?天祚帝决定暂且饶过阿骨打。

可是没想到,几年之后,他最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到手的鸭子飞走了

头鱼宴事后的第二年,完颜阿骨打的哥哥去世,完颜阿骨打继任部落联盟长。1114年六月,天祚帝授命阿骨打为女真节度使。三个月后,阿骨打起兵反辽。他亲率各部落两千五百名士兵,攻克了宁江城,并联络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等共同伐辽。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又过了十年,1125年,天祚帝被俘,辽朝彻底覆灭。

不知天祚帝被金军俘获时有多后悔。他明明早就意识到此人危险,却因为种种顾虑,迟迟没有动手,最终错失良机,任由对手变大变强,变得再也无力抗衡。

完颜阿骨打是不是皇帝(饶过完颜阿骨打是我一生的恨)(3)

其实,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太多良机,都憋死于反应迟钝。

思科CEO钱伯斯提出过一个“快鱼法则”,他认为现代竞争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因为机会永远是有限的,往往谁反应快、出手早,谁就能赢得主动权。

财经作家曾响铃在研究过近些年的创业项目死亡名单后,总结出了这些公司的一个共性死因——“慢”。最显著的表现之一就是“反应慢”。他表示,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的测速器,慢的天生就该被淘汰。这条铁律,即便巨头也逃不过,柯达的陨落、诺基亚的折戟、开心网的没落、摩托罗拉的卖身……竞争的商业环境,容不得任何一个创业者躺在“舒适区”睡大觉。

机会面前,速度比完美更重要

当然,机会来临时,很多人并非看不见,只是会因为种种顾虑而迟迟不肯行动。正如头鱼宴中的天祚帝。对于阿骨打的表现,他本可以当机立断,将威胁掐灭于萌芽之中,但他犹豫了——可能怕影响不好,可能怕行动仓促,可能对自己的判断不够有自信,总之最后把“到手的鸭子”放跑了。

完颜阿骨打是不是皇帝(饶过完颜阿骨打是我一生的恨)(4)

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反应迅速远比考虑周全更重要。惠普总裁卡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滑水冲浪,要保持一个速度才站得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我们很难精确抓住行经路线,但我们不能为了抓住路线而将速度放慢。网络的时代,要抓住速度,才能进入竞争的门槛。正如英特尔,它的产品未必完美,但却创造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英特尔让CPU的运算速度以几何级数倍增一次。

所以说,一个完美的结果往往是长期累进的成果。而身处其中,你需要保持自己的敏锐度。既要嗅得出危机,还要抓得住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