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Ediacaran),又称震旦纪(Sinian)、或文德纪(Vendian)和新元古代III(Neoproterozoic)(几个时期不完全重合),是隐生宙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20-542百万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不同阶段,但是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宣定日期,这是这个组织在120年第一次加时期定义。

名字来源

这个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参见《科学》杂志文章)。

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震旦纪(Sinian)一名中,震旦源于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学者之间,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争论。

显生宙:

显生宙是距今5.7亿年以来有大量生物化石出现的时期。

显生宙表示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

这部分的内容也比较多,也最有意思,恐龙就是从这个宙出现的。

显生宙

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汇总(什么是地质时代表-5)(1)

古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寒武纪

寒武纪(Cambrian)是距今5亿7千万年前-5亿1千万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寒武纪是显生宙(Phanerozoic)的开始。在这一时期,大约50个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包括几乎所有现生生物的祖先)快速出现,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这一时期,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地球上的现生生物极不相同。最古老的鱼种也出现在这个时代,是耳材村海口鱼(Haikouichthys ercaicunensis),该化石发掘在澄江动物群。

此时在潮湿的低地可能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类的低等植物,但它们还缺乏真正的根茎组织,难以在干燥地区生活。寒武纪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

奥陶纪

奥陶纪(Ordovician,符号O)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8.3±1.7百万年(Ma),结束于443.7±1.5Ma。

奥陶纪期间藻类如钙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和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如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

奥陶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上一个纪是寒武纪,下一个纪是志留纪。奥陶纪包括了早奥陶纪、中奥陶纪、晚奥陶纪。

志留纪

志留纪是地质时代古生代的第三个时期,开始于距今约4.38亿年前,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植物开始登上陆地,在海中也出现了有颌骨的鱼类——棘鱼类,棘鱼类并演化出了鳃盖骨,海中有成群的珊瑚聚集生活,最后形成珊瑚礁。

泥盆纪

泥盆纪(Devonian,符号D)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16±2.8百万年(Ma),结束于359.2±2.5Ma。

泥盆纪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晚期无颌类趋于灭绝。

泥盆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泥盆纪的上一纪为志留纪,下一纪为石炭纪。泥盆纪分为早泥盆纪、中泥盆纪、晚泥盆纪。

老朋友请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支持恐龙世界。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恐龙世界”或“dinoshijie”来关注我们,了解恐龙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