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信在做什么?宜信是一家类金融机构,06年创立,总部在北京,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领域布局,通过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其它金融科技类机构,宜信属于较早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机构:旗下宜人贷为纽交所上市企业,15年12月上市,中国互金海外上市第一股,前身是方以涵加入宜信后牵头创立的宜信互联网部;旗下另一家网贷机构宜信惠民成立较早,属于宜信本部团队除聚焦互联网金融业务之外,宜信广泛涉足私募基金、保险销售代理、商业保理、企业征信、融资租赁、海外资产配置等业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宜信金融科技公司排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宜信金融科技公司排行(宜信是怎么搞互联网金融的)

宜信金融科技公司排行

1、 宜信在做什么?

宜信是一家类金融机构,06年创立,总部在北京,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领域布局,通过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其它金融科技类机构,宜信属于较早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机构:旗下宜人贷为纽交所上市企业,15年12月上市,中国互金海外上市第一股,前身是方以涵加入宜信后牵头创立的宜信互联网部;旗下另一家网贷机构宜信惠民成立较早,属于宜信本部团队。除聚焦互联网金融业务之外,宜信广泛涉足私募基金、保险销售代理、商业保理、企业征信、融资租赁、海外资产配置等业务。

宜信总而言之是在广泛拓展金融业务,输出各类金融产品扩大资金吸纳渠道,同时也拓建了规模不小的资产端,通过宜信庞大的销售渠道,去完成资金资产配置流程,从中获取收益。

2、 宜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

宜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两个核心平台式宜人贷和宜信惠民,本质上都是宜信的P2P平台;宜信普惠则是宜信的主要资产端,负责拓展销售渠道,获取借款人。宜人财富则是宜人贷的资金端,负责搭建平台线上吸纳出借人资金。指旺财富、宜信财富则同属于一家运营主体,星火金服与翼启财富也同属一家运营主体,它们与投米网、宜农贷都为宜信惠民资金端进行导流。

宜人贷截止目前,在贷余额426.59亿元,宜信惠民在贷余额376.57亿元,从这里可以看出宜人贷相对于宜信惠民还是有较高的转化效率,这一方面是宜人贷是上市机构,平台声誉度相对于宜信惠民会更高,投资人会更信任,出借量也会更大些,所以宜信内部会把其他平台的资金端资源向宜信惠民导流,使得宜信惠民的资金量充足。

3、 宜信旗下机构的逻辑架构

宜信旗下主要两大平台宜人贷和宜信惠民都是线上资金端,但不同的是宜人贷线上获取资金的能力较强,无需宜信其他平台进行导流,宜信惠民相对知名度较低,需要宜信其他销售平台进行导流,但截至目前看,两者之间在贷余额相差不算太大,大致处于并驾齐驱的形式,但宜信为何会有两家P2P机构?这是由于宜人贷在15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后,宜信为了让宜人贷有更好的财务数据,更好的经营情况展现给交易所投资人,获取良好的市值。

根据比较二者披露的业务数据,不难发现,早于宜人贷开展P2P网贷业务的宜信惠民其累计借贷金额是宜人贷的2.2倍,累计借款人是宜人贷的2.4倍,但累计代偿金额是宜人贷的35倍(可以理解为坏账),2017年净利润却不足宜人贷的七分之一。虽然宜人贷的借款人数少,但出借人多;累计借贷金额小,但借贷余额更高;累计代偿少,但净利润更高。这说明宜人贷的资产比宜信惠民的资产优质很多,才能实现坏账少且利润高。

同时,由于宜人贷借款业务逐渐成熟,其出借人又足够充裕。另一方面,宜信惠民又很难消化宜信庞大的资产端,为此,宜信旗下宜信财富、指望财富、投米网、星火金服均在发售宜信惠民产品,为其导流。

随着合规备案的进程,宜信财富、投米网、星火金服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只发售网贷产品,且以宜信惠民旗下平台运营,或单独申请备案;二是暂停发售网贷产品,在持有相关牌照的基础上销售相关理财产品。

宜信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宜信旗下至少有宜人贷和宜信惠民需要要申请备案。从法律和监管层面来讲,两家平台的运营主体不同,只要业务合规,可以单独申请备案,但如果完全遵循这个原则,一家企业可以多家平台申请备案。

4、 成立宜人金科的原因和目的

面对备案问题,今年三月,宜人贷宣布了业务重组计划,宜人贷将从宜信及其附属公司手中接过特定业务进行运营,那么这么选择原因是什么?

从去年到今年宜人贷的情况并不乐观,受互金雷潮的影响,宜人贷在2018年前三季度净收入虽然已达11.21亿人民币,但同比下滑了26%,而1.52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已经下降50%;而在第四季度中,宜人贷净收入为12.707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滑30%。

从2018年全年财报来看,宜人贷净收入为56.207亿元,同比增长1%,而净利润为9.666亿元,同比却下降30%;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相比上年分别减少了38.87%和45%;在运营成本方面数据显示,宜人贷2018年全年运营成本和费用高达47.83亿元,这比2017年的38.66亿元高出23.72%。最终总结得出结论宜人贷2018年比2017年多花了23.72%的成本,但营收仅增长了1.41%,利润却大幅减少了29.52%。

所以业务整合,是宜信必须要做的战略选择,目的是迎合监管要求(网传有条件试点备案政策,关于股东信息审查,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关联企业众多、股权关系复杂且不透明、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已直接或通过关联方间接控制一家网贷机构的法人机构不得作为网贷机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完成备案,并重塑品牌,获取资本市场支持。

宜人金科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近期,上市公司宜人贷对外发布了品牌升级、业务整合以及财务并表后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等多项重大消息。作为宜人贷全新升级的品牌,宜人金科业务主体除了宜人贷之外,还整合了宜人财富、指旺财富、宜信普惠三大板块,并且与道口贷达成收购意向。

宜人金科今日发布其2019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2019年第一季度,宜人贷促成借款总额109.35亿,净收入19.8亿,净利润3.69亿人民币,业绩整体表现稳健。说明整合后的财务数据确实要比之前好看许多,达到了宜信为上市主体增信的目的。

但实际上,业务合并后各个业务端口依旧独立运营。值得注意的是,宜信惠民并未按照3月份公布的计划出现在此次业务整合中,我们可以从两家企业的定位中找寻答案,大概率是因为宜信惠民资产质量较低,坏账相比宜人贷要高很多,如果此时整合进上市主体,可能会对上市主体财务数据造成影响。但不排除会有下一步的整合动作。

5、 宜信未来是否能继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宜信确实每一步都有其深思熟虑的考量,在整合业务,重塑品牌的战略决策后,宜信仍然是在积极迎合备案监管,可以说宜信走上了和陆金所不一样的一条道路,选择了当冲刺备案的先锋(这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宜信没有好的退路,和陆金所背靠平安全牌照支持、转型较为容易不同)。个人判断,宜信惠民很可能未来会压缩规模逐步退出市场(根据监管的节奏而定),其与宜人金科整合的概率不高,这是由于宜信惠民毕竟是在承接宜人贷挑选后的资产,如果统一纳入上市主体,会对上市主体的财务运营情况产生冲击,坏账的攀升,会影响其市值评估。

另外,宜信收购道口贷,其目的个人分析有两个:

一是看重道口贷背后的资源,道口贷是由清华控股旗下公司发起,依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成果创办的平台,运营主体为北京道口贷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五道口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产学结合的代表性成果。无论是金融圈的资源还是政府方面的资源都很不错;

二是道口贷去年有过逾期事件,其备案压力大,或许五道口方面希望脱手该平台,或许这就是宜人贷接盘的原因,在监管的撮合下,被大平台并购、变现,对于道口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宜信也选择了政治正确,替政府解决问题,将来如备案继续进行,监管就会给其开绿灯。

可以看出,宜信近期的动作,每一步都有其极强的目的性,都是在为未来铺路,但未来在行业合规成本攀升的压力下,宜信必然不会像前些年行业无监管时期那么粗狂式发展,业务拓展必然不会想过往那么快,只有整合资源,肃清不良资产,提高风控门槛,围绕上市主体精细化运营,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