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张飞之死造成了哪些后果,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说到张飞之死,我们不妨把关张两兄弟之死放在一起,对比着来说说。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1)

关张之死

关羽死于骄傲,张飞死于暴躁,这几乎是所有《三国演义》的刻板印象,演义中这么写并不是全无道理,陈寿在《三国志》中也对关张二人有评价:

“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

在木桶效应中,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常的木板,如关羽和张飞,关二爷勇猛过人,威震华夏,张三爷仅次关羽,两人都是人中龙凤万人敌,他们都是蜀汉阵营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最后的失败,恰恰败在性格的短板上。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2)

性格问题

前面说了,多数人对关张二人的性格是有刻板印象的,这到底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还是确有其事呢?陈寿本人对此有过评价之外,他也借程昱从侧边印证了自己评价的客观真实: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

可见,关张两兄弟在对人处事上是恰巧相反的,关羽善待士族,而轻慢于士大夫,张飞敬重上层人物,而不体恤手下。

关羽死前,刚刚打了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曹老板被打得要迁都,孙十万赶紧派使者要联姻,结果二爷说“虎女焉能嫁犬子”,给孙十万怼回去了。渣权再怎么渣,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是蜀军的盟友,你关二爷怎么可以这样轻慢别人呢?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3)

再说张飞,出了名的暴脾气,刘备经常告诫他不要这么暴躁,对手下好一点,可张飞都当做耳旁风: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三国志》

后来在伐吴的时候,因为醉酒鞭挞手下范疆张达二人,夜里被刺身亡。

骄傲和暴虐,无疑就是关羽和张飞二人性格中的短板,也间接造成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4)

影响

关羽之死对蜀汉来说影响是最大的,首先粉碎了孙刘联盟,同时让《隆中对》的战略部署落空(跨有荆益),基本上让刘备匡扶汉室的梦想落空,后期丞相鞠躬尽瘁,连连北伐,打得疲惫不堪,为什么?因为荆州丢了。

张飞之死直接造成了刘备伐吴时无人可当先锋,只能破格提拔冯习,此君本就没有当领军的才能,在夷陵之战中也是因为他轻敌,让陆逊的火攻计划顺利实行,蜀军惨败。如果张飞没死,以他作战经验之丰富,作战风格之勇猛,不说战胜,至少不会败得那么惨,不会精锐尽损,后续也有恢复元气的机会。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5)

​启发

最后点个题,如果硬要说关张之死给带来的启发,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我们不必像学者那样太过深入去研究,然后发表大篇论文,只要能看到性格缺陷这一点,并吸取经验,改过自己性格中的毛病,发扬自己的有点,就足以让你取得不错的成就了。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6)

关羽死后张飞反应(关羽张飞为什么会惨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