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拿下首金,谷爱凌不断突破自己夺得金牌,“四朝元老”徐梦桃、齐广璞成功圆梦......中国的冰雪健儿们怀抱着奋勇向前、永不言弃的奥运精神,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赛场上的运动员为冬奥梦想拼搏努力,荧屏上也涌现出众多冰雪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冰雪之名》表现亮眼。剧集开播首日CSM63城收视率就达到1.3%,当前微博#电视剧冰雪之名#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2亿,观众也纷纷给出了“故事情节真实接地气”“格局在线”等好评。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1)


作为一部冬奥题材的剧集作品,《冰雪之名》运用新颖的叙事手法和故事结构,全面呈现了我国近四十年的冬奥历程与时代变迁,同时也深入刻画出国家几代冰雪人不畏艰辛、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展现出他们对冰雪运动和冬奥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2)

收视口碑双赢,彰显剧集内容品质


北京2022冬奥会的召开让许多人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强大魅力,也对荧屏上各种冰雪题材的影视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正在六大卫视、CCTV-8和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冰雪之名》,开播至今在收视率、热度、话题讨论度以及口碑等多个维度均有不错的成绩反馈。


根据“63城”收视率数据显示,《冰雪之名》开播首日就在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同时破1,并且收视率最高达到了1.3%。剧集播出后,在Vlinkage公布的电视剧播放指数中最高达到64.08,排名高居第二位。另外,该剧在视频平台的播放量也呈现增长之势,截止目前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咪咕视频总播放量超过2.5亿。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3)


不仅如此,在骨朵数据的统计中,《冰雪之名》开播后的历史最高热度达到了61.66,曾在骨朵电视剧热度指数排行榜上占据第三位。剧集在猫眼和优酷的播放热度也均超过7100,且仍在不断刷新之中。


随着作品的热播,#冰雪之名开播#、#冰雪之名奖牌吻太好嗑了#、# 欧豪梁洁演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话题#电视剧冰雪之名#在微博的阅读次数也达到2亿,讨论次数超过52万。


此外,剧集在短视频平台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抖音上与话题#冰雪之名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亿次,其中点赞数过万的短视频超过40个,最高点赞量达到了16.7万。快手平台中与之相关的短视频内容超过1000个,并有20多个作品登上文娱热榜。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4)


不止收视和热度喜人,观众还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冰雪之名》不俗的评价。“本来以为献礼剧很平淡,但是《冰雪之名》让人出乎意料,剧情跌宕起伏,非常好看”“故事不悬浮,很有生活气息”“演员演技和服化道都很到位,创作团队很用心”......无论是演员演技、剧情内容还是剧作质量,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冰雪之名》在收视、热度和口碑上的全面开花,从侧面印证了其内容与制作的高品质、高水准,也让这部作品致敬冬奥精神和传播冰雪文化的初心落到了实处。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5)

现实主义叙事,描摹时代发展变迁


1980年的东北黑河,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乡村体育教师严义国依靠一副简陋的木质雪板滑回了家乡,带回了关于冬奥会的消息,将承载冬奥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雪乡的大地与尚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心中......


《冰雪之名》的故事由80年代的东北开启,一直延伸到2010年代的北京。剧集以现实主义笔触为基调,真实、生动地书写了中国横跨四十年的冰雪运动发展历程,向观众展现出中国冰雪运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升级与进步。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6)


1980年的冬天,中国第一次登上冬奥会的舞台,那时我们国家在冰雪运动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彼时身处大山雪乡中的严振华、唐剑等一众孩童,也还在用脚滑子(木板上镶一根铁条)来滑冰,对省城来的李冰河脚上的冰刀鞋以及她的滑冰动作感到无比的新奇。虽然装备简陋,思想也很懵懂,但去往冬奥的愿景却在他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90年代,梦想进一步发芽生长。严振华(陈若轩饰)和李冰河(彭小苒饰)成为双人花滑的搭档,他们从黑河到哈尔滨,从业余队到专业体校,向着国家队与冬奥赛场一路狂奔。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7)


但那个年代冰雪运动还处在“拓荒阶段”,严振华和李冰河所在的体校只有一个专业冰场,花滑和短道速滑只能无奈的挤在一起训练。上冰时间需要按照成绩优劣严格分配,动作技巧也只能根据录像带自己摸索,这些都是基于90年代冰雪运动发展状况的真实还原。


在故事的下篇,进入2010年代后,以严阳(欧豪饰)、金莹(梁洁饰)为主角的新一代冰雪人再度向冬奥发起冲击。与80、90年代相比,如今的冰雪运动在人数、装备、环境、能力等多个方面大有提升,越来越多优秀的冰雪健儿在冬奥会上斩获佳绩,北京还成功申办了冬奥会,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一不昭示着中国冰雪运动的进阶和升级。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8)


《冰雪之名》还将冬奥历史与时代轨迹相勾连,通过故事剧情、人物造型、场景环境等的变化,深刻展现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彰显出大气磅礴的史诗感。总编剧梁振华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轨迹,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似乎是吻合的。剧集以冬奥为精神背景,以竞技为情节线索,但更多的还是想让观众看到社会、时代和国家的革新变化。


在故事内容上,李冰河的父母追逐“出国潮”,想方设法送她出国留学;由于企业体制改革的阵痛,李冰河父亲负责的机电厂大批员工面临下岗的境遇;严振华姑姑下岗后带领姐妹们一起开餐馆再就业;还有下海潮、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内容,《冰雪之名》将各种剧情都嵌入到了时代发展之中。


在造型上,导演白涛曾提到,《冰雪之名》尽可能真实的去还原人物装扮。例如80、90年代的红脸蛋儿、做旧的服装帽子、带着冰霜的围巾,以及2010年代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感,与当下年轻人相贴合的日常装扮等。在色调、场景、氛围等方面,剧集也一步步从灰白到明亮,从萧条的工厂到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从缓慢的“抒情诗”向明快的“进行曲”转变。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9)


《冰雪之名》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在时代变迁的对照下,展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生动诠释了人的成长、时代的发展与精神的变革,谱写出一曲平凡温暖、真挚动人的时代赞歌。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10)

创新性结构,展现冬奥精神传承


以上下篇章的结构形式进行故事串联,是《冰雪之名》一次大胆的创新突破,无疑也成为了这部作品的最大亮点。


这种创新性结构的运用,使作品最大限度的承载起更多人物角色,全方位塑造出更加丰富的人物群像。作为体育类型的影视作品,运动员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上篇“冰雪情缘”中,以严振华、李冰河、唐剑为主的第一代冰雪人在冰雪运动的“拓荒之路”上面临着家庭重担、身心伤病等各种问题,使他们的冬奥之路带有些许遗憾、孤勇和悲剧性。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11)


唐剑因为创伤性应激障碍,没有办法正常上冰比赛,最终只能黯然放弃短道速滑;严振华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与李冰河搭档双人滑,不得不一个人转向单人滑,结果也没能一直走下去,最后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放弃了最爱的滑冰。


而在下篇“冬奥梦想”中,以严阳、金莹等为首的新一代冰雪人则更加热血奔放。他们在家庭、经济等方面背负的压力和包袱越来越小,对冰雪运动的追求更加自由与纯粹。严阳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选择滑冰,还为了专注训练办了休学;金莹放弃了在国外的大好机会,选择为国家的短道速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不再执着于奖牌和个人荣誉,而是单纯源于梦想与热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拼搏奋斗。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12)


除了运动员,《冰雪之名》还全景式刻画了教练、队医、冬奥场馆建设者、冰鞋厂民族企业家等一系列冬奥参与者。比如面冷心热的教练陈谨(蒋欣饰),她对待自己的专业坚韧而执着,是队中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队医叶小小(伊丽媛饰)出身医学世家,本可以有更好选择的她坚持着对运动医学的研究,专业细心的她是训练队最坚实的后盾;还有经商多年,为冬奥场馆改造劳心费力的严森林(刘金山饰),退役后投身冰雪运动产业并创办冰鞋厂的唐剑等(张帆饰)。


喜迎北京冬奥弘扬冰雪文化(以四十年冰雪征程)(13)


《冰雪之名》通过两个年代的双篇章衔接,彰显出中国冰雪人对冰雪运动和冬奥梦想四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与坚守。从80年代初严振华、李冰河等人埋下奔赴冬奥的火种,到90年代他们不惧艰辛、排除万难进入体校、国家队,再到2010年代严阳、金莹等新一代冰雪人在比赛中勇夺桂冠,他们为了国家的荣誉和自己的理想而战,受过伤、流过泪,但唯独没想过放弃。剧中父子、母女、师徒等三代人之间与冬奥和冰雪运动有关的故事,深切传递出冰雪健儿对冰雪事业和冬奥精神的信仰与传承。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冬奥题材重点剧目,《冰雪之名》以青春的视角穿越历史的纵深,通过剧中年代感与时代性交织的冬奥故事以小见大,圆满达成了全面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利匹克体育精神,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以及推动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使命。


— THE END —


作者 | 王雪宁

主编 | 彭侃

排版 | 夕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