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桂平金田竹笋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桂平金田竹笋丝(田林笋丝换装)

桂平金田竹笋丝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8月30日,在田林县六隆镇洞弄村标准化八渡笋加工生产车间,工人忙着削皮、泡笋、切丝,腌制好的笋丝被装入配料包中,与袋装螺蛳粉搭配销售。“我们发现八渡笋品质较好,在田林建设酸笋加工厂,年产750万公斤。”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广西森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冰说,螺蛳粉包装袋印上“八渡贡笋”字样,独具特色,颇受消费者青睐。

八渡笋是田林传统特产,全县种笋面积24万余亩。过去,当地以出售鲜笋和初加工的干笋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上竹林衰退老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竹林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近年来,该县实施低产竹林改造项目,引进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以“企业 基地 加工厂 农户”模式发展八渡笋产业,提升传统特产的附加值。今年,全县八渡笋预计产值2.67亿元。

螺蛳粉生产企业入驻田林,在乡镇、村设点收购或加工八渡笋,让笋户尝到甜头。“以前,我们收完竹笋,不仅要自己装卸、晒干,还要找老板收购。”六隆镇下维村村民农帮桂家里种植50亩八渡笋。他表示,如今,只要把鲜笋运到收购点,就可以卖钱,每年靠卖笋收入7万元,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到加工厂上班。目前,全县2.5万户农户通过发展竹笋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一公斤鲜笋的收购价1.8元,笋丝加工成螺蛳粉的配料装进包装袋后,每公斤售价达16元,实现“身价大涨”。在田林八渡笋产业核心区——六隆镇,不少村屯看到了商机,纷纷筹建酸笋小作坊式加工厂,但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环境不卫生、管理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八渡笋品牌形象和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建立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供应、工厂化加工的发展模式,是八渡笋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田林县林业局局长廖瑜说。针对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县制定“八渡笋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八渡笋冷藏保鲜加工技术示范”等标准,依托龙头企业健全八渡笋深加工生产线,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同时,打造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平台,实现八渡笋采摘、收割、运转、加工、腌制等环节可溯源,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溯源机制倒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提升鲜笋品质。为帮扶农户解决技术难题,田林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通过科技帮扶、低产改造、示范推广等方式,引导笋农开展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推动八渡笋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目前,全县共培育72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八渡笋产业,建有八渡笋标准化加工厂11个,螺蛳粉企业收购八渡笋占总产量的70%。

八渡笋搭上螺蛳粉的产业发展“快车”,田林依托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无尘车间、食品安全检验室、酸笋发酵区、产品包装室、螺蛳粉展厅等配套设施,完善产品研发、品牌包装、仓储物流、电商运营等产业要素,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目前,该县正规划建设八渡笋加工产业园,按照“五园·三村·两中心”的分区布局,推进集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竹林观光、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竹海旅游”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