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小女孩儿,平时不怎么打扑克、下棋、玩游戏,说是不喜欢,其实更深的原因是怕出错、玩输了出丑,遭人笑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小女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小女孩(有那么一个小女孩儿)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小女孩

有那么一个小女孩儿,平时不怎么打扑克、下棋、玩游戏,说是不喜欢,其实更深的原因是怕出错、玩输了出丑,遭人笑话。

那一天晚上,也许是心情好,她和几个年纪差不多——半大不小的孩子,围坐在圆桌旁打扑克,头顶上闪着昏黄的光。

有一次,她出错牌,对家是大她三岁的小蛋儿,笑着说:“你怎么这么傻啊!”小女孩儿本来正后悔、内疚着,一听这话,马上升级到战备状态,梗起脖子、绷起脸,额头、鼻尖冒出细密的汗,大脑中一股热血化作唾液喷薄而出:“你才傻呢!”真就气鼓鼓地不玩了……

小女孩儿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只希望别人称赞、肯定她,不希望别人批评、否定她,好像一批评她,她就一无是处,别人就不再喜欢她了!

别人的批评、提醒、甚至是建议,无论善意还是恶意,小女孩儿都极为抵触。为了维护可怜又害怕别人忽视、贬低的自尊,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反击对方。

也许用语言——把贬低否定对方的词语回击回去,也许用态度——不搭不理、沉默不语以示不满,也许用表情——以犀利的眼神为剑,以紧抿的嘴唇为刀,反正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评价让我很不爽,你伤到我了,哪怕对方只是出于善意,那也不行,批评我,就是贬低我,否定我。

所以,了解她脾性的人,都有点不敢批评她,给她提建议,生怕哪句话说不对付,引起她激烈反应,到时关系整僵,气氛尴尬,不好收场,搞不好,小女孩儿能有几天不理你……

从别人的评价中建立对自己的认知,也很正常,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只是,如果只从他人评价中认识自己,又感觉偏颇了,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易自卑易混乱。

好像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小女孩儿越来越沉默寡言,有心事也不愿意和父母讲,周末假日只想窝在家里,看电视睡觉,不愿和父母一起去串门。上下学路上,看到熟人,能躲就躲,躲不过也只是硬着头皮打声招呼,全然没有了小时候“叭叭光”这一称号相匹配的健谈和招人喜爱。

甚至发展到,家住村外,要走几分钟路,去村里上学,需要经过相熟的邻居家,小女孩为了上下学路上不和邻居打招呼,宁愿绕很远的路,爬到大沟底避开邻居家,再爬上来,以避免和他们碰头、避免讲话。

甚至家里来了客人,客人是一个定居在省会城市未出五服的堂兄。小女孩儿对这位和爸爸年龄差不多大的堂兄有敌意。

初次见面,面对对方的打量,她就直愣愣地看着对方,甚至有些挑衅,生怕对方看不起自己,或者已经认定了对方看不起自己家。

堂兄要走,即使爸爸喊,她都不再露面……

那时的小女孩儿,内心像玻璃似的,易碎,又坚硬,可能觉得这样能自我保护不受伤害吧,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坚硬是假装出来的坚强,抵挡不住一点点摔打和撞击,反而柔软才具有持久的力量。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小女孩儿秉承这样的决心,不串门,不结交,妈妈对此有过经典表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稍微负面一点的评价是“各色”,不和人打交道。

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扰,小女孩儿专心读书,从学习中发现乐趣,获得自信,一路开挂似的,从小学,读到重点985大学,更是保送本校研究生,实现儿时梦想——考上大学。

小女孩儿不想像父辈那样,要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要么起早贪黑做点走街串巷的小买卖;

不想像有的同学那样,早早结婚,早早当妈,早早捆绑在家庭生活上,一辈子直接望到头;

也不想当个流水线工人,满足于吃点好吃的、穿点好看的,浑浑噩噩度日,没有志向和追求。

所以她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改变人生的阶梯,努力的方向。

等小女孩儿考上大学,才发现,这只是实现了阶段目标,终极目标是如何自洽的生活。这一堂课小女孩儿一直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上大学后,才直面问题,小女孩儿迷茫了……

小女孩儿通过学习建立的自信,没有了,比她学习好的同学大有人在,比她口才好、组织能力好,比她优秀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她不参加社团,不参加竞赛,不善交际。

曾经,大一军训完回到学校,参加一次宿舍联谊会。两个寝室的同学一起吃饭,在吃饭时,有同学提议每个人唱一首歌。

轮到小女孩儿时,她紧张得不得了,从小到大没有多少会唱的歌,平时不唱歌,一张口就跑调,但在同学们的期待下,她不懂拒绝,想融入集体,只好配合地说:“那我就唱《团结就是力量》吧。”

小女孩儿在大家的注视下,磕磕绊绊唱完了歌,几句还都没在调上,自此以后,她很少在公共场合里唱歌……

小女孩儿内心纠结、既自卑敏感,又自尊自强,既封闭自我,又想展现开朗多结交朋友,是不是像极了内向女孩儿,有可能是你,是她,也有可能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