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银花

端午假期,带着沐沐在室外游乐场玩时,一个妈妈和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男孩大约五岁左右的样子,他对妈妈说:

“妈妈,我不敢上去,我害怕!”

“这有什么好怕的?你看那上面还有比你小的小朋友,还有女孩子,你是男孩子,要勇敢点。”

小男孩在听了妈妈说的话后,还是使劲摇摇头,声音更小了:“我不敢,我害怕!”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1)

这位妈妈又重复劝说了几次,“这没什么好怕的”,但孩子的身体更抗拒了,不仅要脱装备,眼里也是不安。这位妈妈在劝说不成的情况下,也没有那么大耐心了。

气呼呼地对着男孩说:“不玩就算了,一个男孩子,整天怕这怕那的,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回家吧,以后你也不要再玩了。”

说完就给孩子脱下身上的装备,领着孩子走了。

妈妈希望男孩勇敢,但妈妈的言行并没有打消孩子的恐惧。

按常理来说,孩子第一次玩这个项目,有害怕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啊。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害怕的情绪,也并不是代表孩子胆小、不勇敢。

《魔法岁月》一书中指出的:“没有任何养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完全体验不到焦虑。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伤害和危险。许多恐惧都无法避免,而且,也无须避免。”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2)

比如孩子怕黑,怕打雷,怕鞭炮声......甚至再大点儿还会害怕一些自己幻想的妖魔鬼怪来,而这些害怕的情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遗传进化的结果。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需要从孩子害怕的原因着手,而不仅仅是否定和劝说。

1、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会加强孩子对不熟悉事物的恐惧。

比如,打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知道这是自然现象,恐惧也会消失。孩子在1岁左右,会对陌生人感到害怕,如果这个不熟悉的人想从家人手里抱走他,必然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孩子会哇哇大哭,从而来表达自己的担心和害怕。

2、想象力的逐渐丰富,自我代入感强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2-7岁的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思维常是泛灵论的,认为所有物体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情感的。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3)

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想象力开始大爆发,他们会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东西结合起来进行想象,形成各种各样的事物,有可爱的,也有可怕的。

我家大宝5岁分房睡时,说自己害怕,她说害怕自己睡着了床底下会跑出来一个大妖怪。并且此阶段孩子的自我代入感强,常常觉得周围发生的事情跟自己有关,比如看到动画片里的坏人伤害别人,他就会觉得坏人也会伤害自己。

3、以前糟糕的体验让孩子害怕

我家沐沐洗澡洗头一直做的很好,可有段时间,她很排斥洗头发,每次洗头都是一件大的工程,一要给她洗头,她就强烈反对,哭着反抗。后来我才知道,有次他爸爸给她洗头,尽然直接拿着花洒给冲的头,水进了她的眼,让孩子特别不舒服,所以孩子对洗头发变得十分抗拒。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4)

4、成人的吓唬

“你要不听话,我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这句话是城城经常听到的。

对于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城城来说,打针是件特别恐怖的事情。打预防针时,当打针的医生拿出针时,孩子就开始大声嚎哭,需要两个成人按住他,才能顺利打上预防针。

“你再不好好吃饭,大灰狼就把不好好吃饭的小孩抓走。”

“你再不睡觉,老猫就会把你叼走了。”

“你再哭,警察就把你带走。”

孩子判断力较弱、想象力又异常丰富,如果成人吓唬他,他会将这种害怕扩大,从而让自己更加害怕。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5)

5.家长的害怕对孩子的投射

我妈妈特别害怕老鼠,每次她看到老鼠时都能尖叫起来。所以也影响了我对老鼠的认知,我一看到老鼠,也会害怕起来,不敢靠近。

上学时,我的室友养了两只珍珠熊,看着它们憨憨的样子,我感觉老鼠原来没那么可怕,渐渐地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原来这种“害怕”不是遗传,而是因为妈妈带给我的一种对老鼠的负面体验,是“妈妈怕”的心理暗示,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言,某种程度上,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6)

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原始且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而最原始的恐惧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恐惧心理是从出生就有的正常感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的交往增多,孩子们通常都会拥有更强面对恐惧的能力。但是如果在童年时期一些小小的恐惧,没有得到疏导的话,也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面对孩子的“我害怕”,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疏导,才能让孩子更勇敢。

首先,接纳孩子的害怕情绪

有时候,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但是他就是害怕,就是没办法接受。作为父母,我们要能接纳孩子的这种正常情绪。当孩子说害怕时,其实是在向父母发出求助的信号,就像上文小男孩的妈妈,她否定孩子害怕的感受,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担心,并不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7)

我们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第一次做过的什么事情感到害怕时的感受,并且告诉孩子,妈妈就在她身边,如果害怕,就马上下来。让孩子知道害怕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用平常心对待就好了。

其次,找出孩子害怕的谜团

上文提过,我家沐沐有段时间害怕洗头,为了解决她对洗头的恐惧,我表示理解她,“你是担心洗头的水落进眼里对不对,你放心,妈妈帮你洗头的时候,肯定不会让水进眼睛的。”孩子看到我如此理解她后,也十分配合,那次之后,她再也没有因为洗头发哭闹过。

我朋友的孩子小的时候,天天说家里的衣橱里有大老虎,朋友就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真相,原来是她的一件豹纹图案的衣服。

所以当孩子害怕时,我们要找到孩子害怕的谜团,并给以理解和支持,也能化解孩子以往不好的体验和对未知的恐惧。

再次,帮助孩子用适当的方法面对恐惧

有次看个综艺节目,说的是让妈妈们带着别人家的孩子,接受不同的挑战。而里面叶一茜的做法就特别棒。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8)

叶一茜带着何洁的儿子七宝去尝试攀岩,七宝的第一反应就是恐高,并且往后躲。

叶一茜用鼓励的语气说:“我们先试一下好不好?你要相信阿姨。”

当七宝到达第一个高度时,叶一茜表扬他:“哇,你已经超过那儿了,七宝,你好棒!”

战胜恐惧的有效方法就是直面恐惧,这在心理学中也被称为“脱敏疗法”,意思是通过缓慢暴露出导致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负面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而帮孩子直面恐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陪孩子慢慢去适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直面自己害怕的事物。

最后,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这没什么好怕的”

当孩子说“我害怕”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句话是“这没什么好怕的”,即使是稍微温柔的家长也会忍不住说:“不用害怕,没事的。”而正是这句“这没什么好怕的”,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害怕。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9)

打个比方,你要穿过一个黑暗的隧道,这对你来说已经很害怕了,不过幸运的是你有一个保镖跟你一起,你对这个保镖的能力还是相当信任的。但是在路途中,你好像看到了一个黑影晃了一下,于是你紧张地告诉保镖前面好像有危险。

保镖有两种回答:

一是,我一定会加倍小心,好好保护你。

二是,根本没有危险,没什么可怕的。

很显然第二种回答会让你的恐惧感加强,因为无论是不是真的有危险存在,你都希望可以是安全的,但是第二种回答,让你感到根本无法指望他。

心理学中有个“负强化”的概念,就是通过否定,间接地把恐惧这种情绪强化了

因此,当孩子说出“我害怕”时,一味让孩子逞强不可取,而刻意回避,也会让孩子陷入了另一种极端。成人的态度则决定了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恐惧。

小孩特别容易害怕(孩子经常容易害怕是胆小吗)(10)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恐惧是一种情绪,孩子通过害怕也是在丰富自己的感情,只有孩子知道什么是恐惧,才会知道什么是安全。

孩子们有很多害怕的点,从大人的角度往往无法理解。但在回应孩子【害怕】时,如果父母把【有什么好怕的】换成【妈妈陪着你,保护你】会更容易让孩子放轻松,哪怕什么也不说,当时只是给孩子一个抱抱,也能增加孩子的勇气。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