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离开公司,选择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由撰稿人。终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兴奋地发朋友圈:你们还在苦逼地上班吧,本柴正在浪迹天涯呢!

自由撰稿人具体干什么的(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1)

我接了一个内容的项目,也开始利用我内容上的优势去做培训,确实比在公司上班爽多了。但不久之后,最大的“敌人”就出现了。

这个“敌人”不是工作,毕竟工作那么多年,这点实力还是有的。最大的“敌人”,是我自己,刚开始成为自由人的那段时间,我的生物钟完全是乱的,毫无节奏,完全平衡不了工作和生活。

确实是自由,没有任何人来管你,你就不得不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那段时间,深刻地感觉到组织、集体对我们的影响,我们长时间都处于管理之中,我完全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

有时候要是不出去,待在家里写稿,那绝对完蛋,往床上一躺就再也不想起来。这一天绝对废了。第二天终于想着去咖啡厅吧,然后没什么压力,就溜溜达达地写,到了别人都下班,才开始发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你的工作时长变得更长,反而效率更低,完全不知道“生活”为何物。

越自由,反而活得越累。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却因为没有目标感,没有指向性,反而显得碌碌无为。

第一次成为自由人,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最终还是去上班了。果然,上班了,有人管了,工作效率嗖嗖的。

有时候想想,觉得很悲哀:我们真的已经被驯化了?就没办法自己管自己了吗?

自由撰稿人具体干什么的(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2)

于是在第二次“越狱”之后,咬着牙也要把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上去。不敢说卓有成效,至少现在基本能做到在哪里都能日更,在哪里都能拿着手机学习,在一般安静的环境下都能高效工作,比如今年过年期间一直在家,线上办公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团队的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看《冯唐成事心法》的时候,对他充满敬佩的原因,因为我感觉他的自我管理比我做得好太多。

他总结了一些方法论,我觉得这段说得太好了,故摘录于此,希望对很多想要管理好自己的人有用:

既入凡尘,又安能真正做到平衡工作和生活,只是尚能做到“手里有刀,心中有佛”。我把我能够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最重要的秘诀教给大家,四个“有所”:一有所逼,二有所专,三有所规,四有所贪。

第一,有所逼

有所逼,就是不得已,使劲儿push自己。 有句话说,不逼一逼,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能成多大事。这条“成事铁律”,被一再验证。我本人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能横跨多界并小有成就,跟一再地冲破极限,榨干自己,不无关系。

说实话我开始根本没想到能写作到今天这样子,我当时只是觉得只工作我会疯的。我最长六十八个小时没有合眼,接近三天,然后睡了十二个小时。醒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的一根鼻毛变白了。

这段太有感触。在有书的时候,压力非常大,但反而是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的日更反而更为勤勉,因为人整个都处于一种紧绷的节奏当中,身体和精神都能适应那个强度,反而高效。

但是一旦自己松弛下来,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效率低下。所以我们一定要随时观察自己的节奏,感觉到节奏不对,就能迅速做出调整。

第二,有所专

专心,该酒时酒,该花时花。

我发现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不专心。曾经有一个禅宗故事,小和尚问大师怎么修佛,大师就说,饿的时候吃饭,困的时候睡觉。然后小和尚说:“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干的吗?”师父说:“不,多数人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忙,那时候也的确是忙。我会发现,同样的茶叶、同样的水、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步骤,我泡出来的茶就是不好喝。我就问茶泡得好喝的人,出了什么问题。那人笑着说,冯老师,您泡的茶是一股不专心的味道。

所以我后来逼自己,“逐鹿中原”的时候,就全力以赴、驰骋沙场;用文字打败时间的时候,就心无旁骛、伏案弄墨,一段时间干一件事。

所以,我看似“斜杠”,能管理,又能写作,又能翻译……能够“斜杠”,恰恰因为我够专心。该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做这件事,天塌了,跟我没关系。

而且在我居住的地方没电视、没音乐,每进一个酒店,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掉电视。 所谓“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就是这个意思。遇上事的时候,要好像面前有一只猛虎,事完了就该看花看花,该赏月赏月。

这也是我在做自由撰稿人之后感触最深的一点,刚开始,手上可以支配的时间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用,一会儿做做这个,一会儿想起来另一件事,又放下这个去做那个,最终忙乱半天,啥也没干成,并且还心浮气躁,跟自己生气都能生半天。

最后也是忍无可忍,对自己痛下杀手,写稿的时候把微信退出,手机静音,专注写稿,跟人沟通就好好沟通,绝不一心二用。后来发现一个微信暂时不回死不了人,但是一个稿子不在截稿时间前完成,真的会出事儿,君不见N年前一个新闻,一个编辑因为作者拖稿,忍无可忍拿着菜刀追杀作者吗?

所以做事必须得有轻重缓急,找到自己内在的节奏,并且跟你要处理的工作做好平衡,非常重要。

第三,有所规

有所规,就是要立个规矩。

如果想生活、工作两不误,既要规范自己,也要规范别人。这是当时在麦肯锡,因为行业工作太苦,我们讨论出的一个内部的小行规,如何让生活不那么惨的行规。

规范了自己,又规范了别人,才能坚持时间长,养成某种习惯。规范是什么意思?我们约定的第一点是:彼此要交流,并且尊重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的preference(偏好、倾向)。

我现在给自己和别人也定了很多规矩,比如晚上八点到九点,一般是我的讲课时间,11点12点,雷打不动的日更时间。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规矩,比如早上起来的时间还是不够固定,这块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这是我必须要养成的。

第四,有所贪

这个相对高阶一点的方式是什么呢?你可以把生活中的某种爱好,变成可真正获利的途径,然后理所当然地追逐。钱、名利,我一直认为不是坏东西。比如我写作,开始的确是有所逼,因为我不想在麦肯锡疯掉,想换换脑子。

后来,我之所以能写十六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贪”念所至。 我发现,我写了一本书,李敬泽说好,别人也说好,说明我做这件事可能还可以。然后又写了一本,发现没准儿还能卖点钱。

在我看来,有所贪,就是有所好。明代著名学者张岱《陶庵梦忆》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意思是说,人没有癖好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为他没有深情厚意。人这辈子总得爱着点啥,才有所寄托,人生也才不枉,如果是能够把爱好变成事业,那更是幸运了。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我们大多数人能够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一生,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我们上一辈人有很多人不是没有梦想,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想上学不能上学,想做点自己的事情,一辈子只能在工地和土地上辛勤耕耘,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把我们培养出来,让我们能上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珍惜我们的兴趣和天赋,通过枯燥的训练,把兴趣变成职业,这是我毕生都要去追求并且乐在其中的事业。

对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件事,曾国藩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

自由撰稿人具体干什么的(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3)

每个人志向不一样,比如我就想做好煎饼,或者有人就想逐鹿中原,有人就想名垂千古。“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这些人心胸都很宽广,光明大于黑暗。“

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我们是打仗的,实际上处于名利场、是非之中,需要非常努力,时刻干活,像农民种庄稼,像做生意的人见利避害,像划船工拿竹篙把船往上游推。“

早作夜思,以求有济”,早上起来就干活,晚上还要想我今天干活干得怎么样,明天要干什么,希望这么做能有效。

除此之外,曾国藩又说“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意思是你在忙碌之中,要有一些豁达冲融的气象,偶尔缓一缓,当自己是皮筋,稍稍给自己松一下。“

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你两件事一块儿做,一块儿构成你的生活。工作、生活,又勤劳,又有生活的味道出来,这样才是最好玩的。

曾国藩实际上说的是两种态度:做事要勇猛精进,处世要豁达恬淡。我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平衡的艺术,要在做事和处事当中找到平衡,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平衡好了,就有节奏出来了。

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管理好自己的,都是在自己跟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节奏。

自由撰稿人具体干什么的(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4)

比如现在的我,不论在游山玩水的路上还是在老家,工作的时候就专注地享受工作的状态,等到了关上电脑,面对高山流水,又能悠然自得,专注于享受生活,看书、听歌、散步,其实也都是在为写作做好储备,这样的生活,又给了我们写作最大的滋养。

如此一来,写作的时候专注写作,其它的时间都是在酝酿写作,有了节奏,你就能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自由撰稿人的状态。

. END .

【文|李砍柴】

【排版 | 橙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