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8月23日,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1)

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立秋处暑天气凉”,“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是处暑节气的特征,更是千百年来民间总结出的谚语,饱含智慧。

与处暑相关联的节气,就是我们常说小暑、大暑,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和大暑是炎热程度,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而处暑,则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谚语“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2)

每个节气都会有一些特色的习俗,处暑也不例外。

处暑习俗你知多少

说到处暑的习俗,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印象,其实处暑的习俗也有很多,如开渔节、拜土地爷、吃鸭子、放河灯等传统习俗。

一、开渔节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3)

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从处暑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

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二、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4)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三、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5)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四、喝酸梅汤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6)

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

南方地区则要喝碗酸梅汤,因为处暑时节秋老虎仍然还在,余热未消,这时喝碗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这也就是为什么谚语说“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

五、吃鸭子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7)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鸭全身都是宝。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小便不利、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结核病患者可以减轻潮热、咳嗽等症。

六、吃龙眼配稀饭

处暑节气以后是不是就凉快了(处暑节气含义习俗盘点)(8)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处暑后天气还热吗

现在,咱们就正式讲一下关于处暑天气将做如何变化。处暑以后,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根据专家的预测,19年处暑之后的天气将做何变化?现在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有俗语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想必很多人听过这句话,其中的“秋老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主要指的是由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了南方地区,在处暑结束时再次出现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就比如说,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容易出现秋老虎天气,直到10月份以后才天气才渐变凉爽。对于刚刚走出三伏,但仍然干旱严重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干旱将会继续加重,这个时候要注意防火。

虽然,处暑以后进入9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天气会逐渐减少,但在华南、西南、华西一代,容易出现雷暴活动。而华西一带容易发生秋雨,最早可能在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秋雨淅淅沥沥,不是大暴雨的那种。

还有俗语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除了中午稍微热点再也不会很热。还有一句话说“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所以说,如果处暑这天没有降雨,就算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已经结籽了,也都是干瘪的,不会有高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