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娱乐圈清流”胡歌每年都会消失几十天,只身去到祖国的西北当志愿者,捡垃圾。

与惯常见到的谦谦君子形象不同,在那里的胡歌衣着朴素,胡子拉碴,蓄长的头发肆意随风飘扬,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大明星,倒更像一个漂泊的流浪者。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1)

胡歌已四次到青藏高原捡垃圾■

和胡歌一样,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不辞辛苦地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达青藏公路沿线的绿色驿站。在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青藏高原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者服务,与漫天垃圾做斗争。

2017年,为了保护长江源生态环境,公益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开启了青藏绿色驿站项目,规划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青藏公路沿线建立18个绿色驿站,以驿站为中心捡拾垃圾,并向驿站周围的游客宣传环保知识。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2)

绿色江河绿色驿站■

作为进藏运输的大动脉,数以万计的车辆昼夜不停地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而伴随旅游业的开发和兴盛,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来到这里,一睹雪域高原的神秘与美丽。

与美好景色相伴而生的,是在大风“搬运”下,向公路两侧和景区周边蔓延扩散的、不可降解的垃圾。各种瓶子和塑料袋在太阳底下泛着刺眼的光芒,与壮阔荒芜的高原形成割裂的、无法融合的两极。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3)

大量垃圾堆积■

垃圾的到来,不仅有碍观瞻,更严重威胁环境。高原地区不像城市有环卫工人负责打扫清理,这儿没有处理垃圾的能力,散落在地的垃圾如果不被捡拾,就会永远留在那里,甚至遗存几百年之久。

而历经300年才能降解的塑料垃圾,若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水源。作为长江发源地的青藏高原,一旦被污染,意味着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面临饮用水的安全隐患。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4)

青藏高原是长江发源地■

不过垃圾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这些。有牧民家的牛羊不肯进食、日渐消瘦。在其死后,牧民剖开肚皮发现里面白花花的全是塑料袋。“高油高盐会吸引动物,人吃辣条、薯片剩下的垃圾袋是牛羊的最爱。“

它们是牧民最重要的财产之一,死一头对整个家庭都是很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个没有其他收入方式的高原,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5)

牛羊死后肚子里是垃圾袋■

除了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塑料瓶等生活垃圾,陆琴和志愿者们还会经常捡到装在不同瓶子里的黄色不明液体——瓶子已被污染,里面液体驿站无法处理,“捡回去也不是,扔在那里心里难受”,面对这类垃圾,陆琴感到棘手和无奈。

唯一能带来一丝调侃的是,大家偶尔会根据颜色判断主人有没有糖尿病。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6)

装有黄色不明液体的污染垃圾■

截至目前,绿色江河环保志愿者们已经捡拾了40多万件垃圾。

依靠志愿者的力量,青藏高原上的垃圾捡的完吗?最初陆琴是非常乐观的,毕竟在大多数人想象中,高原上少有人居住,捡过之后,应该就没有垃圾了。但在连续做了三年的志愿服务后,陆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总有人在扔,每一天都有新的垃圾出现,根本捡不完。”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7)

捡垃圾的志愿者们■

因此,除了捡垃圾以外,绿色江河志愿者们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

为了让游客加入到环保公益行动当中,驿站发起“带走一袋垃圾”的活动,开车前往格尔木的游客,可以带走一袋经由志愿者处理干净、包装好的垃圾,以这种方式,切身感受到举手之劳的力量,进而影响到更多的人。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8)

游客帮忙带走一袋垃圾■

对于这份苦累而没有工资的义务劳动,很多人会不理解,“垃圾这么多,你们是捡不完的,为什么还要去捡它?”一些人不仅质疑志愿者工作的本身,甚至认为他们不过是在“作秀”。

遇到这类声音,元老级的志愿者孙浩已经变得淡然,有时会对游客认真的解释,但更多时候,他会和无数志愿者们一起选择用行动去证明。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9)

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被无视■

纪录片《塑料海洋》结尾说道,是关切带来改变。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不随手扔垃圾,而去捡垃圾的话,总有一天,垃圾是能够捡完的。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雪山、天空、草原、人类、一切动物,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保护环境,也是守护人类自己。

站在青藏公路一侧放眼望去,通透的蓝天,层层叠叠的白云,巍峨的雪山静静立在远处,时不时还能看见几只藏羚羊悠闲而过。沿路依旧有垃圾,前方貌似看不见尽头。

胡歌早年走的什么路线(胡歌每年消失一次)(10)

美丽的青藏高速沿线是大量的垃圾■

孙浩戴着劳保手套,弯腰捡起一个瓶子,放入垃圾袋中,看着远处开心拍照的游客,想象着未来志愿者们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抬头享受每一处美丽的景色。

会有那么一天吧,孙浩期待着。

文案丨刘亚茹

设计 | 李梦丹

运营丨李广博 卢月丽 李婧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