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冬芒果冰
来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古人有云:过午不食,则身心康泰。它的意思是过了中午12点之后,到第二天的早上之前不要吃东西就可以身心健康。
但对于吃货们来说,这简直是煎熬呀~
这几天小编就跟小黑屋的师兄师姐们亲身探讨了一下“过午不食”是咋样的感jio, 结果到了晚上大家都太饿,忍不了了....哈哈。(●ˇ∀ˇ●) 是呀,晚饭还是要吃一点的。
但是小吃货们,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做到“过午不食”,是可以延年益寿哦,古人诚不欺我们~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重磅研究:通过延长夜间禁食的时间,可以使果蝇的寿命增长,并改善衰老。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隔日过午不食”(即中午12点——第二天八点禁食, iTRF)能够使雌性果蝇平均寿命延长18%,雄性果蝇平均寿命延长13%,而且果蝇们要在成年期(10~40天)限时进食,在老年期(40~50天)限时进食,则没有延寿效果。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在不改变禁食时长的情况下,改变禁食的时间段,将夜间禁食变为日间禁食,同样禁食20小时,日间禁食的果蝇的寿命并不延长,提示“夜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这么说来,夜间禁食对于果蝇确实能延年益寿,对于人类来说何尝不是呢?结合近期关于人们夜间进食的研究,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小伙伴:吃夜宵在健康的饮食节律中是大忌噢!(⊙o⊙)!
吃夜宵等夜间进食行为会破坏人类的生物钟昼夜节律。长期、习惯了吃宵夜更是会引起人体内的代谢紊乱以及精神类疾病,其所带来的肥胖,心血管危害,失眠,抑郁等不良后果会严重影响小伙伴们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医学上将习惯了或长期吃夜宵的这种现象称为夜食综合征,戏称夜宵综合征。(●ˇ∀ˇ●) 本质上是一种饮食节律失调的进食障碍。其具体表现为夜间食欲过盛和(或)夜间进食,并伴有失眠和(或)早晨厌食,以及从睡眠中醒来进食等。
接下来,小编列出了夜食综合征诊断标准,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在阅读完本文后,如果想更详细地去了解自己有没有几率得夜食综合征,可以点击阅读全文去完成本小编倾情翻译的关于夜食综合征前期评估的诊断问卷,若得分高的小伙伴并且符合下面提到的诊断标准,就有可能需要去看看医生哟!
➤诊断标准
夜食综合征的核心诊断标准包括:每周两次或多次晚饭后的食物摄入量占全天总摄入量的25%及以上和(或)有夜间醒来进食的现象,持续三个月。并且符合以下五项中的任意三项:
①缺乏吃早餐的欲望或习惯不吃早餐
②晚上情绪低落或心情较差
③在晚餐至入睡这个时间段有强烈的进食欲望
④觉得一定要吃点东西才能入睡
⑤每周四次或更多次有睡眠问题(失眠等)
➤病因机制
现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其机制。
一、是由于在患者在外界压力或基因层面所导致的人体内血清素转运体的减少抑制了饱腹感以及产生了异常的节律调节。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基于血清能系统作用的夜食症的生物行为模型
二、是由于“情绪饥饿”所引起的非物质营养性的需求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三、是可能在某些夜食征的患者中存在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夜食症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晚间美味食物的奖励敏感度。
➤夜食综合征很伤“心”
据最新的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夜晚进食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在这篇文章中,夜间进食的人群的每年臂踝脉搏波速度变化率(衡量动脉硬化的指标,变化越快,动脉硬化风险越高)比从不或很少在夜间进食的人群快14.1cm/s。这提示了夜间进食人群中的动脉僵硬化风险更高,动脉僵硬的程度进展更快。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夜食综合征很致“郁”
夜食综合征会导致吃完夜宵后的第二天的情绪恶化、焦虑和抑郁症等。有研究表明,贝克抑郁症量表与夜间进食问卷在人群中存在相关性。随着夜间进食问卷的得分越高(越频繁、进食量越大的夜间进食行为),抑郁症状越明显。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夜食综合征很增“重”
一些研究证实了夜食综合征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如下图)。50%的肥胖人群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夜食综合征。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夜食综合征很扰“眠”
图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公众号
失眠作为夜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之一,提示了我们夜间进食往往与失眠一并发生。最新研究显示,夜食综合征会导致大学生的睡眠时间更短,睡眠质量更差。
➤得了夜食综合征怎么办?
夜食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包括舍曲林、托吡酯、阿戈美拉汀等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等)以及其它疗法(包括光疗、运动疗法等)。
小伙伴们,少吃夜宵,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胡艺馨,邵韵如,张晓燕,王大伟.夜间进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20,43(06):1514-1521.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00633.
2、Vander Wal JS. Night eating syndrom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2;32(1):49-59.
3、Zhang X, Wu Y, Na M, et al. Habitual Night Eating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 Chinese Adu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0;9(19):e016455.
4、Stunkard AJ, Allison KC, Lundgren JD, O'Reardon JP. A biobehavioural model of the night eating syndrome. Obes Rev. 2009;10 Suppl 2:69-77.
5、Colles SL, Dixon JB, O'Brien PE. Night eating syndrome and nocturnal snacking: association with obesity, binge eating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7;31(11):1722-1730.
6、Yahia N, Brown C, Potter S, et al. Night eating syndro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weight status, physical activity, eating habits, smoking status, and sleep patter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 - Studies on Anorexia, Bulimia and Obesity. 2017;22(3):421-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