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由此可以看出“鬼”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小编作为80年出生的80后,小时候的精神生活与今天相比,差距甚远。能满足精神需要的主要是翻看无数遍的连环画册和百听不厌的老人们讲的“鬼故事”。

小时候怕鬼现在才知道人比鬼可怕(我们不信鬼)(1)

牛头马面

通常从父母那里听得最多的是“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阴阳眼”,“老猴精”等一系列与妖魔鬼怪有关的故事。当父母讲述的故事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时候,就无法满足我那猎奇的心里了。为了得到精神上更多的满足,我们小伙伴就时常跑到村东头的小卖部听更刺激的故事。

开小卖部的老头姓牛,我们俗称他“老牛爷爷”。为了让他给我们讲更多的“鬼故事”,我们几个小朋友把平时积攒起来不舍得花的零钱买他的东西以作为交换条件。每次晚上听完“鬼故事”回家的时候后背发凉,总感觉有人在背后跟着似的,甚至回家之后撒尿的时候就不敢跑远,因为小时候家里没有院墙,出门就是树林和野草。晚上的风吹草动以及模糊不清的树影总是让人魂不守舍!

小时候怕鬼现在才知道人比鬼可怕(我们不信鬼)(2)

踢“鬼”的故事

尽管小学语文课本里有鲁迅先生的文章——《踢鬼的故事》,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世上没有什么鬼神的存在。但童年的那些故事早已渗进了脑海,久久不能拔除。

到了初中,老师讲埃及金字塔的时候,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埃及金字塔那些用科学还无法解释的现象之外,法老的灵魂不灭观念以及诅咒现象让我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思维里了,因为我时常把保存木乃伊的金字塔和我国古代的墓葬联系在一起,从而那些“鬼神”意识时常在脑海里显现。

到了高中,接触到了董仲舒的新儒学。从孔子时期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我开始反思我怕“鬼”的根源在哪了。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祖先的智力水平很像现在幼儿园之前的孩童,不能正确解释各类自然、人事现象发生的原因,便通过幻想创造出许多鬼神邪说。

比如,打雷下雨的时候,使人容易想象到有看不见的鬼神(雷公电母)在掌控着打雷下雨。有人刚埋葬了死去的亲人,但眼前仍不时出现他们的幻觉,甚至晚上也会在梦中梦见。所以,古代的先民们认为,死去的亲人仍以鬼神的形式,生活在另一世界。这也许就是朴素的蒙昧的鬼神观念的开始!

小时候怕鬼现在才知道人比鬼可怕(我们不信鬼)(3)

商王祭祀

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宗教的进一步发展,祭祀更加的频繁。我国的鬼神思想充斥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次出现“鬼”字,高中历史教材中也说:“商人信鬼,凡事均占卜。”儒家经典《礼记》也说“殷人尚鬼”。商王把最大的鬼神称为“帝”或“天帝”,并根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秘之说为商政权披上神秘而又合法的地位。

然而由于商王朝最后一个王,纣王。其残虐无道,乱人伦,破法纪,冒犯亵渎女娲娘娘,从而致使商王朝走向了万劫不复的道路。

由于商纣王的亵渎“鬼神”之举为周灭商提供了神秘色彩,后来周武王姬发通过“牧野之战”最终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政权。西周的统治者建立政权之后,积极反思商王朝灭亡的原因,对商的“近鬼离民”信念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周公,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即“天帝”只护佑“敬德保民”的政权。从而在维护天命的思想基础上,开始考虑老百姓的感受,体现出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

为了长久巩固西周政权,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使周王朝的治国方略,冲出了宗教信仰的包围,转移到重视道德教化上来。

从客观上来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们对于鬼神和自然想象产生了更多的怀疑,但扔无法摆脱对鬼神的依赖。春秋末年,孔子在继承周公思想的基础上构筑了儒家学说。虽然孔子的思想体现出“敬鬼神而远之”的意识,但也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这说明当时的鬼神的信仰仍然很普遍,而孔子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断定鬼神的有无。

也许你会问,儒家不是很重视葬礼和祭祀吗,这说明他们相信鬼神的存在,否则祭祀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棘手的。儒家的确重视葬礼和祭祀,对于祖先的亡灵是否存在,也很少正面回答。我认为,儒家受周礼的影响颇深,因为周礼强调人伦的重要性,打破祭祀鬼神为主的模式,开始主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当然,祭祀自己的祖先也就承认了祖先亡灵的存在,从实质上来看,也是对鬼神观念的一种认可。只不过由祭祀自然中的鬼神转变为祭祀自己的祖先了,从鬼神到人的转变,的确是一种进步。

大多数情况之下,儒家经典中的“鬼神”,是指一种难以描述的奇妙状态。如孟子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易经》说“阴阳不测之为神”,荀子认为充满天地间的只有气,“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的状态就是“神”。儒家敬畏的这种鬼神,其实是具有“生生之德”的“天道”。

到了西汉董仲舒时期,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思想体系被称为“新儒学”。董仲舒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可以赏善罚恶,表面看又退回到商朝的鬼神信仰那一套。但从实质上来看,董仲舒仅从政治上谈鬼神,他宣扬“天人感应”的目的一是是用“天”来压制“天子”,从而达到限制君权的目的。同时又借助于“天”压制“百姓”,完善“君权神授”理论,实现新儒学服务于政治现实的需要。

到了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鬼神是“通天地间一气而言”,不过是阴阳二气的妙用而已。有点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了,但实质上理学的思想只能说是客观的唯心主义,还上升不到唯物主义思想。

小时候怕鬼现在才知道人比鬼可怕(我们不信鬼)(4)

聊斋志异

到了明清时期,影响我们最大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四大小说”了。而其中的每一部作品无不提到鬼神之说,尤以《西游记》为甚。当然还有同时期的《封神榜》《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更是进一步促使“鬼神”思想的泛滥。

现在身处于文明社会,我们仍旧摆脱不了“鬼神”思想的影响,与鬼神有关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无不充斥在我们的周围。

不信“鬼”的你,心里有“鬼”吗?

--------------------------------------

我是【风趣的历史微声】,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原创不易,你的点赞、分享、收藏、转发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