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两个3斤的糕”“我要一个5斤的糕”……过年前,沈阿姨夫妇二人又开始在崇明自己家里帮亲朋好友邻居蒸崇明糕。隔三差五就有住市区的同事、朋友预订购买崇明糕,需求量更大的是邻居们,或是自己吃,或者送亲朋好友,时常凌晨5点就带着米和蒸糕的配料来沈阿姨家中敲门要蒸糕,最多的一次性蒸近40笼糕。

吃客:这家的崇明糕特别糯,已回购多年

夏小姐是沈阿姨女儿的同事,自5年前听说崇明同事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帮亲朋好友邻居蒸崇明糕以后,就开始买崇明糕。

“崇明糕以前也吃过的,去崇明玩的时候,饭店里都有供应,旅游景点附近也都有崇明糕卖。听说同事爸爸妈妈会蒸崇明糕,我就试着买了,有3斤一笼的,5斤一笼的,还有8斤、10斤、20斤,各种大小,会快递到家里。吃了以后,发现比外面买的崇明糕更糯,里面放的松子仁、红枣、蜜枣、核桃,料很足,后来就年年过年前都买。”

夏小姐介绍,一家人都比较喜欢吃糯米食和甜食,但第一年购买的时候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所以就买了1个3斤的糕,买回来一吃发现比外面大部分崇明糕好吃,主要就是糯,然后料多,从此以后就每年都会买,而且一般都买3个5斤,一个自己家里吃,一个给父母,一个给公婆。

沈阿姨在市区的老客户除了女儿的同事,还有女儿的邻居。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东北人,几年前是第一次从邻居那里听说他们老家有一种过年吃的糕,叫崇明糕,就试着买了一个3斤,回来发现真的很好吃,后来基本每年都买一点。”

王女士老家也有用糯米蒸的糕,但是和崇明糕不太一样,里面也没有那么多坚果、葡萄干之类的,“今年老人也打算在上海过年了,所以我还多买了一个糕,然后又买了邻居家今年新推出的手工八宝饭。”

今年,沈阿姨女儿的邻居中还有几位新顾客。胡女士是其中一位。

“我们很喜欢吃崇明糕,以前每年过年前都开车特地去崇明南门的一家蒸糕店买,吃了几年,发现味道没有以前好吃了,今年听说邻居里有崇明人自己家里蒸糕,所以买1个3斤尝尝。”胡女士表示,明年还会购买。

沈阿姨在市区的亲戚每年也都会请她蒸不少崇明糕送给同事朋友或者帮忙代销崇明糕,这其中也有很多老客户。今年,有亲戚帮忙代销了四五十笼崇明糕。

咸味崇明糕(吃了这块香甜糯的崇明糕才有年的滋味)(1)

崇明糕有多种吃法,可以蒸,也可以油炸。

崇明人:崇明糕是必备年货

在崇明人看来,崇明糕除了是一种美食外,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过年的年货、送礼佳品,以及一种年味和乡愁。

“虽然现在电商平台、崇明街上的土特产店、蒸糕店,随时可以买到崇明糕,但对绝大部分崇明人来说,崇明糕依然是只有过年才吃的一种年糕,乡下也只有过年前才蒸糕。”

崇明本地人施先生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家里都要蒸崇明糕,一般也都是去专门的蒸糕人那里蒸,因为自己家里蒸,火候、技术不到位,容易蒸生糕,这就有点不吉利了,

“我们崇明人一般都蒸20斤一笼的糕,圆的,然后分割成四块,再切成小块慢慢吃。现在也改了,有蒸方形的,这样分割成四大块,再切割小块没有‘边角料’,都是一小块一小块长方形的。”

随着长江隧桥通车、私家车普及,特别是快递业发达之后,崇明人开始蒸很多糕,送给市区的亲朋好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拿得出手的崇明特色年货。

“我今年蒸了39笼糕,有的是儿子正好周末回家带去市区送人,有些我快递出去。”

在沈阿姨家,一位邻居告诉记者,过年总要礼尚往来一下,现在快递也方便,蒸好就快递出去,第二天市区的亲朋好友就拿到了,糕还是软的,

“以前没有快递,也没有私家车,市区的亲朋好友要吃崇明糕,只能蒸好了骑自行车送到邮局去寄。”

很多离开崇明,在上海市区成家立业的崇明人或者因工作、生活需要在异地、海外生活的崇明人,每年过年也都会想念那一口糯糯的崇明糕。几年前,生活在北京的龚先生偶然在电商平台看到卖农家崇明蒸的店铺,就下单了1个5斤糕。在简短的沟通中,卖家余小姐得知,龚先生70多岁,当年从上海的大学毕业后支援内地建设去了西部工作,后来工作调动到北京,从此定居北京,很少回家乡崇明,在外漂泊多年,正宗乡下蒸的崇明糕是他一直想念的味道。

咸味崇明糕(吃了这块香甜糯的崇明糕才有年的滋味)(2)

在乡下,有村民蒸40笼糕送亲朋好友。

夫妇乡下蒸糕几十年,远近闻名

在沈阿姨位于崇明乡间的小院子里,元旦以来,除了极端低温的那几天没有左邻右舍来蒸糕,其他日子几乎天天有人来蒸糕,经常还要排队,对沈阿姨夫妇来说,则是每天从早忙到晚,“有时候凌晨5点就起来蒸糕了,一般要蒸到晚上七八点,前两年最邻近春节的时候有几次蒸到晚上九十点钟,经常一天都顾不上吃饭。

沈阿姨说,他们夫妇蒸糕已经有30多年,都是每年过年前帮邻居代蒸糕,最初是纯粹为了营生,现在孩子成家立业了,他们过年蒸糕也不完全为了赚多少钱,找点事情做,

“蒸崇明糕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蒸熟,还要好吃,从糯米、粳米的配比,到淘米以后浸泡的时间,再到蒸,一步步都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