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白洋淀助力华北明珠(清清黄河水润泽白洋淀)(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长岭

8月15日,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大树刘村,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正在施工,泵站下部9孔闸门已经建成,工人正在浇筑坝顶。这里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终点。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黄入冀补淀渠首位于河南濮阳县渠村,终点为河北雄县七间房乡。

白洋淀水质明显改善

建设白洋淀助力华北明珠(清清黄河水润泽白洋淀)(2)

“今年10月底,泵站将全部完工。”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大树刘泵站项目副经理王怀春说,泵站共有9孔闸,两侧两个闸属于自流闸,中间7孔安装有潜水泵,起用时6孔运行,1孔备用。

8月14日,跟随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20年无断流”采访团,记者来到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濮阳河务局供水局局长王中友介绍,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每年可向白洋淀补水 1.1 亿立方米,工程线路总长482公里,其中河南境内为84公里,河北境内为398公里,惠及沿线465万亩土地。2017年4月,这项工程拥有了更加宏大的历史使命:为雄安新区提供水资源保障。

“经过千里输送,黄河水里的泥沙一路沉淀,到俺这里黄河水变得更清了。”王怀春说,今年2月,通过正在建设的大树刘泵站,为白洋淀供水3500万立方米。原来白洋淀里的水是劣Ⅴ类,引来黄河水后提高到了Ⅲ类水的标准。

围着白洋淀的大堤叫千里堤,在千里堤外,七间房乡有一条隔碱沟,因为白洋淀水含碱量大,渗透到堤外田地里,不利于庄稼生长,上世纪70年代群众就挖了这条沟。

“我们乡3万多人,其中2.6万沿着大堤居住。”七间房乡乡长孙海燕说,由于生活污水无处排放,22公里长的隔碱沟成了乡里的“龙须沟”,黄河水补充白洋淀后,淀里的水质明显好很多,雄安新区已经决定综合治理隔碱沟,把隔碱沟打造成一条新的生态风景线。

嘎子的老乡吃上生态饭

建设白洋淀助力华北明珠(清清黄河水润泽白洋淀)(3)

随着白洋淀水质好转,周边的不少群众也纷纷转型,吃起生态饭。“我以前开过几个小厂,近几年国家提倡绿色发展,生意也不好做,2017年起就买了一条船,挂靠在旅游公司里,专门带着游客到淀里旅游。”雄县鄚州镇七里庄村村民王红宾说。

原来鄚州镇属于任丘市,雄安新区成立后,和七间房乡、苟各庄镇一起划入了雄县。王红宾这条船可以坐11个乘客,包船在白洋淀里游玩4小时只收费260元。他一年能落5万元左右,给前几年干其他生意收入差不多。

“像我这样带着游客到淀里游玩的船,全任丘市有318条,大家都靠着白洋淀吃起了生态旅游饭。”王红宾热情地说,白洋淀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小兵张嘎》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就是嘎子的老乡,黄河水从河南引来后,来游玩的客人更多了,我们欢迎河南客人来白洋淀多走走,多转转。

“等到泵站完全建好后,每年冬天4个月时间里,引黄补淀将成为常态。当白洋淀里的水位低于6米时,渠道的水可以自流入白洋淀,水位高于7米时,淀里的水可以流到渠里,灌溉农田,补给沿线地下水,到时候,白洋淀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吃生态饭的群众会更多。”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大树刘泵站项目负责人李青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