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补牙似乎都要鼓足勇气,那么今天就来科普一下关于补牙的注意事项。

所有牙体缺损都需要补牙吗?

我们的牙齿,从外到内分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牙髓中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等。导致牙体缺损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发育性疾病(牙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后天损伤(楔形缺损、酸蚀症、外伤),以及感染(龋病、牙周炎、牙髓炎)。其中,临床中以龋病导致的牙体缺损更为常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虫牙”。

不同原因导致的牙体缺损部位、程度不同,这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牙釉质缺损以后,患者对冷、热、酸、甜的刺激比较敏感。

牙与牙之间出现缺损,则容易出现食物嵌塞,也就是吃东西容易塞牙,这种情况长期出现,可能会刺激牙龈、牙床,导致牙龈发炎、出血等。

如果缺损部位深入牙髓,牙神经很容易受到刺激,这时候就会导致患者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口述“半边脸抽着疼”,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总的来说,牙体缺损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美观和功能。

无论是影响到美观,还是功能,我们都希望对牙体破损进行修复,达到缓解症状、去除病因、修复缺损、重建功能的目的。

/ 缺损限于牙釉质:保守治疗 /

牙釉质就是牙齿表面最坚硬的一层组织,矿化程度最高,当一些酸性物质,或者细菌产生酸性物质持续作用在牙釉质上,就可能使牙釉质被酸蚀,这个过程就是脱矿。

当牙齿缺损仅局限在牙釉质表面时,通过再矿化等保守治疗的方式,就可以使缺损慢慢恢复,比如涂氟或使用一些含氟牙膏等。

/ 缺损深入牙本质:修复治疗 /

当牙齿缺损深入到了牙本质,甚至到达牙髓引起了疼痛,绝大多数就需要进行治疗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补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龋齿的破坏到达牙本质时,不光往纵向发展,还会往横向发展,形成“口小底大”的情况。

往往在牙齿表面看到一个小黑点时,很可能牙齿的破坏已经很深了,所以建议发现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发黄、变黑时,尽早到口腔科就医检查。

最近发现牙齿表面有一层黑(牙齿表面的小黑点)(1)

补牙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一些填充物,进行直接填充补牙;另一种就是在体外制作好修复体,再粘接至缺损的牙洞内。

最近发现牙齿表面有一层黑(牙齿表面的小黑点)(2)

补牙的材料如何选择?

补牙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使用强度、需求来选择,以恢复牙齿功能,兼顾美观为最佳。

用于补牙的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两大类 ,相对比较来说,各有优劣。

金属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主要是银汞合金,胜在强度高,更为耐磨。

但缺点一是金属的颜色与牙齿颜色不统一,失于美观;二是没有粘接性,需要把牙齿缺损处,再额外磨出一定的形状进行安装;三是生物相容性差,并且汞有毒性,现在绝大多数医院已经摒弃这种材料。

现在主流的补牙材料是复合树脂,包括普通树脂、纳米树脂等。优点一是非常美观,颜色可以与本身的牙齿一致,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二是与牙齿的粘接性好,需要额外磨掉的牙齿少;三是医生的可操作性更强。

虽然强度和耐磨性相对金属材料稍有逊色,但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纳米树脂的出现,这种劣势正在逐渐缩小。

最近发现牙齿表面有一层黑(牙齿表面的小黑点)(3)

补牙有哪些注意事项?

再次提醒,一旦发现牙齿发黑、缺损,一定要及早前往医院就诊,并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判断。

如需补牙,也应该是越早越好!否则容易使邻牙,甚至全口腔一并受累。

补牙后的一两天内如有轻微的疼痛及不适是正常的 ,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适应,而如果超过一周,且疼痛不减轻 ,反而进一步加重 ,则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修复 。

补牙后的短期内避免咀嚼坚硬的食物 ,恢复几天后即可恢复以往的饮食,但对于一些过于坚硬的食物还是注意尽量避免。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口腔卫生,注意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还可辅助使用冲牙器等,做到“一刷、二漱、三冲”。

注意定期复查,预防重于治疗,建议每6-12月进行一次牙齿检查,维护我们的牙齿健康。

(“医学微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