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杜月笙在一家饭馆门口排队,等着叫号,结果等得瞌睡来了都还没吃上,勃然大怒的他让手下去找老板娘,让她赶紧扩大店面,如果房东不同意,就报他杜月笙的大名。

这个女老板是谁?敢让上海滩的老大杜月笙排队不说,还自愿帮她的忙?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1)

这个女老板就是董竹君。她出生于上海的贫民窟,13岁被父母卖到了青楼;15岁逃出牢笼,嫁给了都督。

但她的命运不止于此,34岁时,她携带4个女儿净身出户,一年后创立锦江饭店;新中国成立后却将毕生心血无偿捐献给国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成了人人尊敬的奇女子。

01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贫民窟,乳名阿源。父亲董同庆,黄包车车夫,母亲董女士给富贵人家当保姆。

这是一个标准的上海底层人家,三餐不继,孩子们也接二连三地被饿死,只剩下阿源这个顽强的小生命。

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想方设法把6岁的阿源送进了私塾。

聪明机灵的阿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课文背得又快又好,教书先生十分喜欢她。

阿源11岁那年,清政府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董同庆高兴地将头上的长辫子给剪掉,并和阿源,今后我们就会迎来好日子了。

然而让董同庆没想到的是,即便是国家换了主人,穷人的命运依旧没有改变,他们家的生活反而越来越差。

一次,董同庆因伤寒元气大伤,借了不少高利贷才治好了他的病。但康复后的董同庆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再拉车赚钱了。

无奈之下,阿源只能被迫辍学。阿源13岁那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还天天被债主追债,父母为了偿还债务,只得将阿源卖到了青楼。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2)

阿源的父母和青楼的老鸨签了3年的协议,卖艺不卖身。阿源没有反抗,她知道家里的难处,也知道这是父母的无奈之举。

就这样,13岁的阿源被父母300块大洋卖到了青楼。

由于阿源读过几年书,人又十分聪慧,没多久就学会了很多名曲,再加上她歌喉清朗,气质逼人,很快就成了青楼的红人,每天有很多人点名让她唱曲。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青年名为夏之时,他对阿源颇有好感,平日里也很关照她。

对阿源来说,追求她的人足足一个加强连,可这些人都是逢场作戏,只是垂涎于她的美色,并非真正喜欢她。而夏之时和其他的男子不同,从来不调戏她,反而对她很是尊重。

和夏之时的聊天中,阿源知道了他是被袁世凯3万大洋通缉的革命党人,只能藏身于日租界旅馆和青楼中。

这让年轻的阿源对夏之时更为敬佩了,曾多次冒险去探望他,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两人在一来二去中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就在二人郎有情、妹有义,就差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时候,青楼的老鸨先打起了阿源的主意。

原来,阿源刚来到青楼时,因其年纪小,老鸨专门为她配了一个老妈子——孟妈妈,照顾阿源的饮食起居,同时监督她。

现在,阿源已经长成了一个大美人,是时候让她接客了。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3)

孟妈妈为人心善,她早早就告诫阿源,你现在年龄小,还能平安无事,当你年龄大了后就不安全了,当时的阿源并不理解这句话,直到她14岁迎来了女性的初潮。

一天晚上,阿源唱了半夜回到住所,孟妈妈连忙端上一杯茶,对阿源说,我听说老鸨正在和人商谈,想让你接客了。

董竹君听了后愣了一下,随即哭了出来,她含着泪说,当时我父母说我卖艺不卖身,说三年后就会接我回家,谁知孟妈妈却打断了她的话,给他指了另一条出路,我看那个夏之时就不错,性格豪爽,还是一个爱国者,你可以考虑让他把你赎出来,跳出这个火炉。

阿源听了后擦了擦泪水,觉得这事儿可行。这一天晚上,阿源怎么也睡不着,想到躺在自己怀里饿死的弟弟,想到父亲病重时的样子,理解了父母的苦衷,如果父母不卖自己,可能自己也会和弟弟妹妹一样,早就饿死大街上了。

阿源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了夏之时,夏之时当即决定要为她赎身,可没想老鸨却临时抬高价格,一口气就要3000银圆,夏之时一时拿不出来这么多,决定向好友借一些。

阿源得知后当即说道,我不让你花钱,我不想让你认为我是被花钱买来的,我自己想办法。

她深知,让夏之时出钱换取自己的自由身,自己便与一件商品无异。日后一旦日久生厌,难免落人话柄:你不过是我用钱买来的。

阿源跟老鸨说自己病了没力气唱,需要休养一下。老鸨为了防止阿源逃走,找来了几个看守,日夜轮换。不过聪明的阿源用几瓶好酒就将这些看守全部灌醉,趁夜心惊胆战地出逃了!

02

逃出后几个月,相爱的两个人就有了结婚的打算,不过婚前,阿源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她不当小老婆;其次,她要跟夏之时去日本,在那儿他要供她上学;最后是婚后男主外女主内。夏之时全都答应了。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4)

婚前夏之时给阿源取了个大名:董竹君。半个月后,两人在上海举办了简单的婚礼,这一年阿源15岁,夏之时27岁。婚后两人来到了日本,夏之时送她到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经贸金融。

然而没多久,夏之时就不让董竹君在学校读书了,请来了各科的教授单独为她上课,理由是怕阿源接触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变了心。

董竹君就这样在家里一边学习,一边享受着二人世界。

1917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但这丝毫不影响董竹君读书。她像海绵般吸收着知识,弥补着幼时贫苦、恶劣环境所欠下的学识。

但是不管是夏之时还是那些革命党人,都不相信一个青楼女子能修完课程。但董竹君不仅将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更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虽然董竹君身在日本,却很是牵挂父母。其实父母从同乡人口中得知女儿已顺利出逃,并和一个督军结婚,他们老两口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董同庆以为女儿生他们的气,没敢主动联系,而夏之时对岳父岳母也没有好的态度,他认为父母将亲生女儿卖到青楼是丧尽天良的做法,不值得被原谅,还建议阿源和父母彻底决裂。

然而阿源早在青楼的那天晚上,就原谅了父母的所作所为,毕竟当时的环境是那样,她并非是唯一的受害者。

日子稳定下来后,阿源主动给父母写信并附上了钱,这让老两口十分欣慰,但同时也更加自责。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5)

夏之时决定回国加入讨袁大军,董竹君则留在日本继续学习,并结识了很多的爱国人士,萌生了创办实业的想法。

1917年,夏之时发来电报称父亲病危,让董竹君立刻带着孩子回国。董竹君带着不舍离开了日本,回到了四川。

董竹君作为妻子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如何处理好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庞杂内务,她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和协调能力。

夏家是豪门世家,瞧不起董竹君这个青楼出身的女子。不过聪明的她拿出了购买的洋货一一送给家族的每个成员,堵住了他们的嘴。

之后董竹君又不辞辛苦地操办家务,帮总管上账的,终于得到了公婆妯娌的认可。在婆婆的提议下,他们重新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直到这时,董竹君才彻底在夏家站住了脚跟。此时的董竹君内心牵挂着父母,她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约定了见面地点。

董同庆接到女儿的信后激动不已。见面的那天,父母女儿三人抱头痛哭,在哭声中他们的恩怨也随之化解。

临走前董竹君给父母留了一笔钱,并说等她日子好了,她就接他们到四川,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6)

然而没想到的是夏之时大权在握后思想开始腐化,欲望也逐渐膨胀起来,学会了贪污敛财。对待董竹君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嫌弃她一连生了4个女儿。

后来因夏之时站错队,遭停职,整个人开始颓废起来。自暴自弃的他更是染上了大烟,从一个进步青年变成了满嘴脏话,极易暴怒地堕落分子。

董竹君处处忍让,可没想到丈夫更是得寸进尺,开始对她和女儿们家暴。

1929年,夏之时和董竹君的矛盾激增,董竹君的心也被伤透,她和丈夫正式分居,带着4个孩子净身出户来到了上海的父母身边。

03

为了养活四个女儿,初到上海董竹君选择了做小生意,可却因为是新手,处处碰壁,日子过得紧巴巴。

1932年淞沪战争打响,刚有点起色的生意因战争毁于一旦,此时的董竹君穷得无法养家,父母也跟着他受累。1933年董竹君母亲病逝,两年后,父亲也在贫困中去世。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7)

尽管他们没能见证懂竹君再创传奇,但生前得到了女儿无微不至的照料,已是死而无憾了。

1934年,分居5年的董竹君和夏之时正式离婚。

正当董竹君苦于没资金时,一个四川籍商人助她2000元创业。董竹君拿着这笔钱开了锦江川菜馆。

菜馆虽小,却处处体现出董竹君独特的经营理念:菜馆开在繁华地段,门前是大片的空地,宽阔的马路,以便人来车往,容易吸引非富即贵的上层人士。

开业之初,董竹君亲自下厨。等生意有起色后,她从四川请来技艺精湛的师傅来掌勺,吸引了大批的食客。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8)

慢慢地,锦江川菜馆精致的菜品、优雅不俗的口碑广为传开,大家争相光顾,人多到连杜月笙、黄金荣等青帮大佬来了也要排队。

一次,杜月笙来排队吃饭,等了很久都没吃上,于是让手下找到董竹君,让她赶紧扩大店面,如果房东不同意,就报他的名字。

董竹君听后立即找房东商量,很快便增开了店面。店面扩大后,设计上更加曲折雅致,保密性更高,成为能够容纳三百人的大饭馆。

抗日战争后,董竹君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慷慨解囊,尽力相助。其饭店也常常为进步人士免单,并成了一个秘密联络点。

04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锦江饭店、别墅以及15万美金资产全部上交政府,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51年周总理还特意来到锦江饭店和董竹君一同晚餐。

董竹君原型(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9)

这之后,锦江饭店就成了接待中央首长、外宾的主要场合,承接了许多高规格的接待任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位国家首脑,基辛格、英国女王、尼克松总统等都曾下榻锦江饭店。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表示:“上海锦江饭店是我住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宾馆之一”。

1997年12月6日逝世,董竹君走完了传奇的一生,终年97岁。

在她的葬礼上,儿女遵照她的遗嘱,播放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这是她和夏至时的爱情之歌。可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心里仍牵挂着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

董竹君一生命运多舛,却不屈从于命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样子,令人敬佩!

作者:一维

编辑:何夜无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