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基内容考察中,经常会涉及到常识类问题的考察,特别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考察一向比较频繁。其中,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又称汉医、汉方,东瀛人称之为“皇汉医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专门理论,对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起到了奠基作用。在过往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当中,也曾经涉及过中医的相关常识,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是几代民间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本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接受了我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当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二、《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详,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尤其对脉学有详细而精当的论述。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此书在中医理论和诊断学上颇有贡献。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创立了伤寒病“六经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一说成于汉代)。假托了神农炎帝遍尝百草的典故而得名。《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本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或序录)自成一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这本书总结了古代医疗实践所得药学成就,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

以上就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各位学生在考试当中应当注意选择,个别时候也会对《黄帝内经》当中的名言名句进行考察。另外在考试中比较容易误选的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需要注意虽然《本草纲目》也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但是这一著作并没有列为中医四大经典。

事业编考公共基础知识是哪本书(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