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诗书悲欢,写暖心文字,欢迎关注春深读书哦!

茶的流派有什么(荼和茶)(1)

“如火如荼”这一成语常被人用,也常有人用错。春深君就不止一次听到,莘莘学子演讲时说“如火如茶”,一“横”之差,不仅字音不同,涵义也是相差甚远。

当然,这里的“莘莘学子”多是小学生,念个白字也没什么,如果我们在写文章、作报告时用错词、读错音,可要闹笑话了。

那么,荼和茶有什么区别?除了读音,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如火如荼”与吴王的野心

“荼”这个字是古代就有的字,有两个读音,shū和tú。

读shū时,意思是“玉板”,也通“舒”字,现在不常用,更多的用法是读“tú”这个音的时候。

“荼”tú,本义是一种苦菜,《诗经·邶风·谷风》这首描写怨妇苦思的诗歌里,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意思是“谁说荼菜味道苦涩难以下咽?我吃来却像荠菜一样又甜又香。”

“荼”也指茅草、芦苇一类植物开的小白花,《郑风·出其东门》里说“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这里的荼指的是白色的茅花,茅花盛开时,远远看去一片白,如烟如雾,有种朦胧的美感,这首诗歌里用荼来形容美丽的女子众多。

茶的流派有什么(荼和茶)(2)

而我们常用的词语“如火如荼”,“荼”指茅草的小白花,而“火”是红色的,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讲的是吴王夫差出征晋国时的小故事。

吴王夫差接连战胜了几个小诸侯国,准备一举进攻晋国、称霸中原时,被越王勾践带军队切断了吴王的道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吴王决心出奇制胜,让士兵分成三个方阵,左边方阵着红色战袍,中间的方阵穿白色盔甲,右边的士兵一身黑衣。

远远望去,红色方阵“望之如火”,白色战队“望之如荼”,声势浩大气壮山河,不仅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流传下来“如火如荼”这一成语典故。古人用“荼火”来代指红白相间的戎装,形容行军打仗的军容整肃壮观,后来用“如火如荼”这个词语来形容声势浩大。

茶的流派有什么(荼和茶)(3)

接着说荼的近亲“茶”,它指的是采集后经多道工序加工的冲饮提神树叶,也指用茶叶泡制而成的饮料。也就是我们常喝的茶叶,可见两个字是有明显区别的。

古代只有荼字,没有茶字

既然荼字是指苦菜、茅草花,茶是我们常喝的茶,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它们可以通用呢?

原来,茶字是荼字的分化字。

相传,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茶叶这种好东西,并加以制作饮用,但那时的茶不为品尝也不为解渴,而是作为药用。《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氏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见那时的人们并不常饮茶,而将之作为一种药草。

因此那时没有“茶”这个字,由于“荼”有苦菜的涵义,而茶“味苦”,所以一直用“荼”的引申义来表示。这是荼和茶两个字离得最近的时期。

茶的流派有什么(荼和茶)(4)

直到唐代,被尊为“茶圣”的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将“荼”字减去一横,读音为“chá”,定为现代的“茶”字。

陆羽不仅创造了“茶”字,也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将茶这种植物,从味道苦涩类似药的“荼”,推到广大百姓的面前,“茶”才成为了广受大众喜爱的常用饮品。

茶的流派有什么(荼和茶)(5)

不得不感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很多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就如“荼”和“茶”,原本同宗,虽然分了家仍有不少“牵绊”,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分清它们弟兄俩。


END.

阅诗书悲欢,写暖心文字。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春深读书。

,